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概况
32102综采工作面初次来压期间顶板压力显现较大,为保障安全生产,需加强工作面及上下两顺槽超前支护,特制订以下措施。
二、安全技术要求
1、预测该工作面老顶、直接顶初次来压步距:
根据矿压资料以及周边矿井的顶板观测资料分析,结合该工作面地质实际情况,预计该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步距为20~30m,直接顶跨落步距为10~20m。
2、超前支护有关要求:
(1)两顺槽超前支护打设25m;刮板运输机头、机尾之间的支柱,必要时每排顶梁上支设两棵单体液压支柱,以加强端头处的顶板管理。
(2)顶板初次来压期间,根据端头空间大小采取相应的支护方式支护端头顶板,当两巷顺槽支护与端头支架间隙大于0.5m时,必须支设带帽点柱或支设π型长钢梁一梁三柱。
(3)超前支护以外的巷道若出现坠顶变形时应及时外延超前支护。回风顺槽及运输顺槽25m内超前支护金属铰接顶梁不得出现两条顶梁连续不铰接现象,铰接顶梁调角楔水平销要楔紧,并用链子连接好,水平销的大头不得朝向人行道以防弹出伤人。单体支柱要使用好防倒绳,防止倒柱伤人。
(4)回风顺槽、运输顺槽的支柱应支到实底上,并做到迎山有力。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不小于11.5MPa。由于底板泥岩遇水泥化,抗压强度差,单体易钻底,故超前单体支护选铁鞋(45号钢,φ360mm)垫半圆木及两层废旧皮带(60mm×6000mm)以减小单体支柱钻底量并使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达到11.5Mpa,金属铰接顶梁与顶板之间要使用木垫板。
(5)两顺槽超前支护及两端头排头架,必须接实顶,顶板不平时用木料接顶背实升牢。
(6)严禁使用失效或损坏的单体支柱、水平销及顶梁,保证各支护材料完好可靠,保证安全。
(7)加强单体支柱管理,每班派专人对超前支柱测压,单体支柱压力达不到11.5MPa时必须进行二次注液,且二次注液后压力不得低于12MPa。
3、工作面支护要求:
(1)采煤机割煤后要紧随采煤机移架,移架与采煤机后滚筒不超过2架。
(2)每班安排专人对工作面支架压力检查、记录,保证工作面上的液压支架初撑力不低于24MPa,压力达不到24MPa必须进行二次注液,且二次注液后压力不得低于20MPa。每次移架后,必须使支架顶梁与顶板接实,否则必须使用木料接顶升牢。
(3)工作面出现冒顶时,要及时用木料接顶,并支好支架。
(4)上、下端头正巷支设单排关门支柱,柱距0.3m。
(5)拉移两端头支架时,如果顶板破碎或有冒落危险时,移架前先将前梁处的顶板用单体支柱护好,拉移端头支架时要有专人指挥,其他无关人员要躲到安全地点,并注意观察单体支柱、水平销及金属铰接顶梁,防止断柱、断梁、飞销伤人。每次推移端头支架必须要推移到位,不得拖后或超前。
(6)为保证工作面支架压力达到24Mpa,根据《32102综采面留底煤措施》及《煤矿安全规程》第五十四条有关规定要求,可适当留底煤,底煤厚度不得超过20cm。
4、两顺槽及超前维护要求:
(1)超前支护采用人工回柱,并严格执行三人工作制度,两人工作、一人监护;回柱时要观察好顶板、煤帮和周围安全情况,发现有片帮离层应及时处理。
(2)上下顺槽断面不够处及时剥帮或起底,达到要求断面。
(3)根据生产推进及时回撤超前支柱,严禁提前或拖后回撤支柱。
(4)及时将端头支架超前拉出,以支护顺槽顶板,减小空顶距离。
(5)回风、运输顺槽超前范围内,加强检查顶板的锚索、锚杆支护情况,发现有锚索锁具或锚杆托盘螺母崩出的隐患时,必须使用铰接顶梁配合单体支柱维护顶板。
(6)回风、运输顺槽超前范围内顶板金属网破损漏煤(矸)时,及时进行补联网,如片帮严重局部放煤(矸)后打设单体支柱护好帮。
三、其它:
(1)为保证支架初撑力,泵站压力不得小于30Mpa,浓缩液配比浓度3-5%。支架管路及液压元件加强维修管理,确保完好不漏液,以保证支架初撑力不小于24MPa。
(2)作面切眼导线点D24前42m处揭露F17正断层,落差为2.0m,走向145°,倾向235°由于断层面煤质松软、接近顶板段煤质松软,必须加强顶板管理,采取超前移架或紧跟前滚筒进行移架。移架时采用带压移架,工作面严禁空顶。若工作面出现片帮漏顶,须及时用半圆木进行接顶维护,或用单体液压支柱先打好戴帽点柱再移架。
(3)加强工作面初次来压期间水的观测,发现异常或有透水预兆时,要及时撤人并汇报调度室。保证顺槽内的备用水泵必须完好,其绝缘、防爆性能符合要求,能够正常使用,防止顶板突水造成事故。
(4)施工过程中发现本措施与现场不符或现场发生变化,施工人员必须及时汇报,以便补充修改本措施,未尽事项严格按《32102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