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山区青锋小学 龚敏
崇尚诚信既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承载了新时代所赋予的要求。在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中,如何因势利导地对孩子加强诚信的培养,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问题。马卡连柯曾说过:“父母的权威只出于一个地方,那就是父母的操行,包括行为的各个方面——换句话说,就是包括父母两人的全部生活:他们的工作、思想、习惯、感觉和意图。”父母对孩子有效进行诚信教育是使孩子自觉接受教育的基础,子女对父母的言行教诲也就越容易听从和信服,所以家庭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作为父母,应该自己首先具备诚信的意识和行为,这样才会在言传身教的氛围中充分感染自己的孩子,因为家庭是开展诚信教育的基础,是孩子的生动课堂。其次,我们父母应及时纠正重智轻德的教育观,树立正确的育人观。现在许多的父母对孩子的智力方面的培养特别重视,而对孩子品质方面的培养却掉以轻心。其实随着孩子年岁的增长,很多的技能他都能够掌握的,但是品质的培养却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而且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更大的影响,品质的培养需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需要身临其境地感受与引导,因此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心血。教育和培养孩子从小做起,从平常的点点滴滴做起,从人们不经意间的好事做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的言行举动,将变成子女为人处世的样板。所以,我们能不能以身作则,言行如一,正直重义,看问题冷静客观,待人接物进退有据,对孩子都是最直接的陶冶与感化。俗话说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良好的家教是孩子安身立命之本,是孩子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张人生通行证。父母要转变教育观念,从自己做起,为孩子提供一个好榜样
在诚信方面,一个人是否具有诚信的品质,往往取决于儿童时期的家庭教育。那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
一、诚信与强化
所谓诚信,就是坦诚正直,说话实事求是,敢于承认事实。对孩子来说,诚实的集中表现是勇于承认错误,不欺骗别人。
孩子诚信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对错误或过失的内疚感。这种内疚感使儿童想将自己的过失说出来,想用承认错误的行动取得父母或他人的谅解;二是对父母或他人的依赖感与安全感。无论是谁有了过错,都会惶惶不安,在自己的过失之后,既有强烈的内疚感,同时又存在对父母的畏惧感。那么诚实的行为就会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孩子第一次诚信行为相当于一种尝试。这种尝试的成功对诚信行为向个人品质方面的转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诚信的行为是可贵的,尤其是当孩子有了过失,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终于说了实话,这就是可贵。因为不说也许谁也不知道,说了反而可能受到责备,因此承认过失需要勇气。对于孩子身上闪现出来的诚信的火花,父母或教师必须及时予以强化。强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表扬:父母首先要肯定孩子主动承认错误的行为,告诉儿童这是一种诚信的品质,同时告诉他们,父母看到孩子这种诚信是多么高兴。希望他(她)们今后继续发扬,形成诚信的优良品质。
2、告诫:在表扬过后,耐心地帮助儿童分析造成过失的原因,告诉孩子,他这次过失可能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或造成什么危害,产生什么后果。在孩子有了负疚感后,再告诉他(她),父母会原谅他们的过失的,强调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改正错误的孩子就是乖孩子。希望他们今后做事小心,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改正自己的错误,做个品行好的孩子。
然而,目前仍有一些父母存在着以下两种不良方法:
(一)孩子承认了错误之后,父母不是好言诱导,而是对孩子的过失大加责难,使孩子惊恐万状,惶惶不安,误认为今后还是不承认错误的好。父母这种做法常常会掐灭儿童心灵深处十分稚嫩的诚信之苗,有些孩子便会渐渐形成隐瞒事实的不良习惯。因而做了错事,父母却被蒙在鼓里,浑然不觉,使其恶习逐渐沉淀,积重难返,造成恶果。
(二)孩子承认了错误之后,父母无动于衷,认为“小菜一碟”,不足挂齿,不给予教育引导。有些父母出于溺爱,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娇宠过度,对其过失毫不追究,甚至帮助隐瞒。这样,往往会使孩子看不到自己过失的后果,觉得承认与否都无所谓,渐渐地孩子会因分不清是非、美丑、善恶而失其行为准则。
二、撒谎与矫正。孩子对撒谎有两个心理动因:一是负疚感太重,对自己所犯过失的严重性看得过高。二是畏惧感太强,担心遭到父母的严厉责难。父母知道孩子撒谎之后,切忌不问青红皂白地厉声斥责,甚至体罚孩子,而应该心平气和地说:“你是不是没说实话呀,我相信你会成为一个诚实的孩子。”耐心启发孩子说出真话,解开其思想疙瘩,消除其顾虑,增强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感和安全感,待其紧张心理趋于平缓后,引导其承认错误。孩子承认错误之后,父母要耐心教育孩子,帮助孩子认识撒谎是不对的。父母可以心平气和地询问孩子为什么要撒谎,然后将其原来的想法同现实情况加以分析,让孩子认识到原来的想法是错误的。但有的父母为了孩子承认错误,采用诱哄的方法,等孩子承认错误之后,立即翻脸,严厉斥责或棍棒相加。这种方法将会彻底失去孩子的信任,父母的这种不诚信的行为,给孩子的反效果、负效应更是不可低估。
