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5高一语文同步练习:第13课《春之声》 (粤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04:45:26
文档

2015高一语文同步练习:第13课《春之声》 (粤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必修3(粤教版)13春之声落叶王蒙人说自己的作品是结成的果实,我却觉得,我的作品像一片片落叶,一年年落叶,一阵阵落叶。春天,叶芽萌发,渴望生长,汲取养分,迎接阳光。夏天,日趋丰满,摇曳自语,纷披叠翠,自在茁壮。而小树成为大树、老树就靠了这些树叶而呼吸,而做梦,而伸展自己的向往。等到秋天,一片树叶又一片树叶犹豫不决地与树干商量:我完成了么?我可以走了吗?我渴望乘风飞去,海阔天空,被心爱的知音拿去珍藏。我又怕我们去了,使母亲树干凄凉。树干说:去吧,去吧。我已经尽到了我的力量。你们是无法挽留的
推荐度:
导读语文·必修3(粤教版)13春之声落叶王蒙人说自己的作品是结成的果实,我却觉得,我的作品像一片片落叶,一年年落叶,一阵阵落叶。春天,叶芽萌发,渴望生长,汲取养分,迎接阳光。夏天,日趋丰满,摇曳自语,纷披叠翠,自在茁壮。而小树成为大树、老树就靠了这些树叶而呼吸,而做梦,而伸展自己的向往。等到秋天,一片树叶又一片树叶犹豫不决地与树干商量:我完成了么?我可以走了吗?我渴望乘风飞去,海阔天空,被心爱的知音拿去珍藏。我又怕我们去了,使母亲树干凄凉。树干说:去吧,去吧。我已经尽到了我的力量。你们是无法挽留的
语文·必修 3(粤教版)

13 春 之 声

落  叶

王 蒙

人说自己的作品是结成的果实,我却觉得,我的作品像一片片落叶,一年年落叶,一阵阵落叶。

春天,叶芽萌发,渴望生长,汲取养分,迎接阳光。夏天,日趋丰满,摇曳自语,纷披叠翠,自在茁壮。而小树成为大树、老树就靠了这些树叶而呼吸,而做梦,而伸展自己的向往。

等到秋天,一片树叶又一片树叶犹豫不决地与树干商量:我完成了么?我可以走了吗?我渴望乘风飞去,海阔天空,被心爱的知音拿去珍藏。我又怕我们去了,使母亲树干凄凉。

树干说:去吧,去吧。我已经尽到了我的力量。你们是无法挽留的呵,纵然与你们告别使我神伤。你们应该去接受命运的试量。

一片又一片的落叶落下了,它们曾经是树的。现在也还是树的,却又不是树的了。

它们是它们自己。是树的过往的季节,过往的尝试,过往的儿女。又是大地的新客人,新的星外来客,新的友人。

它们也许因陌生而受疑惑的冷眼,它们也许因平凡而受不经意的遗忘,它们也许会引起清洁工的烦腻而被一柄大扫帚通通地扫到大道旁,它们也许被认为枯干而被一根火柴点燃发出短暂的烟和光;它们也许被认为美丽而藏在情人的心上,它们也许被一阵大风吹入异乡而受到意外的欣赏;它们也许进了科学家的实验室,做成切片,浸入药液,再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分析……

太多的树叶会不会成为自己的负担呢?太多的树叶会不会使树干弯腰低头,不好意思,黯然神伤?太多的树叶会不会使树大发奇想:我为什么要长这么多的树叶呢?它们过分地消耗了我的精力和思想。如果在我这棵树上长出的不是平凡的树叶而是外汇、奶油或者甲鱼,是不是能够派更多的用场?

树不会愿意处在自己落下的树叶的包围之中,树不会愿意再看自己早年落下的树叶。树又不能忘怀它们,不能不怀着长出新的树叶的小小愿望。

1988年秋10月在苏州,我问陆文夫兄:“当你看自己的旧作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可像我一样惆怅?”

