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山东专升本(语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04:43:18
文档

山东专升本(语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山东专升本(语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单项选择题3.古文翻译题5.填空题6.阅读理解8.简答题9.词语解释单项选择题1.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最富文采、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散文成熟的著作是()(2011年真题)A.《左传》B.《国语》C.《战国策》D.《史记》正确答案:A2.《郑伯克段于鄢》中“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的指斥对象是()(2010年真题)A.郑庄公B.共叔段C.姜氏D.颖考叔正确答案:B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下面哪部作品()(2011年真题)
推荐度:
导读山东专升本(语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单项选择题3.古文翻译题5.填空题6.阅读理解8.简答题9.词语解释单项选择题1.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最富文采、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散文成熟的著作是()(2011年真题)A.《左传》B.《国语》C.《战国策》D.《史记》正确答案:A2.《郑伯克段于鄢》中“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的指斥对象是()(2010年真题)A.郑庄公B.共叔段C.姜氏D.颖考叔正确答案:B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下面哪部作品()(2011年真题)
山东专升本(语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3. 古文翻译题 5. 填空题 6. 阅读理解 8. 简答题 9. 词语解释 

         

单项选择题

1.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最富文采、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散文成熟的著作是(    )(2011年真题)

A.《左传》

B.《国语》

C.《战国策》

D.《史记》

正确答案:A     

2. 《郑伯克段于鄢》中“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的指斥对象是(    )(2010年真题)

A.郑庄公

B.共叔段

C.姜氏

D.颖考叔

正确答案:B   

3.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下面哪部作品(    )(201 1年真题)

A.《春秋》

B.《左传》

C.《战国策》

D.《论语》

正确答案:D   

4.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    )(2008年真题)

A.王维

B.孟浩然

C.谢灵运

D.陶渊明

正确答案:D   

5. 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    )(2008年真题)

A.高适与岑参

B.李白与杜甫

C.王维与孟浩然

D.韩愈与孟郊

正确答案:A     

6. 下面哪个作品描写了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2010年真题)

A.《长恨歌》

B.《汉宫秋》

C.《西厢记》

D.《桃花扇》

正确答案:A   

7. 诗集《女神》的作者是(    )(2010年真题)

A.闻一多

B.戴望舒

C.郭沫若

D.冰心

正确答案:C   

古文翻译题

8.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固亲。(2011年真题)

正确答案: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统治者的作为合乎礼节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   

9.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2010年真题)

正确答案:他当了齐国宰相,每顿吃饭时只吃一个肉菜,妻妾不穿丝绸衣服。   

10.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2010年真题)

正确答案:一个国家受不了两个君主的统治,您将对他怎么办?   

11.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2011年真题)

正确答案:姜氏有什么满足的?不如趁早给她安排个去处,不让她的势力滋长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   

12.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2009年真题)

正确答案:制是个险要的城邑,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了。   

13.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2007年真题)

正确答案:因此,泰山不拒绝土石,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拒绝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国君不拒绝民众,所以能使他德行昭著。   

14.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2008年真题)

正确答案: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的做法。   

填空题

15. 律诗的四联依次是首联、______、颈联和尾联。(2007年真题)

正确答案:颔联     

16. 柳永是宋代______词派的代表作家。(2007年真题)

正确答案:婉约   

17. 《采薇》:“昔我往矣, ______。今我来思,雨雪霏霏。”(2006年真题)

正确答案:杨柳依依   

18. 《诗经》分为______、 ______、______ 三部分。(2008年真题)

正确答案:风、雅、颂   

19. 《诗经》共收入自______至______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 ______篇。(2007年真题)

正确答案:西周初期    春秋中叶    305   

20. 《采薇》这首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______,雨雪霏霏。”(2009年真题)

正确答案:今我来思   

21.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______。(2010年真题)

正确答案:《诗经》   

22.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______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2007年真题)

