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3佛山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04:41:48
文档

2023佛山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2023佛山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乙】   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①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
推荐度:
导读2023佛山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乙】   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①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
2023佛山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

    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①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  , 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②耳。

(节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有删改)

【注】①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②日力:时光,岁月。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窘于衣食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      故人具鸡黍

C.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有亲以为之依归            吾谁与归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②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4)【甲】、【乙】两文都是文学前辈写给年轻人的文字。依据选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甲】文表现了宋濂怎样的优秀品质?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②【乙】文中黄庭坚指出李几仲在学业上的差距是________,对他提出的希望是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复儿子书①

    来信均悉②  , 兹③再汇汝④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⑤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⑥  , 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⑦己告罄⑧?汝苟⑨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⑩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衡虑之后,而始能作。吾儿恃⑪有汝父庇荫⑫  , 固⑬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⑭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⑮函⑯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⑰负⑱老人训⑲也。

(选文有改动)

【注】①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②悉:知道。③兹:现在。④汝:你。⑤业:已经。⑥资:钱财,费用。⑦即:就,便。⑧告罄:财务用尽。⑨苟:假如。⑩特:不过。⑪恃:倚仗,依赖。⑫庇荫:比喻尊长的保护,照顾。⑬固:本来。⑭稼穑:泛指农业劳动。⑮致:给予。⑯函:信件。⑰毋:不要,不可。⑱负:辜负。⑲训:教诲,教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儿自去国至今________

②求学宜先刻苦________

③特汝不应若是耳________

④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

②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

(4)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    

3.阅读选文  

【甲】《唐雎不辱使命》(略)

    【乙】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四月丙子,光伏甲士①于窟室②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③。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④  , 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⑤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释】①甲士:身穿铠甲的武士。②窟室:地下室。③长铍:长矛。④详为足疾:假装脚有毛病。详,同“佯”,假装。⑤擘:拆,掰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      )

②酒既酣(      )

(2)下列与【甲】文“以头抢地尔”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徒以有先生也                B. 因以匕首刺王僚                C. 计日以还                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天下百姓将要穿白色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②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4)简答题。  

①外交辞令往往藏有“潜台词”,委婉含蓄。请说出【甲】文中“与臣而将四矣”的“潜台词”。

我也要效仿这三个人,刺杀你。

②孔子曾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请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说说唐雎和专诸作为“士”,在“不辱君命”方面的具体表现。

4.阅读

【甲】《曹刿论战》(略)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战于泓②之阳,楚人济③泓而来。有司④曰:“请迨⑤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济,未毕陈⑥。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节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③济:过河。④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⑤迨:趁着。⑥陈:同“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伍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战胜________

②忠之属也________

③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________

④然后襄公鼓之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5)阅读【甲】【乙】两文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大王加惠           加惠:________

②以大易小,甚善     易:________

③故不错意也         错意:________

④秦王色挠           挠:________

⑤长跪而谢之         谢: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虽然,受地于先王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且秦灭韩亡魏          马无故亡而入胡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闻寡人之耳者

D.徒以有先生也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4)唐雎为什么要说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    

(5)第三段采用了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请结合选段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6.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时读书乐·冬

南宋 翁森

木落水尽千岩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①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选自《张季直书四时读书乐》,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

[注释]①韦编:古代将竹简联缀成篇的皮绳,后借指书籍。

材料二

读书自述

李贽

    曹公①云:“老而能学,唯吾与袁伯业。”夫以四分五裂横戈支戟尚能手不释卷  , 况清远闲旷一老子②耶!

    天幸生我目,虽古稀尚能视细书;天幸生我手,虽古稀尚能书细字。然此未为幸也。天幸生我性,平生不喜见俗人,故自壮至老,无有亲宾往来之扰,得以一意读书。天幸生我情,平生不爱近贵人,故终老龙湖,幸免俯仰逼迫之苦,而又得以一意读书。

    然此亦未为幸也。天幸生我心眼,开卷便见人,便见其人终始之概。凡读书论世,古多有之,或见皮面,或见体肤,或见血脉,或见筋骨,然至骨极矣。纵自谓能洞五脏,其实尚未刺骨也。此余之自谓得天幸者一也。天幸生我大胆,凡昔人之所羡以为贤者,余多以为假,多以为迂腐不才而不切于用;其所鄙者、弃者、唾且骂者,余多以为可托国托家而托身也。其是非大戾③昔人如此,非大胆而何?此又余之自谓得天之幸者二也。有此二幸,是以老而乐学,故作文以自乐焉。

(选自《焚书续》,中华书局2009年版)

[注释]①曹公:即曹操。所提袁伯业为袁遗,东汉末年人。②老子:李贽自称。③戾的义项主要有罪过;凶暴,猛烈;违背,违反;至,到等。

(1)阅读材料一,发挥联想和想象,描述三、四两句所展现的场景。    

(2)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虽古稀尚能视细书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B.故自壮至老          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二章》)

C.凡读书论世          凡所宜有之书          (《送东阳马生序》)

D.或见皮面            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3)给文中划线句断句(断两处)  

夫 以 四 分 五 裂 横 戈 支 戟 尚 能 手 不 释 卷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其是非大戾昔人如此,非大胆而何?