他回答说:“我根本不敢看哟……”

落叶沙沙,撩人愁肠。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牛犊(dú)   鹌鹑(chún)

针灸(jiū)  咏叹调(diào)

B.喧嚣(xiāo)  狰狞(nínɡ)

怏怏(yànɡ)  三叉戟(jǐ)

C.涟漪(yī)  采撷(jié)

缝隙(xì)  闷罐子(ɡuàn)

D.忏悔(chàn)  恍然(huǎnɡ)

醪糟(liáo)  颤栗(zhàn)

解析:A项,灸jiǔ。C项,撷xié。D项,醪láo。

答案: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斑斓 阑珊 惶惑 不经而走

B.窒闷 虔诚 翌日 笑容可掬

C.睿智 贫瘠 振颤 泰然自若

D.偌大 憔悴 怜闵 坚忍不拔

解析:A项,经—胫;C项,振—震;D项,闵—悯。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每天下午1时,广州市花都区花山红群蔬菜市场总是熙熙攘攘,来自本地以及佛山、清远的约100辆车停泊在市场内,菜农根据菜商的订单把菜一筐筐地搬上车。

B.母亲节这一天,澳门街道、餐馆、商场随处可见家庭共享天伦之乐,温馨热闹。

C.丹麦公交车每个站牌上都会表明车准点到达的时间,以接受众人的监督,公交到达时间竟然都能控制在30秒以内,这对习惯了等车的中国人来说,简直是无稽之谈。

D.他(岳之峰)和那些风尘仆仆的、黑暗中看不清面容的旅客们挤在一起。

解析:A项,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B项,天伦之乐:指家庭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天伦,父子、兄弟、夫妻等亲属关系。C项,无稽之谈:指没有根据的说法。稽,查考。不合语境,此处可改为“不可思议”。D项,风尘仆仆:形容奔波忙碌,旅途劳顿。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岳之峰接到了80多岁的刚刚摘掉地主帽子的父亲的信,他决定回一趟阔别20多年的家乡。

B.透过辛辣的烟草和热哄哄的汗味儿,岳之峰闻到了乡亲们携带的绿豆香。

C.广大市民的经济收入并不丰厚,节日期间,难以承受百元以上甚至数百元的高价门票,只好在家里无聊地消磨时间。

D.和大熊猫一样享有“国宝”之称的四川鹧鸪,由于近年来数量不断减少,目前仅存2000多只。

解析:C项,语意重复,“百元以上”包括“数百元”。

答案:C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甄别(zhēn)    羼杂(chàn)

应酬(yìng)  言之凿凿(zuò)

B.细菌(jūn)  宣泄(xuàn)

咯血(kǎ)  毁家纾难(shū)

C.风靡(mí)  趑趄(zī)

荏苒(rěn)  无耻谰言(lán)

D.眼睑(jiǎn)  倨傲(jū)

烜赫(xuān)  供不应求(gōng)

解析:A项,凿现统读为záo;B项,宣xuān;D项,倨jù。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洗练 气概 编者按 络腮胡子

B.落漠 驾驭 卖关子 惩前毙后

C.夹克 羁押 窝里斗 随声附合

D.余晖 摒弃 烂摊子 文丝不动

解析:B项,毙—毖;C项,合—和;D项,文—纹。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年四月,张爱玲的《小团圆》出版甚嚣尘上,某杂志借此推出张爱玲的附册一本。

B.在比尔·盖茨等世界名人的影响下,中国许多富裕人也纷纷向慈善机构解囊,可只有他铁板一块,分文不捐。

C.很多同学在这次以“劳动为光荣”为主题的班会课上,谈起劳动的意义不以为意。在最后总结时,班主任的一番话犹如晨钟暮鼓,使许多同学对劳动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D.10月16日,上海世博会参观人员如过江之鲫,创下了103万的新纪录。

解析:A项,甚嚣尘上:形容忙乱喧哗的情状。后比喻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用在这里不合语境。B项,铁板一块:比喻结合很紧,不可分化瓦解。C项,晨钟暮鼓: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D项,过江之鲫: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无论什么人,一旦成为猛人,他身边总会有若干人等,立即将他包围起来。结果怎样呢?是这猛人逐渐变得昏庸,有近乎傀儡的趋势。

B.智利圣河塞铜矿被困700米深井下的33位矿工的获救,不仅使智利在国际上的美誉度大大提高,而且激发了智利人民空前的团结精神。

C.现在我们的一部分青年连现代中国史还不知道,对他们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不等于白说吗?

