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
渐变对应与灾害过程的孕育、维持,突变对应与灾害的启动和剧烈地扩展。但灾变不仅是灾害的发生,也是系统由不稳定向新的稳定跃进的触发器。
安全系统工程:是以安全学和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安全工程、系统工程、可靠性工程等为手段,对系统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控制,以期实现系统及其全过程安全目标的科学技术。
安全系统工程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安全科学的重要分支。
系统就是有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分类: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静态系统与动态系统、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宏观系统与微观系统、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
系统特点:1 整体性 2 相关性 3 目的性 4 有序性 5 环境适应性
安全系统的特性:
1 系统性 2 开放性 3 确定性和非确定性 4 有序和无序的统一体 5 突变性或畸变性
第二节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对象:1 人子系统 2 机器子系统 3 环境子系统
内容:是专门研究如何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确保实现系统安全功能的科学技术。主要技术有:1 系统安全分析、 2系统安全评价、 3安全决策与事故控制。
方法:1 从系统整体出发的研究方法 2本质安全方法 3人——机匹配法 4 安全经济法 5 系统安全管理法
第三节 安全系统工程的产生与发展
1事故具有鲜明的反面教育作用,它向人们展示了破坏的恶果,教人们必须按照科学规律办事
2事故是一种科学实验
3事故也是诞生新的科学技术的催化剂
安全系统工程正是在这种事故的反作用下应运而生的。
产生的观点:
1安全系统工程是在事故逼迫下产生的
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安全系统工程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
3美国导弹技术的开发出事安全系统工程的诞生,但不是唯一的策源地
4不仅包括分析与评价技术,也包括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等管理科学内容,它也是以安全系统工程为基础的安全工程
各类安全系统工程的论著,其内容都是以系统工程为羁绊理论,包括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评价、和系统安全管理三部分内容。通过分析和认识风险,通过工程技术管理控制风险,使系统安全性达到预定的目标。
第四节安全系统工程的应用特点
特点:1 系统性 2 预测性 3 层序性 4 则优先 5 技术与管理的融合性
第二章系统安全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系统安全分析的含义:是从安全的角度对系统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系统安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查明系统中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系统故障或事故。
内容:1 查隐患 2 制度措施 3 风险度的评定
方法:1 按数理方法分为定性与定量分析 2 按逻辑法分为归纳和演绎分析。
一 从危险因素辨识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法主要以下几种:
1安全检查表法
2预先危险性分析
3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4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
5事件树分析
6事故树分析
7因果分析
这些方法与现实的应用匹配要靠经验
二 方法的选择
在系统的开发、设计初期用2; 在系统运行阶段,用3、4,或用5、6、7对特定的事故或系统进行详细分析; 系统寿命期间内各阶段用1.
考虑的问题:
1.分析的目的
2.资料的影响
3.系统的特点
4.系统的危险性
第二节 安全检表及安全检查表
一 安全检查
1安全检查的含义:安全检查是运用常规、例行的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发现不安全状态及不安全行为的有效途径,也是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伤亡事故的重要手段。
安全检查的性质:
1)日常安全检查
2)专业性安全检查
3)季节性安全检查
4)节假日前后的安全检查
5)不定期的特种检查
2安全检查的内容:查思想 查管理 查隐患 查事故处理
二 安全检查表
1安全表的类型:(1)审查设计的安全检查表 (2)厂级的安全检查表(3)车间的安全检查表 (4)工段及岗位的安全检查表 (5)专业性安全检查表
安全检查表的作用:
(1)根据不同的单位、对象和具体要求编制相应的安全检查表,可以实现安全检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使检查人员能够根据预定的目的去实施检查,避免遗漏和疏忽,以便发现和查明各种问题和隐患。
(3)依据安全检查表检查,是监督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制止“三违”的有效方法。也是安全教育的一种手段。
(4)检查表是主管安全部门和检查人员履行安检职责的凭证,有利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便于分清责任。
(5)安全检查表能够带动广大干部职工认真遵守安全纪律,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形成全员管安全的局面。
2安全检查表的优点:(1)易操作 (2)目的明确,便于追责 (3)系统
第三节预先危险性分析
作用:用于新系统设计、已有系统改造之前的方案设计、选址阶段,在人们还没掌握系统详细资料的时候,用来分析、辨识可能出现或已经出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尽可能在付诸实施之前找出预防、改正、补救措施,消除或控制危险因素。
特点:在系统开发初期就可以识别、控制危险因素,用最小的代价消除或减少系统中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整个系统寿命期间的安全操作规程提出依据。
程序:1)调查:确定危险因素——系统分析方法
2)分析潜在危险事故
3)对危险因素分类
5)寻找转化条件——提出控制对策:3E技术
5)危险分级
6)制定事故预防措施——消除危险(本质安全)
第四节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1是对系统各组成部分、元件进行分析的重要方法。
2 故障发生:系统、子系统或元件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低劣而不能完成规定的功能
3元素的故障类型:1)意外运行 2)运行不准时 3)停止不及时 4)运行期间故障
4故障类型:是由于不同故障机理显示出来的各种故障现象的表现形式
5故障类型的影响:是系统正常云溪的状态下,纤细地分析一个元素各种故障类型对系统的影响。
故障类型的影响可从三方面分析:1)元素故障类型对相邻元素的影响,该元素可能是其他元素故障的原因 2) 对整个系统的影响,是导致重大故障或事故的原因 3)对子系统及整个周围环境夫人影响
第五节 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
基本概念和术语:引导词:1)没有或不 2)较大 较小 3)也,又,部分 4)反向 不同于 非
第六节 事件树分析
分析原理:是从一个初始事件开始,按顺序分析事件向前发展中各个环节成功与失败过程和结果
分析步骤:1) 确定初始事件 2)找出与初始事件有关的环节事件 3)画事件树 4)说明分析结果
第三章 事故树分析
第二节 事故树的编制
方法分类:1 )人工 2)计算机辅助
人工法的原则:1)确定顶事件应优先考虑风险大地事故事件 2)合理确定边界条件 3)确保门的完整性,不允许门与门直接连接 4)确切描叙顶事件 5)编制过程中及完成后需及时进行合理简化
计算机辅助的方法:1)合成法 2)判定表法
第四章系统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的定义: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系统安全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风险率=P*U
P——某一事项发生的概率
U——该事项发生的效用(一般为负数)
安全评价原理:
1)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以全局的观点、更大地范围、更长的时间、更大地空间、更高的层次来考虑系统安全评价问题,并把系统中影响安全的因素用集合性、相关性和层次性协调起来
2)类推和概率类推原则
3)惯性原理
4)量变与质变
安全评价程序包括:危险性确认 危险性评价
评价法的分类:定性法 定量法 概率评价法 指数评价法(以物质系数为基础)
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 生产设备安全评价法 安全管理评价 系统安全综合评价
第五章安全决策
决策过程:提出问题 明确目标 构造模型 分析——评价 实施
决策要素:决策单元 准则体系 决策结构和环境 决策规则
安全决策步骤:1)确定目标 2)确定决策方案
5)潜在问题或后果分析 注意问题(1 人生安全方面 2人的精神和思想方面 3人的行为方面) 4)实施与反馈
安全决策方法:
1 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优势法 连接法 分离法
2评分法:
3决策树法
4技术经济评价法
5稀少事件的风险估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