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智力障碍是由于不同病因导致未发育成熟的大脑受到损害或损伤,加之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 而致脑发育迟滞,其中特异性的感知觉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阻碍发育期儿童综合能力发展,部分儿童伴有感知能力发育低下、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功能障碍。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发展,根据脑可塑性发育理论,早期对智障儿童实施特殊教育干预,可显著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关键词:智障儿童;认知教育;精神;康复训练
我们知道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普遍低于同年龄的正常儿童。他们在认知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智力障碍儿童在感觉的各个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正常儿童,并且智障的程度越严重感觉发展水平越差。在知觉方面他们的知觉速度缓慢,范围狭窄,感知信息容量少;知觉不够分化,区分能力薄弱;知觉的恒常性差,整体认知性差;知觉的选择功能差,知觉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康复理念
全人康复的理念:通过教育、心理、医学等维度对智障儿童的身心进行康复;通过机构、家庭和社区等维度对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性进行康复。最大程度促进智障儿童各方面能力发展,实现最大限度的社会融合。
二、视觉的重要性
(1)把他抱起来,看周围的人物,也就是有物可看,这就是刺激他的视觉。有时在天气晴朗、无大风的时候,还可抱婴儿到院子里,上大街,让他看绿色的叶子、鲜花、大树、来往行人和车辆等,一边用语言逗引,这时他会注意地看,虽然他还不懂这些是什么。
(2)两眼注视并跟随。当小婴儿仰卧或侧卧时,将一个会发出声响色彩鲜艳的玩具放在他的眼前,约30 cm,摆弄出声,把玩具缓缓地从一侧移向另一侧,边移动边使玩具不断地发声,以诱导他用眼睛跟踪物体。然后在不晃动玩具出声的情况下,训练婴儿的眼睛上下、左右地追视玩具。
(3)用眼睛跟踪塑料管里的东西。准备一个无色透明颜料管,管子的直径约2 om,长15~20 cm,内盛清水,水上放一个能浮在水面上的彩球,然后把管口封住。让弱智儿童呈坐位或俯卧位,轻击小管以引起他的注意。当他确实注意到管中的彩球时,轻轻倾斜小管让小球从管的一侧缓缓地移向另一侧。轮流上下、左右倒转小管,训练小儿的目光能追视管中的小球向上、下、左、右移动。
三、家长应注意对智障儿童进行自理能力康复训练
家长应注意对智障儿童进行自理能力康复训练,训练要灵活,不必太刻意,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将训练内容分布在日常作息活动中。比如类似“脱衣”、“穿衣”等完全可以利用早晚和午间睡觉起床时进行学习,“吃饭”、“洗澡”、“上厕所”等也可以利用这些特定的时间进行训练。大一些的孩子可以慢慢地训练他们做一些身边的小事,如“扫地”“洗碗”“洗小衣物”等,这些都是家庭训练的最好内容。通过家长一对一的针对性训练,有利于各项功能的逐步康复,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做好铺垫,同时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提高语言和沟通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四、听觉训练
听觉是由耳、听觉神经和听觉中枢的共同活动完成的。外界刺激声波撞压鼓膜,引起听小骨的振动,使科蒂氏器上的毛细胞由于其顶端的毛与上方的盖膜接触,产生与声波同频率的电位变化,再刺激听神经末梢,发出神经冲动,经过神经传至大脑颞叶,引起听觉。 对障儿童听觉训练目的是提高听觉能力。音响度辨别训练:由于音波越强,振幅越大,听到声音越响。反之,音波越弱,振幅越小,听到声音越轻。训练时先由轻到重,由熟悉的到不经常听到的声音。用周围生活的自然物,辨别敲出各种物体声音大小,区分辨别声音响度的听觉训练。音高度区别训练: 音高是声音最基本的属性,是指听到声音的高低。训练听各种熟悉的声音。(打雷声、火车鸣笛、汽车鸣笛);训练听各种动物的声音。(猫、狗、鸡、喜鹊、乌鸦);训练听辨各种人物的声音。(男人、女人、老人、小孩)。
五、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智障儿童的注意力
想要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课堂中就要有效的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如何找到他们的兴趣点,让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那就需要我们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对于低龄智障儿童来说尤为实用。我们都知道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动力,在身心的发展中起很大的作用。而情景教学法给了学生们一个生动的场景激发了他们参与的兴趣。只有多种方法的有效利用才能更好的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注意力!
六、时间知觉训练
通过有规律的生活帮助训练时间知觉。帮助理解早晨、中午、晚上、今天、明天、昨天、后天、去年、今年、明年等;通过观察一年四季变化,认识春、夏、秋、冬。知道自己的生日,知道儿童节在那天,国庆节在那天等。对智障儿童进行的感知训练,还应当进行空间定向训练,深度视知觉训练、视觉追踪训练、听觉定位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训练、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等大肌肉群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等手功能活动训练。对智障儿童进行感知训练可以发展他们的感知能力,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因为孩子的精神与环境的交流是通过感觉来进行的。在训练感知器官的识别能力的同时,也要利用环境吸引儿童注意力和好奇心,培养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七、舞蹈增强记忆,促进身心健康
智障儿童由于能力有限,他们的学习持续性较短,记忆力较差;应用能力较低;学习的动机少出于自发;欠缺抽象思维,领悟力和理解力薄弱;學习转移能力不足,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舞蹈作为一种疗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康复:一是观赏优美舞姿,开拓心志,陶冶神情增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二是通过跳舞,增强智障儿童的机械识记能力。我校的学生以智障儿童为主,根据各自的特点,学校成立了舞蹈小组、电声乐器小组、烹饪小组、职教活动小组、合唱小组、乒乓球活动小组等。舞蹈小组常年坚持训练,学生郭某智力水平低,上完八年级十以内加减法依旧不能完全掌握;社会适应能力差让她找某某老师借东西,根本无法完成,要么忘了找哪个老师、要么忘了借什么东西。
综上所述,感知训练是其它各种训练的基石,开端。在日常生活中做康复训练智障孩子的有心人。有时间做一些训练记录,积累下来,总结成文,影响更多家庭,让更多的智障儿童受益。
参考文献:
[1]杨宇.手部精细运动与儿童手眼协调能力展.2007-04-03.
[2]周泓含.音乐治疗在智障领域的应用[J].都市家教,2012,(05).
[3]张美华.谈智障康复训练中的游戏教学.新课程,20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