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10October
时代教育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要求我们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有全面的个人素质。为使我们的儿童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可谓是不遗余力。现在的家长似乎比任何一个时候都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教育结果似乎却是并不如意,最主要的是表现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上。有关孩子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事故屡闻不鲜。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笔者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儿童,本文拟就儿童的心理表现及其家庭成因方面作一肤浅的探讨。
1儿童心理问题的日常表现
1.1厌学
这部分儿童主要表现在对学习不感兴趣,或是对待学习的态度不端正。要么敷衍了事,要么拖三拉四,有的干脆爱理不理。但学习以外的事一般都能做得很好,甚至在某一方面还有小小的特长。这类儿童不是学习能力有问题,应该是心理因素在作怪,他们打心底里讨厌学习。
1.2自私
这些儿童以自己为中心,表现出极大的自私性。比如,在校不肯为同学多做一点事,不愿吃一点“亏”,跟自己学习无关的事,什么都不做。甚至连班队职务都不愿担当,同学之间有困难也不愿相互帮助。
1.3对立
这种儿童表现为对什么事都产生对立情绪。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他都“不要看”,有时觉得他们什么都看穿了。老师上课提问他不回答,班级、学校组织的活动他不参加。甚至他本来在做作业,你去表扬他几句,他反而就不做了,为的就是跟你对着干。对这种学生是哄也不是,骗也不是。
1.4暴力倾向
可能“暴力”这个词一般人都认为成人才有,其实,现在的儿童身上表现也很突出。有些儿童在同学中总是称王称霸,动不动就拳脚相加,有时甚至对老师也动手动脚。笔者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他上课总是坐不住,还常常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乱丢,为的是找茬,打架,甚至连老师都被他抓破几次。这种孩子,有严格意义上说,他已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心理已发生扭曲。
2儿童心理心理问题的家庭成因
那么,儿童的心理品质是如何形成的呢?应该说,儿童的成长受到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影响,下面就客观地来审视一下家庭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2.1溺爱
这个问题恐怕是当代独生子女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现在的儿童,身处六位长辈的“关心”,没有竞争,没有挫折,在家庭中享受着特殊的待遇,处在核心地位,极易形成自大、狂妄的性格。在他们的眼中,周围的所有人都是围绕他们转的,都是为他们服务的。这样使他们容易形成自私、任性、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等特点。他们没有耐心,没有毅力,一旦遇到不合心意的事,他们就会胡来。
2.2放任
现在的家长工作都很忙,尤其是现在的乡镇企业大多是12小时上班的。因此,小孩在家中很难见到自己的父母,父母要想管教自己的孩子也是苦于没有时间。这样,孩子就完成由爷爷奶奶来照看。而爷爷奶奶一辈,通常很少真正管教,只会一味地放任。一旦孩子犯了什么错,他们总会以年纪还小不懂事为借口给予庇护,他们相信“树大自然直”。这样天长日久,小错变大错,而在孩子的头脑中,根本没有什么错的概念。因为他们知道无论自己做了什么事,都不用承担后果。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他们放任自己的行为,做事不计后果。所以,这类孩子在学校也听不进一句批评的话,有时老师的好言相劝他都无法接受。这样的孩子,到头来谁都管不了,家长后悔都来不及。
2.3畸形家庭
现在的家庭离婚、分居等不安定因素很多,导致很大一部分畸形家庭的产生。应该说,这些并不是导致儿童心理问题的必然因素,但如果处理不好,那么孩子肯定是第一受害者。这些家庭的孩子一方面由于父母的特殊情况,很难从他们身上得到真爱。另一方面,客观上父母也很少有心思花在他们身上,所以他们成了无人管的一族。在这种孩子的眼里,人与人之间没有爱,没有情。当然,在他们的心中也不会有爱,相反充满了恨。这种情况,会直接导致他们心理的畸形,而外在表现为学习无精神,成绩下降,听不进老师的话,有时候甚至说出或做出一些与年龄阶段不符的话和事。像这样的小孩,以后会朝什么方向发展还很难说。
2.4家庭暴力
现在,曾经仿佛遥远的暴力已渐渐进入普通家庭。家庭暴力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家长对孩子的暴力,一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而这种现象又以外地生家庭居多。笔者接触过这样一个学生,学习上很不理想,做作业丢三拉四,家庭作业更是推三托四,无论老师“软硬兼施”都不行。后来联系其家长,希望能得到配合。没想到,这位家长来学校,找到自己的儿子,还没开口就一顿拳脚,根本不问青红皂白。后来换了一个任课老师,同样的事又发生了一次。经历过的老师对这位学生都记忆犹新。笔者始终忘不了的是那位学生当时的眼神,从他的眼中看到的除了惊恐就是仇恨,面对这样的家长,这样的教育方法,孩子的心理怎么会没有问题呢?他学会的是怎样的待人之道呢?
2.5期望值过高
这种家庭往往表现为一方面对孩子的学习方面是严厉型的,一有闪失就会轻则批评,重则打骂,恨铁不成钢。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孩子的其它方面尽可能地满足,为他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这种家庭严重忽视了孩子的性和自主性,忽视了孩子其它方面的心理需求,为孩子设置许多的清规戒律,让孩子过早地接受正规化的教育,但往往适得其反,也会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3留给我们的思考
儿童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的生活环境将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对儿童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碰到困惑的时候,父母的帮助与疏导会使孩子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营造和谐、安宁、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问题正变得日趋严重。离婚、分居、家庭暴力等,比比皆是。更有甚者,父母双方扔下自己的家庭各奔东西,留下孩子跟着所迈的爷爷奶奶,连物质生活都得不到保障,更何谈教育?这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个问题。
作者简介:邹卫星江苏省常熟市古里中心小学,江苏常熟215500
浅谈儿童心理问题的家庭成因
邹卫星
摘要:为使我们的儿童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可谓是不遗余力。现在的家长似乎比任何一个时候都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教育结果似乎却是并不如意,最主要的是表现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上。
关键词:儿童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8181(2009)10-0211-01
-
-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