(5)阅读材料二,说说李贽拥有读书之乐是否纯属“天幸”。    

(6)根据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读书的乐趣有哪些。    

7.文言文阅读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③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④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

【注释】①先主:指刘备。②曹公:指曹操。③孟起:马超的字。④益德:张飞的字。

(1)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主于乡里合徒众    合:聚集

B.先主斜趣汉津    趣:奔赴

C.适与羽船相值    适:前往

D.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    拒:抵御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A.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B.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C.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D.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羽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D.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8.文言文阅读  

苏轼私识范仲淹

    庆历①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  , 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③  , 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祜④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选自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释]①庆历:宋仁宋年号。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④嘉祜: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⑤举进士:考中进士。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轼从旁窃观(偷偷地)

B.则能诵习其词(通晓)

C.则已私识之矣(认识)

D.读之至流涕(眼泪)

(2)下列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以鲁人石守道作/以念拥覆    (《送东阳马生序》)

B.童子何用知之/呼尔而与之    (《鱼我所欲也》)

C.既葬,而墓碑出/云归而岩穴瞑  (《醉翁亭记》)

D.且日/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总角”“加冠”“豆蔻”三个表示年龄称谓的词是按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B.范仲淹,谥号“文正”,所以《范文正公文集》是用范仲淹的谥号来命名的。

C.乡校指设在乡里的学校。除了教育学生,它也是乡人聚集的文化场所。

D.进士在宋代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人。

(4)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限2处)  

问 先 生 以 所 颂 十 一 人 者 何 人 也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6)苏轼对范仲淹有着怎样的感情?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③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④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

    【注释】①先主:指刘备。②曹公:指曹操。③孟起:马超的字。④益德:张飞的字。

(1)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主于乡里合徒众    合:聚集                            B. 先主斜趣汉津    趣:奔赴

C. 适与羽船相值    适:前往                                   D.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    拒:抵御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A.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B.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C.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D.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羽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 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 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D. 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拿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③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④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下面各组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能谤讥于市朝                       B. 暮寝而思之  臣之妾畏臣

C. 窥镜而自视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D. 皆以美于徐公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邹忌从与徐公比美受蒙蔽的遭遇中敏锐地感觉到齐王受蒙蔽的程度比自己更深。

B. 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下令鼓励群臣吏民进谏,数月之后,前来进谏的人使朝廷门庭若市。

C.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询问他与城北徐公谁更美,三人都认为他比徐公美,但措辞上有细微的差别,由此体现出三人与他有亲疏远近之别。

D. 邹忌将治邦的道理寓于日常生活琐事中,有着高超的进谏艺术;同时,齐王也有勇于纳谏的胆识和气度。二人共同促成了齐国内政修明、不用兵就战胜敌国的局面。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  , 以筋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乃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嗔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复量。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蓝田云:“你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关事,恐不可阙。”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

(选文有删改)

【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后文的“文度”为其子。②鸡子:鸡蛋。③鲂(zhù):筷子。④内:通“纳”。⑤啮(niè):咬。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⑦故:或许。杜、许:应为当时两个有名望的人。⑧堪:能饬胜任。⑨定:到底。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复于地取内/口中

B.啮破/即吐之

C.谢无奕/性粗强

D.事行/便拜

(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嗔甚________

②自往数王蓝田________

③恐不可阙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乃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

②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4)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    

12.阅读选文,回答文后问题。  

诸葛亮传(节选)

    亮少有逸群(超众)之才,英霸(英雄)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表示诚意),厚相结纳(结交)。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听命)而备失势,众寡(兵力少)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一向)服仰刘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军三万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称帝),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词义。 

①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异:________

②亮深谓备雄姿杰出

谓:________

(2)翻译下面一句话。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

(3)在文段中找出写隆中对策过程的句子,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体会它在写法上跟《隆中对》有什么不同。    

(4)从这段文字看,诸葛亮是如何帮助刘备摆脱困境,“跨有荆、益”的?(用原文作答。)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皆良实  用心良苦      B. 晓畅军事  家喻户晓      C. 死节之臣  节衣缩食      D. 计日可待  千方百计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选段最后一句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

①      ;

②      。(用原文回答)

(4)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②咨臣以当世之事   咨:      

③遂许先帝以驱驰   许: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3)按照下面的要求回答问题。  

①找出文段中论及“出师”的战略目标的语句。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报先帝”呼应了上文中的哪两件事?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亲贤臣,远小人________    ________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________

(2)“每与臣论此事”中的“此事”指(    )            

A.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B.后汉兴先汉衰的历史事实和原因。

C.先汉兴后汉衰的历史事实和原因。

D.为桓、灵二帝感到痛心和遗憾。

(3)请概括诸葛亮在这段文字中的主要用意。    

【参】***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文言文

1.D

解析: (1)D

(2)①(我)看见您题写的字,认为这一定是光明磊落的人(写的)。②像这样已经过了一年,(我)很遗憾没有和您见面。

(3)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4)勤奋好学,诚信;学业上没有古人优秀;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2. (1)离开;应当(应该);这样(这);奋起,指有所作为

(2)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3)①即使每天用掉一百金,按财力我也完全可以供你。②我从今后恐怕对你没有指望了!