三、树立正面形象
儿童稚嫩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正面典型形象,使儿童学有方向,学有榜样,陶冶其美好、诚信的性与情更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培养孩子诚信品质的辅导教育的手段很多,如利用讲故事、看图讲述、儿歌、游戏、电视节目等来培养孩子诚信的性情。在生活中,父母对孩子进行正面的教育和诱导,同时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等,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诚信性格的形成。作为父母更应该考虑,如何从孩子的儿童时期开始对他们进行诚信教育,让孩子伴随诚信健康成长。
1、父母应做诚信的表率。俗话说:“上代做给下代看。”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是孩子效仿的榜样,是最直接的诚信品质的播种者。因此,父母在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对孩子起示范作用。
首先,父母要对孩子讲诚信。我国古代有则 “曾子杀猪” 的家教故事。故事讲的是:曾子的妻子要上集市,小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她便哄儿子说: “别去,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从集市回来,看到曾子真的要杀猪,急忙道:“我只不过哄他玩的。”曾子说:“小孩子不能哄骗,孩子年幼没有知识,处处会模仿父母,听从父母的教导。今天你哄骗他,就是教他学你的样子骗人。”曾子当真杀猪煮给孩子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父母在向孩子许诺之前一定要三思,不能言而无信。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如果兑现不了,应及时给孩子解释,向孩子道歉,并作自我批评,让孩子从内心理解和原谅父母,事后父母应该兑现自己的承诺。因为孩子对大人说话是一向当真的。否则久而久之,孩子会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并认为说了话可以不算数,慢慢地他们也会学着照样做。
其次,父母与家庭成员之间要讲诚信。家庭是重要的诚信品质的培育基地。家庭成员之间以诚相待,言而有信是孩子诚信品质得以生根发芽的关键。平时父母与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注意使用诚信的语言。如“这事是我做错了。”“你真好,你是个诚实守信的人。”“我相信你”等等。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在家人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下逐步形成讲诚信的优良品质。另外,日常交往中,父母与邻里、朋友之间的交往也要讲诚信,父母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细节,处处保持讲诚信的良好形象。
2、父母应善于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父母要做有心人,为孩子创造愉快的讲诚信的氛围,以感染孩子的心灵。比如,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做有关诚信的游戏,多给孩子讲这方面的故事和儿歌,如《花瓶是谁打碎的》、《狼来了》……或把孩子身边发生的事编成故事讲给孩子听,边讲完故事边因势利导,与孩子一起讲解故事的一些内容,用故事或儿歌中讲诚信的情节来感动孩子,激励孩子。平时与孩子共同阅读一些有关诚信的图书,收看、收听这方面的电视,给孩子讲有关诚信的见闻,讨论有关诚信的话题。让孩子多与人交往,在交往中感受诚信。这样,孩子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启迪,讲诚信的意识也会逐步培养起来。
3、父母应尊重孩子,及时肯定孩子讲诚信的言行。培养孩子讲诚信,父母首先应该在尊重、信任孩子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如:平时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一幕,晚上,孩子看完一部动画片后,往往还感到不过瘾,他们会吵闹着再看一部动画片。父母可利用这一时机,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你可以用信任的目光看着孩子说:“行!但只能再看一部片子,看完就去睡觉。”孩子如果答应,并能信守诺言,父母就应及时表扬孩子,并鼓励孩子以后也要这样做。孩子尽管年龄小,但他同样会体会到父母对他的尊重和信任。要知道从小受到尊重、信任的孩子会更加懂得怎样去尊重、信任别人,懂得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对于孩子的诚信行为,父母或教师应该给予激励。如,孩子弄坏了东西,低着头真诚地说“我弄坏了东西。”又如,孩子吵着要买辆玩具小汽车,而遭到父母反对时,坚持说:“请妈妈给我买一辆小汽车,因为我已经答应送给小弟弟的。”这些都是孩子讲诚信的表现,此时父母要对孩子的行为给予肯定和赞扬。如拍拍孩子的肩膀或竖起大拇指对孩子说:“你真棒,你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4、父母的表率作用。孩子与父母接触最多,自觉不自觉地学习、模仿着父母的一言一行。如有的孩子看到父母与人交谈,有言过其实处就说:“爸爸,你说的不对,应该是……”“你原来不是这样说的……”等,此时的父母应真诚地向他人道歉,并用赞扬的口吻对孩子说:“你说得对,谢谢你提醒了我。”如此,孩子会意识到诚实守信是对的。
总之,每一位父母应该让孩子沐浴“诚信”的和煦阳光,迈着平稳的脚步,走向美好的未来。无数事实证明,家庭是儿童品德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是儿童优良品质形成的奠基石。在那些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诚信的家庭,孩子的诚信品质便能得到很好的塑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