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一律师带了两个孩子坐长途火车,买了2张上铺,上车后他找人换下铺。第一个男生说自己腿受过伤,不换。第二个男生,则直截了当地拒绝了。最后,两个女孩给他换了下铺,也没要求补差价。事后,律师写了篇微博,末尾说道:“谢谢两位好心的女孩。至于那两位男生,你们的做法也没错。只是有朝一日,你们也会为人父,也有带着孩子出现的时候。希望你们不会遇到当年的自己,遇到的都是乐于助人的女孩。”
于是有人说:别人辛苦抢到下铺,不换是人家权利,不能用道德去指责。也有人说:在开学季,长途火车下铺票常常一票难求,既知带孩子出门不便,自己就应该早做打算,不能指望别人帮忙。还有人说:不管什么原因,能助人时还该助,即使自己可能会受到损失。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换铺事件加以评说。
【注意】 ①题目自拟。③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道德绑架”可休矣
换铺事件的发生绝非偶然,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律师的微博恰恰反映了他对男孩的讽刺和他自身的畸形心态。
换铺不换本应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而律师偏要耿耿于怀,揪住男生的行为不放,可见律师的心理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做到舍己为人,每个人都乐意用自己的不便来换取他人的方便。小而言之,这是律师个人想法的不对。大而言之,换铺事件正是社会道德绑架的缩影。
何为道德绑架?就是当你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时指责他人看似不道德的行为。实际上你有没有为别人考虑过,他们是否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是否也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正如此换铺事件中,或许两位男生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也都有选择的权利。
如果只是因为律师的一句请求,大家都可以做到不顾自己的损失,不顾自己的不便,将铺位换给他。那么所有人都要生活在为他人舍自己的社会。这将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是非老弱病残不敢坐公交车座位的社会,是火车票铺位不需选直接享受的社会,是一个未曾出现也永远不可能出现的社会。
舍己为人的助人为乐,只会助长道德绑架狂傲的势头,不会营造一个文明的社会。还记得令人痛心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吗?女乘客因自己疏忽过站后任要求司机停车,这种野蛮的道德绑架、这种人人为我的心理让十四位乘客错过了后半生。再看律师事件,他希望得到的不就是舍己为人的助人为乐吗?当他要求别人为他着想时,有没有为别人的处境想过?
当社会的经济高速发展时,人们的想法也往迥异不同的轨道驶去。有人愿意帮忙是好事,有人不愿意帮忙也是好事。这说明人们的道德水平和权利意识都在提高。一个社会不可能全都是舍身为他的人,也不可能都是自管自的人。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是权利意识和道德意识齐头并驱的。而绝非律师所想的那样。
拒绝道德绑架,只有符合自己意愿的助人才称得上乐于助人。强行的道德绑架只会让人心生厌恶。我们在对他人提要求时也应衡量自己的行为是不是一种站在道德制高点的行为。总而言之,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乐于助人≠舍己助人
近日,换铺事件的发生引起争论。律师的行为在我看来并非君子所为,微博上略带火药味的谴责只是给自己不拼尽全力,安稳于现下贫瘠找到借口罢,不知这所谓“为人父”的教育给那两个孩子又带来了什么。
换铺事件的解决得益于两位善良的女孩,他们将自己辛苦抢得的下铺票与律师作了不等价交换。从律师角度看,这一举动乐于助人,体谅弱者,但他丝毫没有接受他人付出的愧疚与动容,在言语中透露出的不过为夸赞与长辈的欣慰,这也许是已失去了本性的善良,即使你是弱者,也应心怀对他人的感激。
而从两位女生来看,他们付出了金钱与原应属于她们的权利,换来了夸许。可若她们也拒绝,这是否又会引来谩骂之声?