(4)劝诫儿子要生活节俭,刻苦求学。   

3.B

解析:     (1)派,派遣;尽兴地喝酒

(2)B

(3)①天下百姓将要穿白色丧服,今天就是这样。②公子光在地下室里埋伏了(身穿铠甲的)武士,然后准备酒席宴请吴王僚。

(4)①我也要效仿这三个人,刺杀你。②【甲】文中唐雎的“不辱君命”表现在他面对强秦,不卑不亢,不畏强权,用机智的语言应对秦王胁迫,最终保全了国土,不辱君命;【乙】文中专诸在吴王僚排兵布阵的情况下,依然毫不畏惧,将刀藏在鱼腹中,刺死吴王僚,不辱君命。

4.C

解析: (1)攻破;类;约定;击鼓进军

(2)C

(3)①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穷尽了。②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

(4)示例一:鲁庄公“不鄙”。尽管鲁庄公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的意见,最终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因此,鲁庄公“不鄙”。 示例二:鲁庄公“鄙”。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临战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何以取胜。因此,鲁庄公“鄙”。

(5)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   

5.A

解析: (1)给予恩惠;交换;在意。错,同“措”;屈服;道歉

(2)A

(3)①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②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4)①反击秦王:面对恐吓,唐雎毫不示弱,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②表明决心:唐雎表示要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5)①写秦王色厉内荏、外强中干,以此衬托出唐雎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英雄形象;②第二段已正面描写过唐雎大义凛然的形象,第三段侧面描写可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6.C

解析: (1)示例:我端坐在那儿,展开书卷而读,灯光摇曳如豆,映射在墙上,墙壁好像也跟着在晃动;我高声朗读着书卷,外面雪下得很大,半夜里,房顶全被积雪覆盖了,我依然享受着这读书之乐。

(2)C

(3)夫 以 四 分 五 裂/ 横 戈 支 戟 /尚 能 手 不 释 卷

(4)我的这种是非观点与过去的人(古人)大不相同就是这样的情形,不是大胆又是什么呢?

(5)不纯是“天幸”。好的视力和健康的身体只是读书的客观条件 。李贽主观上远离世俗官场,专心读书 。读书时能深入思考 ,并能大胆质疑 ,才能拥有读书之乐。

(6)读书之乐完全是为了满足精神之需求:①会友乐——读书,犹如会友。与那些相熟或陌生的朋友相聚,来个精神聚餐,以书会友,其乐融融;②周游乐——读书,犹如周游世界。身居斗室,俯望世界,芸芸众生,尽收眼底,焉能不乐!③领悟乐——读书,解疑答惑。每有会意,便欣然忘事。   

7.C

解析: (1)C

(2)C

(3)B

(4)关羽看信后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看。   

8.C

解析: (1)C

(2)C

(3)A

(4)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5)先生对苏轼说的话感到惊奇,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苏轼。

(6)钦发佩,仰慕。从他读范仲淹墓碑“至流涕”和对自己不能认识范仲淹十分遗憾等可以看出。   

9.C

解析: (1)C

(2)C

(3)B

(4)关羽看信后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看。   

10.A

解析: (1)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仔细;确实;使……听到

(2)A

(3)①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②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4)B   

11.A

解析: (1)A

(2)通“嗔”,发怒的意思;诘责,数落;缺少

(3)①鸡蛋在地上不停地旋转,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鞋踩,又没有成功。②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4)王蓝田性格急躁,但懂得忍让(宽容别人),为人坦率。   

12. (1)以为奇特(不一般);认为,以为。

(2)刘备凭借(孙权的)来和魏武帝交战,大败魏武帝。

(3)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隆中对》详写,本文略写。

(4)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13.B

解析: (1)B

(2)①亲近贤良的忠臣,疏远奸佞的小人,这是西汉兴隆的原因。②先帝在世的时候,每当和我谈论这事,对桓、灵二帝没有不叹息痛心和遗憾的。

(3)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4)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②为了汉室之隆。   

14. (1)低微而鄙陋;询问;答应,允许

(2)①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侯那里扬名做官。②至于斟情酌理,掌握分寸,毫无保留地向您提出忠诚的建议,那就是攸之、祎、允等人的职责。

(3)①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②三顾茅庐;临崩寄臣以大事。   

15.C

解析: (1)亲近;疏远;痛心遗憾

(2)C

(3)亲贤远佞

文档

2023佛山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2023佛山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乙】   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①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