D.我校教职工合唱团经过一个月的排练,其合唱水平让内行人也刮目相看,很多内行人认为他们参加比赛肯定能获得一等奖。

解析:B项,语序不当,应将“不仅”和“而且”后面的内容对换;C项,搭配不当,“连…… 还…… ”应改为“连…… 都……”;D项,偷换主语,前句主语是“我校教职工”,后句主语为“我校教职工的合唱水平”。

答案:A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出现海外汉语热的同时,中国的英语热也在持续升温,__________。

①心态平和而充满文化对话的渴望

②中国的英语热则来自教育制度和强烈的西化情绪

③但是细细考察,其中的文化心态却大不一样

④海外汉语热来自民间对东方了解的热情

⑤其中的母语自卑主义意味不能不注意

A.④①③②⑤  B.③④⑤②①

C.③④①②⑤  D.①⑤③④②

解析:③与原句形成转折关系,与后面的内容是总分关系,选③;再根据原句两种“热”的顺序及②中的“则”,选④;然后依①的“平和”“渴望”接上句的“热情”,选①;最后就是②⑤。

答案:C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6~8题。

……他看到闷罐子车的破烂寒伧的外表:有的地方已经掉了漆,灯光下显得白一块、花一块的。但是,下车以后他才注意到,火车是蛮好的,火车头是崭新的、清洁的、轻便的内燃机车。内燃机车绿而显蓝,瓦特时代毕竟没有内燃机车。内燃机车拖着一长列闷罐子车向前奔驶。天上升起了月亮。车站四周是薄薄的一层白雪。天与雪都泛着连成一片的青光。可以看到远处墓地上的黑黑的、永远长不大的松树。有一点风。他走在了坑坑洼洼的故乡土地上。他转过头,想再多看一眼那一节装有小鸟、五月、烟草花和约翰·斯特劳斯的神妙的春之声的临时代用的闷罐子车。他好像从来还没有听过这么动人的歌。他觉得如今每个角落的生活都在出现转机,都是有趣的、有希望的和永远不应该忘怀的。春天的旋律,生活的密码,这是非常珍贵的。

6.作者为什么说“瓦特时代毕竟没有内燃机车”?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前文呼应,虽然坐的是瓦特时代的闷罐子车,但它毕竟不再与瓦特时代的机车相同——有了轻便的内燃机车,作者由此看到了希望。

7.为什么“他好像从来还没有听过这么动人的歌?”请结合整篇课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的旅途是枯燥、郁闷的,但车上那个学德语的妇女却让他看到了希望,使他感到“从来还没有听过这么动听的歌”。

8.试分析语段的含意,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这段文字是小说的结尾部分,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的认知。②以象征的笔法对祖国的现状做了精心的描绘,显示了作者特有的思索。破烂的闷罐子车是落后生活的象征,火车头则代表着未来生活的希望。③以火车上的歌曲《春之声圆舞曲》比喻祖国的春天,表达了作者对于祖国未来的无限希望与憧憬。(其他理解只要合理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出乎意料的结局

[法]阿尔贝·阿科芒

他们结婚已经20多年了,显得很幸福。他们都学会了在生活中彼此做一些必要的让步,并且两人的性格都很腼腆。男的是里昂小说家吕西安·里歇,一直保持着有限的知名度。但对他来说,这已经足够了。如果想沾点“畅销作家”的光彩,他就得在各种仪式上抛头露面。对于这些,他总是一概谢绝。朋友们爱说他过分谦虚,究其实,是缺少勇气。 

