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一、试题评价及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的历史试题,从题型、题量看,主观、客观的比例和学业水平测试一致;从考查的形式来看,体现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也渗透了一定历史思维能力的要求。本次试题的难度中等,及格率为21%,平均分为52.2分,最高分为87分,全年级60分以上的有104人。
二、考试中反映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基础知识薄弱——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
不少学生不愿意去落实基础知识,不愿动脑思考,只会死记硬背,导致记得慢忘得快,作业不能认真及时完成。课堂上听过即放过,一时明白,不能及时在书本上做记录,即使记录了,也不会用心去记。这些导致学生到了考场上,用到的知识模糊不清,导致大量出错。所以下一步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把知识要点和教师补充的相关知识点落实到教材上或笔记本上,这样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课堂听课效果提高,同时便于以后的积累与复习。通过课堂提问及时反馈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利用前2分钟,记忆前一天所学要点内容,上课后提问,发现问题再讲解、强调。每一单元学完之后,要求学生列出单元知识体系表,由学生自己动手,整理归纳。
2.效率低下——注重课堂、自习的教学效率
很多学生因为平时对历史学科不重视和缺乏兴趣而导致效率低下,对平时做过的题目稍作变式就不会。所以在下阶段的课堂上要求学生纪录整理笔记,随时提问反馈。明确学习任务,在作业形式上作改变,采取默写的方式,当堂反馈检查。
3.知识理解和灵活度不够——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
考试中很多题目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理解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但学生却出错较多。下阶段准备采取多做基础题,以题带基础知识的做法。根据每课的重难点,争取做到每课一练一评,题量是3-4个选择题,一个很基础的非选择题,做到小步子快反馈。每单元一测一过关,如果发现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知识点,再讲解、强调、错题重做。在平时提问过程中,不是简单地提问,精心备课,把提问的知识多变化形式,提高思维力度,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4.答题基本功不过关——培养答题技巧和规范答题
很多本来学生读懂就会的题目学生却读不出来,不会审题,究其原因还是做题太少。教会学生审题:单项选择题教会学生抓材料和问题的关键词,关注肯定项和否定项。非选择题,教会学生提炼材料,找要点结论,注意时间断限。平时注意跟踪改错本的运用和检查,以后每周上交一次。
5.学生缺乏详细的循环复习计划和完整知识体系——帮助指导建立。
历史是一门记忆的学科,记忆是基础和前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学习历史缺乏系统复习和建立知识体系,使知识不够条理,成绩提高很难。强调建立知识框架才能在做题时更全面、史论结合,并及时循环复习。在平时复习中尽量记要点、记大事件,抓重点抓主干,并且建立历史时空观、通史关。
三、今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1、指导学生熟记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和解题速度。
2、指导学生把课本当成材料来读,从中提取信息,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
3、让学生抓紧课堂45分钟,落实每个知识点,课下及时复习、巩固,做到堂堂清。
4、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练习,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培养解题能力,提高解题技巧。
5、及时总结和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