正确答案:屈原   

23.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句中“沐”的意思是______。(2009年真题)

正确答案:洗头   

24. 张若虚的诗作______是千载传诵的杰作。(2006年真题)

正确答案:《春江花月夜》   

25. 《春江花月夜》中“江天一色无纤尘”的下句是______。(2007年真题)

正确答案:皎皎空中孤月轮   

26.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中“当”的意思是______。(2010年真题)

正确答案:对着   

27.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______的文学主张。(2006年真题)

正确答案:白居易   

28. 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的下句是______ 。(2008年真题)

正确答案:人比黄花瘦   

29. ______被称为“雨巷诗人”。(2007年真题)

正确答案:戴望舒   

30. 戴望舒在其诗作《______》中选择了雨中丁香作为人们愁心的象征。(2009年真题)

正确答案:雨巷   

31. 1933年,艾青因发表______而驰名文坛。(2006年真题)

正确答案:《大堰河——我的保姆》   

32. 茅盾的______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写实主义巨著。(2008年真题)

正确答案:《子夜》   

33.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______。(2007年真题)

正确答案:环境   

34. ______是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2006年真题)

正确答案:《牡丹亭》   

35. 汤显祖是我国明代著名剧作家,《游园》选自他的剧作______ 。(2008年真题)

正确答案:《牡丹亭》   

36.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_____。(2007年真题)

正确答案:《狂人日记》   

37. 《老人与海》的作者是______。(2008年真题)

正确答案:海明威   

38. 赫克托耳是《荷马史诗》______中的英雄人物。(2006年真题)

正确答案:《伊利亚特》   

39. 《哈姆莱特》的主人公哈姆莱特是______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2007年真题)

正确答案:文艺复兴   

40.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这是莎士比亚悲剧《______》中的名句。(2009年真题)

正确答案:哈姆莱特   

阅读理解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日:“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日:“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日:“可矣,厚将得众。”公日:“不义不昵,厚将崩。”     这是《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2011年真题)

   

            

41.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郑庄公隐藏着什么用心?

正确答案:庄公的用心是:明知共叔段的野心,却纵其欲,养其恶,以使他一步一步走上叛逆的道路,然后一举除之。   

            

42. 共叔段和郑庄公的矛盾揭示了怎样的社会政治现象?

正确答案: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的残酷。   

            

43. 本段的中心人物是谁?作者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一形象的?

正确答案:中心人物是郑庄公,其他人物对刻画郑庄公的性格起了对比反衬的作用。   

阅读下面现代文,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真题)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夏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人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

   

            

44. 你认为第1自然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试举例加以分析。

正确答案:①新鲜生动的比喻,整齐匀称的对偶。如:“想这样子的台北……黑白片子”用一个准确、简洁而奇妙的比喻,把作者对现实的真切的感受表露无遗。“时而淋淋漓漓……也似乎把伞撑着。”读来朗朗上口,有醉人的韵味。②重重叠叠的字句,参差有致的韵语。作者充分应用双声叠韵,讲究平仄,转换同音异字,创造了音乐美。如:“惊蛰一过……走人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45. 第2段中“这样想时,严寒里竞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一句中,“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这样”指代“不能扑进她的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46. “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作者为什么说是“嘲弄”?又怎么说是“安慰”呢?并谈谈你的理解。

正确答案:①是厦门人,多年来却不能居住在厦门,想到与的不能统一,那种有家不能回的感觉,真的是一种“嘲弄”。②尽管不能住在厦门,但一想到厦门街,还是能感受到与祖国丝丝缕缕的联系。山山水水,隔断的是交通,割不断的是那浓浓的乡情,想到这,所以作者说“也算是安慰”。   

            

47. 作者引用或化用古典诗词入文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正确答案:(1)创造了一种醉人的意境美;(2)使语言形象优美。   

            