对他来说,回家的第一件事是拥抱一下妻子,亲亲她的前额,说一句几乎总是一成不变的话:“亲爱的,我希望我不在家时你没有过于烦闷,是吧?”得到的差不多总是同样的回答:“没有。家里有这么多事情要做呐。但看到你回来,我还是很高兴的……”里歇太太负责在打字机上打印丈夫定期在《里昂晚报》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然后把稿纸誊清,封装好,寄出去。这份微末的工作足以使她想到自己是丈夫的一个合作者。 

咳!她万万没有想到,一出悲剧正在威胁着她。 

怎么,像吕西安·里歇这样一个年届五十的家伙,会让一个刚刚离婚的女人弄得昏头昏脑?然而这件事居然发生了。她叫奥尔嘉·巴列丝卡,人长得漂亮,有着一般女光棍的寡廉鲜耻的劲头,把小说家降服了。有一天,就像跟他要一件新奇首饰一样,她要求跟他结婚。 

他必须先离婚。“唔,这件事应该容易办到。结婚已经整整23年,大概妻子不再爱我了,分开可能不会痛苦。”想法不错。可是一个性格腼腆的丈夫该怎样摊牌呢?小说家想出了一个新鲜法子。他编了一个故事,把自己与太太的现实处境转托成两个虚构人物的历史。为了能被妻子领悟,他还着意引用了他们夫妇间以往生活中若干特有的细节。在故事结尾,他让那对夫妻离了婚,并特意说明,既然妻子对丈夫已经没有了爱情,就一滴眼泪也没有流地走开了,以后隐居南方的森林小屋,有足够的收入,悠闲自得地消磨幸福的时光……他把这份手稿交给里歇太太打印时,心里不免有些不安。晚上回到家里时,心里嘀咕妻子会怎样接待他。“亲爱的,我希望我不在家时你没有过于烦闷,是吧?”话里带着几分犹豫。 

她却像平常一样安详:“没有。家里有这么多事情要做呐。但看到你回来,我还是很高兴的……”难道她没有看懂?吕西安猜测,兴许她把打印的事安排到了明天。然而,一询问,故事已经打印好,并经仔细校对后寄往《里昂晚报》编辑部了。 

她为什么不吭声?她的沉默不可理解!显然,她是个性格内向的人,可是她该看得懂的……故事在报上发表后,吕西安·里歇才算打开了闷葫芦。原来,妻子把故事的结局改了:既然丈夫提出了这个要求,夫妻俩还是离了婚。可是,那位在结婚23年之后依然保持着自己纯真的爱情的妻子,却在前往南方的森林小屋途中抑郁而死了。 

这就是回答!吕西安·里歇震惊了,忏悔了。当天就和那个不知底细的女人来了个一刀两断。但是,如同妻子不向他说明曾经同他进行过一次未经相商的合作一样,他永远没有向她承认自己看过她的新结论。 

“亲爱的,我希望我不在家时你没有过于烦闷,是吧?”他回到家里时问道,不过比往常更加温柔。 

“没有。家里有这么多事情要做呐。但看到你回来,我还是很高兴的。”妻子一面回答,一面向他伸出手臂。

(选自《读者》)

9.吕西安·里歇是个怎样的人?请对这一人物形象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他是里昂一位一直保持着有限的知名度的小说家。②性格腼腆,缺乏勇气,作风低调。③对婚姻麻木,对妻子不忠,但能及时醒悟,知错能改。

10.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题目“出乎意料的结局”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吕西安·里歇发表在《里昂晚报》上的小说被妻子改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②文中出现了婚姻危机的小说家及妻子最后以和美收场,出人意料。

11.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吕西安·里歇还是里歇太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是吕西安·里歇。①从情节上设计看:小说以吕西安·里歇的行为活动与情感变化结构全篇,他的背叛与回归是文章的主要情节。②从人物塑造上看:小说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着力刻画了吕西安·里歇这一“情变”的主角,他比纯真的“妻子”形象更具典型性。③从主题表现上看:本文旨在批判吕西安·里歇的麻木与不忠,告诫人们要经得住诱惑,要能发现身边的美好,要懂得回头。

