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名称:地质实习 课程编号:0114461E4
学时/学分:1周数/1学分 课程类别/性质:专业教育实践/必修
适用专业: 土木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地质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的一门专业教育实践必修课,是工程地质、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它不仅起着巩固课堂理论,增强对岩体、土体的各种工程地质性质的理解,还有利于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艰苦环境中磨练他们的敬业精神,修养他们的高尚品德,在典型、多样的工程地质环境中,学到丰富的工程地质知识,学到扎实的工程地质技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地质实习》主要以地质学为基础理论、工程项目场的地基安全为目的,围绕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评价项目地基的工程性质,分析解决和正确处理各种工程建设中所遇到的有关工程地质问题,为专业课学习和将来实际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地质实习》是在我院玉泉地质实习基地进行的,主要由专业教师为主、聘请当地区调队高级工程师根据当地工程地质环境结合各类工程项目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野外工程地质实习,在“边学边观察边联系实际”中培养学生掌握项目工程勘察、设计、确定方案、施工至运营管理全过程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工程地质问题。促进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团队成员彼此密切协调与合作,各种学科专业知识综合运用,侧重于解决工程实际具体问题的一种专业教学模式和方法。
《地质实习》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及系统性很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本课程能够对道路、桥梁等项目地基安全、稳定提供支撑,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对理论知识深化理解的作用。
二、实习基本要求
掌握地质地质条件与各种工程建筑活动的关系;解决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1)地基稳定性问题;(2)边坡稳定性问题;(3)洞室围岩及地下工程问题;(4)区域稳定性问题。
对工程场地的地基稳定性进行分析判断;正确采集、记录和收集数据;掌握运用地质罗盘仪测定各种地质构造的产状,识别不同类型的地质构造,分析其对各种工程的影响;掌握野外识别断层的方法及断层类型的判别,明确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的关系;认识并掌握几种标准矿物,掌握野外岩石的鉴别方法,学会识别岩浆岩与变质岩之间的接触关系;识别一般中小型地貌和常见不良地质现象,掌握冲积层的特点与地表水地质作用的关系,掌握洪流地质作用的基本过程;掌握野外冲沟的分布规律及特征;掌握滑坡的野外识别方法及成因、形态、防治措施,并分析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和危害;掌握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河谷地貌的特征及在公路选线上的特殊意义;认识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掌握水文地质调查的方法;掌握残积层、坡积层、洪积层的分布规律和主要特点;掌握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及结果;了解实习地区的地貌特征和区域概况;学会绘制断层剖面示意图、河谷断面示意图、风化壳剖面示意图;正确合理总结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并按撰写规范编制地质实习报告,熟练应用地质年代表中相应的地层年代与名称;具有初步分析工程场地地基条件稳定与否的能力。
学生实习前必须认真预习有关工程地质理论知识,按规定阅读实习指导书、任务书的有关内容,明确实习目的,了解实习内容,作好野外实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正确使用实习设备,在实习基地不同现场进行认真观察;用科学的态度认真记录收集资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并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
了解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对所看到的各种地质现象能在内业整理时详细、系统的描述出来;在野外实习过程中,要端正学习态度,严格遵守纪律,为内业整理和实习报告的编写提供具体数据和资料;认真和完成实习报告的撰写。
三、实习内容和安排
实习项目名称:地质实习
实习形式:集中野外实习
实习地点:哈尔滨市阿城区玉泉镇实习基地
实习周数:一周
2.实习内容
(1)实习动员及实习内容、目的、要求讲解,布置任务,准备野外实习备品,熟悉与实习相关的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和不良地质现象等知识;乘车赴实习基地。
(2)实习基地——电缆厂——铁路沿线至采石场
内容:掌握野外识别断层的方法及断层要素的测量,介绍电缆厂后山断层的成因、性质及对电缆厂建筑物、铁路、公路的影响及危害;进一步明确断裂构造与工程活动的关系;对该断层进行拍照、绘制草图收集资料;鉴别电缆厂后山及铁路沿线坡体的物质成份,掌握岩石的野外鉴定方法,并从岩浆岩与变质岩接触关系中了解变质岩的成因特点,认识岩体风化现象的普遍性。
(3)实习基地——小黑子河——小孤山——水泥厂
内容:观察河流的地质作用,冲积层的形成及特点,利用钻探观察冲积层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关系,松散建筑材料的分布规律,水泥的原料及生产工艺;利用湿度密度计测定土的容重及含水量,了解河流地质断面的调查方法,观察冲沟、滑坡的形成特点及外表特征,坡积层、残积层及洪积层的分布规律,认识几种标准矿物;了解全区地貌,认识岩浆岩与沉积岩的接触关系,岩浆岩与沉积岩的成岩特点,化石的形成,地下水(潜水)的成因及特征,观察沉积岩的构造特点。
(4)实习基地——威虎山,晚乘车返回
内容:在威虎山入口处观察岩石风化现象、岩石的裂隙发育,认识风化壳的垂直分带情况并绘制风化壳剖面草图;在山顶上,沿山脊走向观察岩体与围岩的两种接触关系(侵入接触、沉积接触);观察全区地形地貌、各种地质现象;介绍该区经济现状、矿产资源等。
(5)内业整理、总结,撰写实习报告,实习考核
内容:在内业整理中,要把实习的内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按实习任务书中地质实习报告的编写要求,以报告的形式表达出来;每人撰写一份地质实习报告,字迹清楚、文字流畅、图件清晰、内容详实、说服力强,要理论联系实际,不得雷同,否则成绩降等。
3.时间安排
本实践课程的计划学时为1周,共5天,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1)实习动员及实习内容、目的、要求讲解,布置任务,准备野外实习备品,熟悉与实习相关的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和不良地质现象等知识;乘车赴实习基地。 (1天)
(2)实习基地——电缆厂——铁路沿线——采石场 (1天)
(3)实习基地——小黑子河——小孤山——水泥厂 (1天)
(4)实习基地——威虎山,晚乘车返回 (1天)
(5)内业整理、总结,撰写实习报告,实习考核。 (1天)
四、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1.《普通地质学》 主编 吴泰然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2.《普通地质学》 主编 夏邦栋 地质出版社
3.《普通地质学》 主编 陶晓峰 科技出版社
4.《普通地质学》 主编 安润莲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
实习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与表现、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能力、实习报告撰写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成绩为五级分制,分别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
评分标准及分值说明:
1.实习态度(含缺勤、违纪,实习刻苦、勤奋,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等)30分;
2.实习中实际能力和水平( 是否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情况等)40分;
3.实习报告的完成质量(内容的正确性、分析问题能力的体现、报告是否全面系统、绘图质量、排版质量等)30分。
六、其它说明
为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的实习目的,要求参加实习的学生必须遵守以下制度要求:
1.在实习过程中,必须听从教师的的指导和学校指导老师的安排,服从组织调配;
2.严格遵守实习基地的一切规章制度,不得迟到、早退;
3.实习期间不得请假,特殊情况需提前送交请假条后经实习指导人或教师同意后才可能请假,凡请假者,必须有本校或实习地点正规医院(县级以上)医生证明;
4.凡未经批准而累计缺席时间超过全期1/3者,不论其实习成果如何,均不计实习成绩。凡未经批准缺席者均作旷课处理;
5.在实习过程中,应尊重指导教师虚心学习,同学之间应在工作上学习上.思想上相互关心.相互照顾;
6.在野外现场观察各种地质现象时,必须注意安全,按实习规定穿戴,做好户外防护。
制定人: 李立 审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