48. 举出“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引用或化用的相关诗作。

正确答案:相关诗作:(宋)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真题)       听听那冷雨(节选)                       余光中     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二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在窗外喊谁。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韵律都清脆可听。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王禹?在黄冈,破如椽的大竹为屋瓦。据说住在竹楼上面,急雨声如瀑布,密雪声比碎玉。而无论鼓琴,咏诗,下棋,投壶,共鸣的效果都特别好。这样岂不像住在竹筒里面,任何细脆的声响,怕都会加倍夸大,反而令人耳朵过敏吧。     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糟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在古老的上,千屋万户是如此。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先是天黯了下来,城市像罩在一块巨幅的毛玻璃里,阴影在户内延长复加深。然后凉凉的水意弥漫在空间,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感觉得到,每一个屋顶上呼吸沉重都覆着灰云。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啮于千百头蚕,细细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地打,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即兴演奏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亿片瓦吟。

   

            

49. 这篇文章中的“雨”意象有什么样的情感寄托?如何理解题中的“冷”字?

正确答案:选择“雨”作为意象是为了表现缠绵悠长的故国之思。题目中的“冷”字有两层含义:①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的实在的感受。②表现作者远离内心产生的凄凉。   

            

50. 文中划线部分化用了一首宋词。这首词的作者是谁?词牌名是什么?

正确答案:这首宋词的作者是蒋捷,词牌名为虞美人。   

            

51. 这几段文字语言典雅流畅,富有极好的音乐感和节奏感。请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赏析。

正确答案:通过这几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在努力开拓散文“可读性”的范围。所谓“读”,不仅染人耳目,感人于心,还讲求易诵于口,悦之于耳。为此,他十分注意词语的音韵美,化古求新,别具一格。叠字叠句的用法在他笔下出神入化,让人一看便不禁吟哦。余光中对李清照的词风是偏爱的,“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这句法显然师承《声声慢》,但他更注重的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看这句,“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地打,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叠字连绵,表态,动态,声响三番俱出,把“雨”字的质感写活了。作者就是这样凭借非凡的遣词造句的功夫,在典雅流畅的语言中,突出了文章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简答题

52. 简析《苏武传》中苏武的形象。(2008年真题)

正确答案: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不辱使命,是一个民族英雄的形象。卫律逼降,他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北海牧羊,他克服困难,进行自救,贫贱不能移。   

53. 简述李白浪漫主义诗歌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2007年真题)

正确答案:(1)李白的诗歌,继承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成就,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2)李白对唐代诗歌的革新也有杰出的贡献。他继承了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主张,在理论和实践上使诗歌革新取得了新的成功。(3)李白诗歌对后代影响也极为深远。   

54. 简述戴望舒诗歌《雨巷》的艺术特色。、(2007年真题)

正确答案:(1)象征手法的运用。这是一首采用象征手法,用格律诗写出的象征诗。阴雨的天空象征现实的沉闷,小巷象征前途,姑娘则象征不可及的纯洁理想。(2)深远的意境和朦胧的意象。(3)受新月派新格律诗的影响,注重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特别是在音乐美方面的成就突出。   

词语解释

55.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2006年真题)

正确答案:买   

56.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2006年真题)

正确答案:一周年   

57. (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2011年真题)

正确答案:委屈自己的旨意   

58. 寡人将谁(朝)而可?(2011年真题)

正确答案:拜见、拜访   

59.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2009年真题)

正确答案:赞美   

60. 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2008年真题)

正确答案:使动用法,使……争斗。   

文档

山东专升本(语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山东专升本(语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单项选择题3.古文翻译题5.填空题6.阅读理解8.简答题9.词语解释单项选择题1.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最富文采、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散文成熟的著作是()(2011年真题)A.《左传》B.《国语》C.《战国策》D.《史记》正确答案:A2.《郑伯克段于鄢》中“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的指斥对象是()(2010年真题)A.郑庄公B.共叔段C.姜氏D.颖考叔正确答案:B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下面哪部作品()(2011年真题)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