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水调歌头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04:41:51
文档

水调歌头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品读词句,理解苏轼借咏月所表达的人生情怀。2、学习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二、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三、写作背景苏轼是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首词的。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又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有六年多没有团聚。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士第,感情很深。苏辙当时在济
推荐度:
导读一、教学目标1、品读词句,理解苏轼借咏月所表达的人生情怀。2、学习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二、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三、写作背景苏轼是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首词的。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又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有六年多没有团聚。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士第,感情很深。苏辙当时在济
一、教学目标

1、品读词句,理解苏轼借咏月所表达的 人生情怀。

2、学习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

三、写作背景

苏轼是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首词的。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又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有六年多没有团聚。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士第,感情很深。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值此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 

四、课前预习

丙辰( bǐng chén)      宫阙(què)                      琼楼(qióng ) 

绮户(qǐ )                  婵娟(chán juān)            不胜寒(shēng)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明月几时有》

上课之前,老师见一些同学情不自禁地和乐而歌。看来,对于这首乐曲大家都很熟悉,他是音乐人梁弘志为《水调歌头》谱写的新曲,这堂课就让我们通过深读《水调歌头》这首词,来再次走进苏轼。

(二)初读词句,整体感知

1、朗读要求:( 1)字正腔圆地读 (2)有板有眼地读 (3)有情有味地读

2、师生朗读

(1)让学生根据朗读要求先自由朗读

(2)找个别学生范读,老师加以指导

(3)老师配乐进行范读

(4)根据老师的范读,学生再次朗读

(5)男女生分角色齐读

(三)品读词句,体会诗情

学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边读边思考:

在词中找出体现苏轼所思所想的句子。

(四)再读词句,畅谈感悟 

用“这首词里,有一种_____在里面”的句式说感悟。

 例:有一种思念在里面:看月圆,思念与弟弟团聚。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我们心中苏轼似乎一直都是一个文化符号,是文学艺术上的一座高峰。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让我们又进一步走近了苏轼,让我们看到苏轼饱经仕途坎坷,并没有变得尖酸刻薄,反而更趋温和,更加旷达,这是做人的境界!希望同学们能够像苏轼学习,在以后漫漫人生长路上,笑对人生,做一个最好的你!

文档

水调歌头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品读词句,理解苏轼借咏月所表达的人生情怀。2、学习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二、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三、写作背景苏轼是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首词的。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又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有六年多没有团聚。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士第,感情很深。苏辙当时在济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