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语文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2分)
A、筹划(chóu) 地壳(qiào) 喃喃(nán) 群蚁排衙(yá)
B、元勋(xūn) 赫然(hè) 磐石(bán) 迥乎不同(jiǒng)
C、辔头(pèi) 炽痛(zhì) 硬住(gěng) 哺育(pǔ)
D、挚友(zhì) 重荷(hè) 白皙(xié) 慷慨淋漓(lí)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2分)
A.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B.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C.兀兀穷年:一年到头都很穷困。
D.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
3.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上课之前,教室里总是人声鼎沸。
B、这里秀丽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文化景观,使游人流连忘返。
C、一篇文章,最忌杂乱无章。
D、多少年来,弟弟到处打听哥哥的下落,真是望闻问切。
4、古诗文积累(5分)
(1)山际见来烟, 。(吴均《山中杂诗》)
(2)独坐幽篁里,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4)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城洛城闻笛》)
(5)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这个成语出自《木兰诗》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学常识填空(3分)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作者鲁迅,原名 ,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家、 家。
(2)《伤仲永》选自 ,作者是宋代的 ,他是“唐宋家”之一。
10、名著阅读考查。(6分)
“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使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1)阿廖沙是名著《 》中的主人公。以上材料中的“她”指的是_______,她的性格特征是 。
(2)结合你对这三个单元的课文的记忆与理解,完成下列填空。
给我启发最深的一篇文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它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我最喜欢的一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二、阅读能力考查。
(一)
不必说 A 的菜畦, B 的石井栏, C 的皂荚树, D 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②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6、请在横线上填上文中缺少的词语:A B C D (2分)
7、文中画线的①②句分别采用了 和 的修辞方法。(2分)
8、文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说’”这个句式来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 )(2分)
A、由高到低 B、由静到动 C、由近及远 D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9、作者对百草园做到了多角度地观察,根据下列要求分别摘录段中的一个例句。(3分)
A、写视觉的:
B、写听觉的:
C、写味觉的:
(二)
教子无方(林海音)
①母亲骂我不会管教孩子,她说我:“该管不管!”我也觉得我的儿童教育有点特别。
②刚下过雨,孩子们向我请求:“让我们光脚出去玩,好不好?”我满口答应,孩子们高兴极了,脱下鞋子,卷起裤腿儿,三个一阵呼啸而去。母亲怪我放纵,她说:“满街雨水,不应让孩子们光脚去趟水。”我回答母亲说:“趟水是顶好玩的事,我小时候不是最爱趟水吗?”母亲只好骂我一句:“该管不管!”
③我们小家庭里,为孩子的设备简直没有,既没有游戏室,又没有时间带他们到海滨去度周末,趟街上的雨水,就好比我们家门前一片海滩,岂不很好?
④我记得童年时候,喜欢做的许多事都是爸妈所不喜欢的,所以常常要背着他们做。我们最喜欢听到爸妈不在家的消息,因为那时候我们更可以任意而为。我偶然发现我的孩子跟我一样。有一次我们要出门,老二拍着小手笑嘻嘻地向老三说:“爸妈要出去,我们好开心!”我听了似有所悟,我的爸妈那样管束我,并没有多大效力,我又何必施诸儿女?这以后,我便把尺度放宽,甚至有时候帮助他们把枕头堆起来,造成一座结结实实的堡垒抵御敌人,枕头上常常留有他们的小泥脚印。母亲没办法儿,便只好又骂我:“该管不管!”我心想,他们淘气还不及我的童年一半呢!
⑤成年人总是绷着脸儿管教孩子,好像我们从未有过童年,不知童年童趣为何物何事。有时看着孩子们淘气,想着我的童年,就不禁哑然失笑。母亲骂我“该管不管”,我也只好自叹“教子无方”了。
10.①段中“我也觉得我的儿童教育有点特别。”主要举了哪两个例子说明其特别?(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1.全文反映了“我”怎样的儿童教育观?(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4分)
①“孩子们向我请求:‘让我们光脚出去玩,好不好?’我满口答应,孩子们高兴极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②母亲只好骂我一句:“该管不管!”
答:
13.“严师出高徒”“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中国传统文化里十分推崇对孩子的从严教育,你认为这与作者的观点矛盾吗?请简单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说理清楚、语言连贯)(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4、为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鞍鞯( )( ) 胡骑( ) 戎机( )
15.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2分)
(1)旦辞爷娘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2)万里赴戎机( )
16.翻译: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2分)
17.千百年来,花木兰的故事家喻户晓。请你对花木兰替父从军作出评价。(2分)
。
三、综合性学习
随着“三创一办”工作在贵阳市的全面开展和深入推广,“三创一办”的精神现在可以说是深入人心,广大市民也都积极参与,为建设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贵阳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18、 请你回顾一下“三创一办”的内容,将下列的空缺的内容填在横线上。(1分)
“三创一办”是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协办
19、 “三创一办”工作的开展,为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有极少数市民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它的好处。这天有一位阿姨为了自己几秒钟的方便,横穿马路,不走斑马线,此时你正在她的旁边,你应该怎么劝说她。请把你说的话写下来。(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们常看到关于“三创一办”的宣传标语,如“三创一办、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受益”等,请你再为“三创一办”写一条宣传标语。上例除外。(2分)
五.作文(40分)
21、(一)在生活中,人际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一件事在进行中也常常会遇到某些挫折,把这些矛盾和挫折具体生动地描述出来,给人以深思和启示,请以“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记叙事件的曲折变化,并有相应的描写;②600字左右。
七年级语文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5A;6C;7D;8略;9略;10(1)《童年》,外祖母,宽厚仁爱、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2)略。
二、阅读能力考查
11碧绿、光滑、高大、紫红;12拟人、比喻;13D;14略;15让孩子们趟街上的雨水;帮孩子们堆枕头玩游戏。16顺应儿童天性,尊重儿童个性,给他们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还孩子一个真实的生活,儿童的世界。17(1)表现出对孩子的宽容和理解;(2)表现母亲对我放纵孩子而不听劝说的无奈。18言之成理即可。19略。20早晨;繁忙的军务。21将军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壮士十年后凯旋归来。22略。23略。24略。
三、综合性学习。(略)
四、作文。(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