(示例二)是里歇太太。①从情节上设计看:小说虽着墨不多,但她的活动是小说的一条暗线,是推动情节发展的核心力。②从人物塑造上看:作品鲜明地刻画出一位包容、纯真、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妻子形象,她丈夫主要起着反衬她形象的作用。③从主题表现上看:全文意在表现平淡中孕育的坚贞爱情,告诉人们要懂得用包容、用智慧去维护它。(答对两点,意思对即可)

三、语言运用

12.下面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名篇《墙上的斑点》中的一段想象性的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对加点的内容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字。

我们的思绪是多么容易一哄而散,簇拥着一件新鲜事物,像一群蚂蚁狂热地抬一根稻草一样,抬了一会,又把它扔在那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一哄而散”用词奇特、形象,把抽象的思绪写得有声有形,凸现了思绪的繁杂。

(示例二)“像一群蚂蚁”的奇妙的比喻把思绪繁乱无序、来去匆匆的特点形象地反映出来。

13.读微型小说《同意》,补写出小说结尾。要求:①补写一句话;②含蓄简炼;③不超过20字。

秘书送进一份文件。

王厂长像往常一样拿起笔,轻松熟练地在上面写下“同意”二字。突然,他睁大了眼睛,笔,从他无力的手中滑到了办公桌上。

翌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王厂长交出了厂长办公室的钥匙。

(示例二)门前贴出一张告示——王厂长自愿辞职。

风格散记六则

王 蒙

潇  洒

一株挺拔的树在风里自然地飘摇,它没有固定的姿态,却有一种从容,一种得心应手的自信,一种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既敢倾斜又伸得直、既不拘一格、千变万化又万变不离其和谐的本领,不吃力、不做作、不雕琢、不紧张、不声嘶力竭。我们说,这是潇洒。

潇洒也是一种心态,一种精神,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豁达,是一副饱经沧桑而又自得其乐的欢愉。

潇洒是一种火候。是一种迅速的推移,转化和移动。在这个火候上,如流水之无首尾,如流星之划破夜空,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一株花,独独有一枝伸展了出去,花朵欲飞还止,这是潇洒。

鱼在水里游,鸟在天上飞,马在原野上奔跑,这是潇洒。游着、飞着、跑着,戛然而止,这也是潇洒。

跳水运动员,高难动作,十分熟练,似乎是全不吃力,也是潇洒。

失败了,流泪了,掏出了手绢,终于抑制住了自己,破涕为笑,同样地向胜利者投掷鲜花,这也是潇洒。

所以潇洒也是一种风度,一种胸襟,一种大度,一种精神的,一种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幽  默