想起去年深圳发生的一场火灾事件,当时有一名消防员因火势过大,死于现场,但他救出了三层住户家的四口人。媒体社会对他舍己救人的行为满是夸赞。而另一则新闻中,在同一起火灾里,一名消防员在迅速扑涨的火势前退缩了一分钟,而在这一分钟内,二楼发生了一起爆炸,一中年男子不幸身亡。现场视频曝光后,所在人都在斥责消防员的懦弱,可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遗忘他在之前救下的两名被困人员。这是幸?或不幸?
教育部在2015年将《中学生行为准则》中的“舍己救人”改为“保己救人”,即提倡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去帮助弱者。
这也反映了一个社会问题:为什么要救别人就一定要牺牲自己?之前有一则采访中,一外国人对此回应“为什么?自己的生命也是生命,为什么要舍弃自己而去拯救他人呢?”这何尝有错?
当下社会各界习惯于道德绑架,舍已助人的成了英雄,而保已的就成了懦夫,甚至遭到谩骂。每个生命都值被珍惜,如果你没有能力或没有公平的双方安全条件,请你勇敢地拒绝弱者的呼求,这不是的胆小之徒,这是对你自己权利甚至生命的尊重。乐于助人≠舍己助人,如同消防事件中的消防员,他的退缩并不是理应嘲笑的理由,牺牲者故然是英雄,但他只是本能的理性与智慧,我们不应谴责,若设身处地,面对一幢摇摇欲坠的楼层,你又会怎么做?相较站在一旁驻足的人们,他只是退缩了一下,实在是伟大。而换铺事件中,牺牲下铺票而慨然换铺的女孩们固然善良,但男孩们只是未被道德绑架,他们敢于拒绝,敢于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屈服于不正当的威诱,相较而言,他们亦是勇敢,也无可厚非。
强制性的舍已救人的时代已经过去,救人的勇者请在奋不顾身、付出自我前考虑自我,对生命的自私是对自已的宽容。而陷入困境的弱者,也请在你理所当然的呼救求助前理性分析,你是否能自我解决,或是在得到援助后自省如何能避免困境,磨练为强者,在下一次也可以保已助人。
乐于助人≠舍己助人,不要让道德绑架锁住我们对公平尊重的灵魂。
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亲爱的不愿换座位的男生:
你好!我是李明,是一位孩子的父亲,我也曾年少轻狂,能理解你当时的心情。也许你有什么不便言说的苦衷和理由,又或许只是单纯地不愿换铺,但“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你可能说明不能换铺的理由,而不是一言不发直接拒绝。纵然那位律师思考不当错买上铺,但孩子是弱小的,希望你能体谅一位父亲出门远游的爱子心切。
一位独自带孩子出远门的父亲无疑是辛苦的,每位父亲都想给孩子尽可能的安全与快乐。你是一位男生,应该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但孩子们没有。火车卧铺小,一旦孩子们睡在上铺,不注意时滚下床,那么后果是无法想象的。我想你应该学会去为他人着想,承担一位男生该有的责任与担当,只要还有能力去帮助别人,就没有袖手旁观的理由。
梵高曾说:“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正如“微尘”,起初是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它是一个城市良心的代号。“炎黄”,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27年中,张纪清把一张张署名“炎黄”的汇款单寄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手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换铺不过举手之劳,又有什么可以犹豫的呢?这并非强硬的道德绑架,只是希望你能舍身处地,换位思考。有朝一日,你们也会为人父,也有带着孩子出现的时候,若你们遇到当年自己,就会明白,直言拒绝是一种多大的冷漠。“善人者,人亦善之。”希望你能有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古人云:“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当我们面对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时,选择漠不关心甚至强硬拒绝时,可能你的态度会成为“杀人利器”。社会正需要正能量,也许当你陷入困境之时,别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也许,我们没有强大到可以改变世界,但在这个略显冷漠的社会里,一次换铺的举手之劳,传递这个社会的是满满的正能量。也许,我们只是“微尘”,给不了别人多少温暖,但可以尽我所能。愿你能发挥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李明
2020年6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