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作文仿写训练】
站在巨人的肩上
------“中学生作文仿写训练”课题实验报告 潞河实验中学 钱朝霞 一、 仿写课题的确立及实验方向 古人谓学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偷”即模仿,“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偷气”为模仿中的创新。杜甫曾有言“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几千年来,模仿早就成为了文坛里不争的成名捷径和潜规则。“一切写作都从模仿开始,未有不模仿而成为大家者;一切模仿都必须有创新,未有不创新而成为大家者。”此义之大,放之学海而皆准;此义之秘,虽常见诸于实践却为人所忽视,尤其被我们语文老师所忽视。对于初学写作的中学生,仿写就像书法绘画者初学时的“描红”,是语言表达的“临帖”,作文创新的基石,为此,我们确立了全国中语会十五课题“中学生作文仿写训练”的子课题――“读名篇,仿佳作,创新章”,旨在解决从读到写怎样走的问题,为学生搭建一座桥梁,创设一个平台,历练写作技能,提升思维品质,站在古今中外经典名著这个“巨人”的肩上,含英咀华,融会贯通,从品读——感悟——表达(仿写)——创新,仿写其形,表达我心。实现由“字”的积累到“意”的仿写再到“气”的创新的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质的飞跃。
二、 课题实施策略及指导方法:
1、仿写路径:积累——品读――感悟――仿写――创新
2、仿写方法:置换法——偷其字、逆向法——反其义、延伸法——抻其义,
3、仿写策划:
初一以引趣积累为主,诵读经典并做语言“对对碰”。
初二以文段仿写为主,读名篇,仿名段,炼语言 初三以自由仿写为主,综合化用,创新成文 4、实施程序: 引趣诵读,分类背诵
课内对句,课外仿句
由段到篇,仿文摹法
雕琢语言,体悟情境
5、仿写的内容及形式
在文学领域里,模仿的主要类别有:在体裁上,诗词歌赋、对联杂文、谚语民谣、灯谜酒令,凡所应有,无所不仿;在方法上,顺仿、反仿、别仿,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花样翻新,不一而足;在内容上,被仿作品大多都是古今中外名篇佳作,均为大众所熟悉,而仿作则有的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的是移置新义、翻出别趣,有的是讽刺幽默、入木三分模仿到位,令人赞叹。
在语文教学中,要变随意模仿为有意模仿再到自由化用,文章千古事,入境始与亲,要逐步达到形神兼备的仿写就必须贴近学生的需要,拉近模板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使他们在仿写时“动心忍性,增益其所
阅读是中学生的文化载体,是他们借以与古今中外文化精品交流的方式,是他们感受自然情趣,陶冶人文情怀,驰骋想像空间的蓝天。仿写就从读开始,在读中找仿点,作仿写,奠定“描红”之本,积累源头活水。散文家余秋雨说阅读不仅仅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必须,更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情感体验与独特思考。仿写的过程就是体验和思考。
三、经典诵读,积累诗词名句
住语文教学“诵读”之本
初一新生学习热情高涨,读书还保持着小学生的习惯——声音洪亮,语调激昂,抑扬顿
挫,这是难能可贵的,必须让它发扬光大冒火花儿,于是一开学我们就大力提倡美读吟诵。首先做到——
【篇二:仿写训练作文训练】
你听,多美!爸爸已在床上熟睡,那又大又响的鼻鼾,多么富有节奏感,多么熟悉。在那一呼一吸之间,那是爸爸白天辛苦工作的劳累,那是忙碌一天的疲倦。而这些特别的声音被我捕捉到了,细听这声音背后是雷打不动的两个字———责任。 (胡荣志)
你听,多美!从倾盆大雨中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哦,那是跑得满头大汗的爸爸来接我了。一把温暖的伞,遮风挡雨的伞落在我的心头,而豆点大的雨珠却打湿爸爸的肩膀。听那声音,雨点滴滴答答触碰雨伞的声音,那么清脆,那么悦耳,多美。伴随着伞下爸爸那充满爱的双眼,与无微不至的照顾,更美. (邹星尉)
你听,多美!老师在讲台上轻轻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轻轻地写着,生怕打扰我们写作文。可是那块黑板还是顽皮地发出一点点清脆的声音,不幸被我捕捉到,捕捉到它的悦耳,它的美,捕捉到一份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多美,让我感到快乐,幸福。从这美妙的声音中我仿佛看到了老师谨慎的举动,告诉我,我的身边充满关爱。 (邓长江) 你听,多美!大街上的“环保天使”,顶着寒冷而又刺骨的大雨,拿着扫把,轻轻地扫着,生怕影响到过路的路人。可是那扫把还是发出了调皮的声音“唰唰唰唰”。这“唰唰”的声音附和着雨水打在路面,发生清脆的响声,演绎了一场无与伦比的曲调,悦耳又动人,优雅又细腻。从这令人陶醉的声音中,我仿佛感受到环卫工人那份勤劳执着,沉醉于工作的喜悦。 (赵湘怡)
你听,多美!樱花树在我家门前与微风共舞,洋洋洒洒,飘进我的房间。那花瓣和一阵阵清香向我涌来。我仿佛在安静的房间里听到樱花花瓣落地的声音,脑海浮现出樱花树下,花瓣纷纷飘零的美景。用心聆听,多美。
(张泽林)
【篇三:怎样引导小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龙源期刊网 .cn
怎样引导小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作者:马承波
模仿,是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或物)的行为过程,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从小孩子呱呱坠地,咿呀学语开始,自然地模仿父母的言谈举止、品行习惯,“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就是最好的写照,所以说,模仿是学习的基础,模仿是成长的必由之路。那么,我们在习作训练中,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模仿呢?
(一)阅读课文,提炼方法
小学生进行习作训练,仿写的范本不要舍近求远,课文就是最好的“榜样”。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有的放矢,注意提炼和总结对学生有启发的习作方法,带领学生去阅读、赏析、感悟、仿写,环环相扣,顺理成章。
与课文相联系去仿写,是练笔的很好方式。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一直在和作者对话,和作品中的人物对话,设身处地,融入到作品之中,所以,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练习表达,还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读写结合,相得益彰,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必须好好把握。
例如,学习六年级上册李汉荣的《山中访友》,我们要学习作者独特的写法,把山中的一切,都当作自己的朋友,通篇采用拟人化的写法,亲切感人。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山林里,鸟儿喳喳,是在呼唤我的名字,不是我的朋友么?露珠晶莹剔透,闪闪发亮,就像在眨眼睛,不是在和我交流么?这样写很传神,很有亲和力。
“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了好风景。”云雀飞天入地,唧唧喳喳,作者写他们在交谈,谈论得热火朝天,谈论着沿途美景,不亦乐乎。
再看,六年级下册朱自清的《匆匆》中,当“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作者善用叠词,节奏明快,给人一种音乐美感,艺术享受。在《匆匆》里,时间溜去的样子,我们似乎看到了,无形变有形了;“轻轻悄悄”,写太阳的挪移,蹑手蹑脚的,不易察觉;“伶伶俐俐”,同样写出了时间的飞逝,那身影好矫捷。
我们阅读课文,就要总结课文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在比较中归纳分类,在归纳中获得启发,然后以课文为范本,在习作中模仿运用,假以时日,不断熟练,最终化为己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