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是针对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测和分析,找出危险点,为消除和控制危险隐患,从技术和管理上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关键词:技术措施、开挖、吊装、用电安全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是在施工项目生产活动中,根据工程特点、规模、结构复杂程度、工期、施工现场环境、劳动组织、施工方法、施工机械设备、变配电设施、架设工具以及各项安全防护设施等,针对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测和分析,找出危险点,为消除和控制危险隐患,从技术和管理上采取措施加以防范,消除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发生,确保施工项目安全施工。本文根据城市高压燃气管道施工特点,针对作业流程中不安全因素编制的具体安全实施措施。
1. 管沟开挖安全技术措施
a) 开挖前应了解一切水文地质和地下设施情况,制定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挖掘区域内如发现不能辨认的物品、地下埋设物、古物等,严禁擅自敲拆,必须报告项目部、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及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在有电缆、管道等地下设施的地方进行土石方开挖时,应先开挖探孔,探明地下设施的具体位置,采取保护措施,用人工进行开挖,并派专人监护,严禁用机械开挖。挖掘土石方应自上而下进行,严禁使用挖空底脚的方法。发现有流沙时,在采取防塌措施前不得挖掘。居民区附近的开挖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居民区住房及居民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并为附近居民的生活及交通提供临时便道或便桥,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在居民区按规定尽量减少夜间施工或大机械施工。
b) 对电线杆、地下构筑物保护。机械开挖易造成沟槽两侧土壤松动,对电杆、地下构筑物周围必须采取加固措施,防止发生电杆倾倒、地下构筑物坍塌事故,施工时做到及时开挖、及时落管、及时覆土夯实。(电杆加固措施见右图所示)
c) 对沟槽沿线其它管道保护。施工前与沿线各管线单位作现场交底,办理各类管线保护照证,并开挖样洞确认管线位置,采用一定方法对地下管线进行保护(如下图所示)。
d) 交通道路挖掘沟道时,派专人进行值班,设置道路信号,警告车辆减速行驶,应在其周围设置围栏及警告标志,夜间应设红灯示警,围栏离坑边不得小于0.8m,并敷设厚钢板以利于通行。
e) 对沿线植物保护。开挖沟槽时易损伤沿线距沟槽较近的树木根部,从而造成树木脱水死亡,为保护沿线绿化树木,沟槽开挖、落管后,应及时覆土夯实,必要时还需进行浇水养护,切实避免毁绿事故的发生。
f) 注意事项:
(1) 施工时(特别是雨后、解冻期及机械挖掘时)经常检查土方边坡及支撑,如发现边坡开裂、疏松或支撑折断、走动等危险征兆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完毕后方可进行工作。
(2) 有地下水或地面水流入管沟区域时,应制定排水措施,并防止塌方。
(3) 雨季或停止管沟开挖时,管沟沿线方向的挖土机、履带吊应撤离到管沟开挖点10m外,以减少管沟边坡载荷,防止管沟塌方。
2. 施工作业中管道设备运输吊装
a) 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控制:
(1) 经劳动安全监察部门组织的相关专业的特种作业人员资格培训,经考试合格,持有有效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方能上岗作业。
(2) 从事重要设备运输和操作的技术、管理、施工人员都将经过专业知识的学习,经过有关起重运输及防范事故措施的演练和培训。
(3) 驾驶车辆和操作重型设备都具备有效的操作车辆的驾照或许可证,并随身携带。搬运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危险品应采用的专用运输工具、专用装卸器具;液体金属、高温货物运输时的特殊安全措施等。
b) 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的维护保养控制:
(1) 大型起重机械在进场前均经过仔细地检查,在现场组装的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实施,组装调试运行后验收,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均应完好齐全,并经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 现场使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都将建立一机一档和设备保管主人制度,记录使用、修理、维护和故障情况,对性能及安全不适宜工程施工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坚决调离本工程,以确保使用工况良好。所有的吊带、吊钩、钢索和标志线应每天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确保使用安全。
(3) 在雨汛期前,对各类设备的防雷接地状况进行测试,以确保安全性能。
c) 起重、运输方案及安全工作票的控制:
(1) 压力管道吊装前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各级人员责任制并经技术交底和施工监护。吊装前对机械设备由项目起重监督工程师和安全主管再次进行检验,在起重机械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所有的安全措施均符合后方可施工。
(2) 起重在操作条件的控制上执行“十不吊”原则:
一、 超过额定负荷不吊;
二、 指挥信号不明、重量不明、光线暗淡不吊;
三、 吊绳和附件捆绑不牢、不符合安全要求不吊;
四、 行车吊挂重物直接进行加工的不吊;
五、 歪拉斜挂不吊;
六、 吊件上站人或吊件上浮放有活动物的不吊;
七、 氧气瓶、乙炔发生器等具有爆炸性物品不吊;
八、 带棱角快口的物件未垫好不吊;
九、 埋在地下的物件不拔吊;
十、 违章指挥或违章操作不吊。
(3) 起重及运输范围及道路上必须验证符合安全措施的要求,保证无障碍物,地基牢固可靠平整,并具备可靠装卸起吊的条件。
d) 管材、配件吊装:
(1) 钢管的装卸必须使用尼龙吊带或专用吊钩,吊钩的载荷应不小于管重5倍的安全系数,钩宽应不小于70mm,深度应不小于60mm,吊钩与管内壁接触面应做成相应弧度。吊索的破断拉力不应小于管重5倍的安全系数。吊钩宜使用u型吊钩,吊钩不应有任何变形和裂纹缺陷。
(2) 吊装过程中,钢管与吊绳的夹角不宜小于30°,管子两端应设牵引绳,以便使管子卸放准确。应使用导向索并有足够的长度能够使得工人在引导管道时处于的位置。
(3) 装卸操作应轻起轻放,避免钢管与其它物体相互碰撞或摩擦。操作现场要有专人指挥,操作人员应在危险区域外,在安放吊钩和摘除吊钩时,应避免吊钩撞击管体,摘钩时应两个人同时摘钩,手提吊钩移离管体。
(4) 管端坡口在吊装时必须采取保护措施,不得损伤。
e) 管材、配件运输
(1) 承运车辆应符合公路运输规范要求,证照齐全,驾驶人员应具备长拖车驾驶经验。
(2) 钢管运输宜用运管拖车,严禁超过车辆额定载重量。车辆:板、架前端应安装挡阻安全装置。托架、板、厢、柱不得有突出硬物,专用托架、垫、衬应有防滑措施,防止运输过程中管子滑窜;车辆与管壁接触部位应用柔性材料(如橡胶板5mm以上)铺衬,防止损伤外防腐层。
(3) 运输管子的货车不得有杂物,特别是在运输或急速移动中在车厢内移动的物体。
(4) 车厢底部应垫有宽度不小于400mm,厚度不小于100mm木质支撑条。每车管子至少使用4个支撑条,且均匀分布,支撑条距管端部为1200mm~1800mm;支撑条上应铺衬压实厚度不小于5mm、宽度不小于400mm的橡胶板或草垫,每层管子之间应垫厚度不小于5mm、宽度不小于400mm的橡胶板。
(5) 每车管子都应进行柔性捆扎,管与管不得直接接触,防止运输过程滑窜、碰撞造成防腐层损坏。
(6) 防腐管运输及装卸过程中应注意与架空电力线路的安全距离。
(7) 装卸操作应轻起轻放,避免钢管与其它物体相互碰撞或摩擦。在安放吊钩和摘除吊钩时,应避免吊钩撞击管体,摘钩时应两个人同时摘钩,手提吊钩移离管体。
3. 控制电焊火星溅落防火灾事故的措施
a) 现场动火实行动火作业票审批制度,设专人管理,五级风及以上以上禁止使用明火。
b) 制作多种规格的防火星溅落隔离铁板,施工时由施工人员在电火焊区域的下方设置隔离铁板,在重点区域电焊操作时由专人监护。
c) 在明令禁火区域严禁随意动火、焊接,因施工需要动火时,按规定办理动火手续,经批准方可施工,动火施工结束后明确责任人监督,确保不留火源。
4. 用电管理安全技术
a) 安排专职电工作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
b) 执行tn-s系统,严格“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对现场实行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的三级配电方式,总配电箱、开关箱均加设漏电保护器的二级保护,而且做到分级控制。
c) 各种用电设备(电焊机、烘干箱、搅拌机、电钻、试压泵、角向砂轮等)在绝对去除湿气、水、油和其它不安全因素的前提下定期进行的绝缘测试,确保绝缘必须良好,并装有断电保护。
d) 漏电保护器、配电箱、开关箱以及电气装置要根据用电设备性能,选配合理的参数。明显位置设置操作指示和安全警示牌。
e) 做好三相五线制,施工现场保护零线的重复接地应不少于三处,保证每处的重复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
f) 临时用电线路,要绑扎牢固,确保绝缘良好。
g) 对靠近施工现场的外电线路,设置木质、塑料等绝缘体的防护设施,现场施工有部分地段遭遇高压电杆,施工时要注意保持安全施工距离,并有专人负责监视。按要求架设临时用电线路的电杆、横担、瓷夹、瓷瓶等,或电缆埋地地沟。
h) 现场室外所有设备的电气箱均应有防雨罩。
5. 易燃易爆物品危管理
a) 建立管理制度,做好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安全标识。
b) 运输搬运由专人实施并有可靠的防滑落措施,严禁将氧气、乙炔瓶砼易燃易爆物品一起存放运输。
c) 施工现场设置临时存放点,距离动火点10米以上,并用金属防护围栏。
d) 严禁使用不合格、没有安全防护装置的气瓶。
6. 施工现场防火布置
a) 施工现场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订立消防制度。
b) 消防器材设置点要有明显标志,夜间设置红色警示灯,器材应垫高设置,周围2m内不准乱放物品。
c) 在容易发生火灾的区域施工或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器材时,必须采取特殊的消防安全措施。
d) 所有消防器材的设置均定置放置,灭火机的介质均在有效期内,灭火沙桶定期更换。
e) 在建工程内设置办公场所和临时生活区要符合卫生、安全、通风、照明等要求,并且与施工作业区之间采取有效的防火隔离,并设置安全疏散通道,配备应急照明等消防设施;在所有建筑物内保持有足够的灭火设施和消防水源。
注:文章内的图表及公式请以pdf格式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