幽默是一种酸、甜、苦、咸、辣混合的味道。它的味道似乎没有痛苦和狂欢强烈,但应该比痛苦和狂欢还耐嚼。

幽默是一种亲切、轻松、平等感。装腔作势、藉以吓人是幽默的对头。

幽默是一种成人的智慧,是一种穿透力,一两句就把那畸形的、讳莫如深的东西端了出来。它包含着无可奈何,更包含着健康的希冀。

幽默也是一种执拗,一种偏偏要把窗户纸捅破、放进阳光和空气的快感。

幽默的灵魂是诚挚和庄严,我要说的是:请原谅我那幽默的大罪吧,也许您们能够看到幽默后面那颗从未冷却的心。

痛  苦

痛苦并不是悲观。

痛苦是永远的追求,是永远的焦渴,是创造的火焰。

痛苦是灵魂的焦渴,是对劳动和友谊的呼唤。是直至海枯石烂不能解脱的爱情。

痛苦是天真和赤诚,是百折不挠的理想和毅力,是永远的不自满。

痛苦是一次接一次的失败,一个接一个的创伤。痛苦是鲜红的伤口,血、神经、咬紧的牙关、前额上的汗。

痛苦是牺牲的决心,痛苦是献身的庄严。

痛苦孕育着希望、新生、新的高峰、光明。

真正懂得痛苦的人脸上呈现着端庄的笑容。叫苦连天的人只有怯懦和牢骚,却没有痛苦。

痛苦就是热情,痛苦就是燃烧。当木柴燃烧的时候,它承受的焦灼煎熬的痛苦,它流出黑色的泪水,它献出金色的火焰的欢腾。

含  蓄

含蓄是一种技巧。一以当十,言简意赅。含蓄是一种智慧。它能看透并抓住事物最本质的方面,它能看透并抓住纷纭的、千变万化的众象中的共同性的东西。“一说就明”的根基在于“一点就透”。

含蓄是一种追求。言语永远是有限的。意趣却是无限的。只有懂得无限、感受得到无限的人才懂得并感受并去实行以有限的言语去追求无限的意趣。于是才有含蓄。

含蓄是一种风格,是一种礼貌、文明,深沉、文雅、婉约,决不那么浅薄、粗鲁而且咋咋唬唬地强加于人。

含蓄甚至是一种品德,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尊重世界、尊重历史也尊重文学,因此永远不要喋喋不休。

含蓄是一种爱惜,一种珍重。一个恰到好处的微笑

赤  诚

可以有各样的作家,各样的作品:文采风流的,气吞山河的,谈笑风生的,多愁善感的,花团锦簇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哭天抹泪的,捶胸顿足的,仪态万方的,扭捏做态的……

但读者首先需要的是作者的赤诚。

不但有自觉的“做状”、迎合、表白,隐晦、面具、脂粉,而且有多少不自觉的躲藏!

甚至可以“做赤诚状”,装疯卖傻,丑话丑说,口涎四溅,真假莫辨!

但是,你总得有那么几次,掏出你的心,敞开你的灵魂,发出你的呼号,才有真的人生,真的爱憎,真的文学!

去掉一切庸俗的计较吧,哪怕敞开的灵魂赢来了不止一个方位的明暗箭!人能有几次大敞灵魂!

只有赤诚才能唤起赤诚,这本身就是很大的报偿。再说别的,便是多余。

老  辣

从来不说一句废话的人有一种特殊的威严。(所以大政治家也喜欢说两句没有用的话以示亲切。)

没有一个多余的字的文章是威严峻厉的。

从来不夸张,从来不抒情、不喊叫、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比大吵大闹的人厉害得多。

不要求读者接受什么,那样专于精确客观的叙述,似乎全忘了读者的存在——这样的文章反而是无可抗拒的。

每个向读者有所求——共鸣、理解、赞赏、同情的眼泪……的作家都在暴露自己的弱点。就像伸出了讨钱的手一样。

更不要说向“上”要求赏识了。

专心于自己的叙述,对读者一无所求的作家——读者却往往五体投地。

真正厉害的人从来不暴跳如雷,从来不用泼污水。

真正厉害的作品宽容地描写一切。都是好人,心正常,没有盗贼,没有小丑,没有偶然事故。然而,冷峻的发展无可更易。

这才像一把钢刀一样地刺入了读者的灵魂。

而且不落泪,不狂呼,不装扮,不引用新名词,不发高论,不俏皮,不上纲,不过激。

因为不屑。

 

文档

2015高一语文同步练习:第13课《春之声》 (粤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必修3(粤教版)13春之声落叶王蒙人说自己的作品是结成的果实,我却觉得,我的作品像一片片落叶,一年年落叶,一阵阵落叶。春天,叶芽萌发,渴望生长,汲取养分,迎接阳光。夏天,日趋丰满,摇曳自语,纷披叠翠,自在茁壮。而小树成为大树、老树就靠了这些树叶而呼吸,而做梦,而伸展自己的向往。等到秋天,一片树叶又一片树叶犹豫不决地与树干商量:我完成了么?我可以走了吗?我渴望乘风飞去,海阔天空,被心爱的知音拿去珍藏。我又怕我们去了,使母亲树干凄凉。树干说:去吧,去吧。我已经尽到了我的力量。你们是无法挽留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