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但在我看来它讲述的更多的是关于等待与奔跑的爱情。
影片是以第三人称来讲述。一开始是黑白画面的,似乎是在照应父亲的离去对母亲内心的影响。而在对父母相识相爱的回忆里,画面又是彩色的。
父亲是一位兢兢业业40余年的普通乡村教师,父母的第一次见面是在村里迎接父亲这位新老师,而后母亲一见钟情,开始了她漫漫的爱情路。母亲对爱情有着敢于追求的心,为了偶遇会使小心计,但当面对心仪的人时又是十足的小女儿态。在这段爱情中,母亲是主动的一方,从父亲还不知道她时就开始付出,得到回应时更加不遗余力。终于,她的付出也为她赢来了花开,即使在父亲过身之后,母亲依旧对父亲念念不忘。
我之所以说这是一部关于等待与奔跑的爱情是因为影片中父母结缘的那条路,一条漫漫的山路,正如母亲的爱情征程。那条路带来了父亲,母亲为了偶遇父亲多次的往返于那条路,母亲在父亲被带走那天奔跑于那条山路上就为了能给父亲吃到她做的饺子,为了找到父亲给母亲的发卡奔波于这条路上,父亲说会回来的那天母亲在风雪中长久地等在那条路上,等不到父亲的母亲行走在那条路上要到县里去找父亲而因病晕倒,最后那条路又把父亲带回母亲身边。母亲在这条路上等待父亲的发现,回应与回归。她在这条路上的奔跑是她对爱情的追求与坚持。
除开故事情节,电影的画面处理得相当好。现在与回忆穿插,黑白与彩色交换。现在的部分是沉闷压抑的黑白,而回忆的部分基本上都是明丽的画面,有大片大片秋天丰收的颜色,母亲的衣服也是跳跃的火红与温柔的粉红,甚至连大雪都是干净的明亮,这种处理烘托了回忆的美好,令人沉浸其中。
其实在感动于故事的同时,也勾起了我对一些民间技艺消逝的惋惜。影片中有一个情节:母亲的青花瓷碗破了,而后的一个补碗匠在碗面多加了几个小钉子,就将它补好了,而碗内却光滑如初,可现在这种技艺却基本消失了。
虽然这部影片叫做《我的父亲母亲》,然而本片的主角其实只是母亲,影片的结尾的年轻时的母亲一个人欢快地奔跑在那条路上,跑完了她的爱情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