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周 第 课时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第二单元 春天的畅想
第二课 春天的畅想 活动一 感受春光 了解春天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知识面已有所拓展,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初步的技能技巧表现能力。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自然之美,认识到了表现生命活动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已经成为了艺术家普遍的永恒主题。本课主题是围绕春天展开畅想,同时也是对自然美与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的认识与体会。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相关知识及其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以讨论与合作、比赛的方式,自己分析出作品中艺术家对春天赞美的角度与形式。通过对艺术家的作品与审美价值的了解、探究和体验,理解不同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
教法学法
1、教法:讲授法、展示法
2、学法:观察法、比较法、体验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其中包括有关春天的文学作品、音像资料、图片、音乐)。
2、学生准备学具:收集、摘录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片段与诗词;中外艺术家表现春天的作品图片;表现春天的摄影图片及歌曲,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创设情境,揭题引趣:
教师:春天,是自然界万物复苏、生命萌动的季节,更是人们辛勤耕耘、播种希望的季节。在春风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荒芜苍凉的土地因春风的吹拂而有了绿意,无数弱小的生命在春风中破土而出,百草吐绿,百花争艳,百鸟欢鸣。春为岁首,它孕育着生机,萌生着希望。下面,让我们首先伴随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和一组表现春的摄影图片一起来感受春光,了解春天吧!(板书课题)
展示:散文《春》的朗诵录音(6分24秒)、一组表现春的摄影图片。
2、分组讨论,阐述春天的特点与美感:
教师提问:自然界的哪些现象向我们传达了春天的信息?春天到了,可以组织哪些课外活动?
学生: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春意盎然、春柳叶绿、百花盛开……
学生:春游、写生、植树……
教师提问:能否用一句话谈谈你对春天的感受?
学生:春天是最有情感的,高兴的时候就风和日暖,生气的时候就雨打雷轰。
学生:春天是一位高超的化妆师,把花草树木、峰峦田野,都装点得生机盎然,莲蓬勃勃。
教师提问:结合课件和自己收集中的诗歌、图片、音乐谈谈春天给人一种怎样的美感?
学生:春天嫩绿的小草清新可爱。树上的桃花像火、杏花像霞、梨花像雪,遍地的野花散在草丛中像星星、像眼睛,层次分明,参差错落,给人一中轻盈、舒适、均称、和谐的美。
学生:花丛中嗡嗡的蜜蜂和飞来飞去的蝴蝶,絮花嫩叶中的鸟儿和牛背上的牧童都欢乐而舒畅,给人一种愉悦的美。
学生:细雨、薄烟笼罩下的村庄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诗情画意般的美。
学生:蓝天上放飞的风筝,悠悠扬扬的,激发人们无尽的深思与遐想,给人一种意境之美。
3、探究、分析春天的象征意义和表现形式
教师提问:我们刚刚过完了一个祥和的春节,在一年一度传统的春节中,有哪些风俗习惯向我们传达了春天即将到来的信息?
学生: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
教师提问:人们为什么要在春节时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呢?春天象征着什么呢?
教师: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这些风俗习惯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憧憬,人们总是把春天作为一个美好的象征,用春天来比喻新的开始和美好的青春。比如形容新生事物蓬勃萌发为“雨后春笋”,形容医道高明为“妙手回春”;用“春风化雨”、“如沐春风”来称颂师长或长辈的谆谆教诲;用“春晖”来比喻母爱的温暖、光明、博大、无私……
教师提问:还可以用哪些形式来表现春天?
学生:春联、绘画、音乐、雕塑、歌曲……
二、发展阶段
1、欣赏感受自然美与艺术美及其相互关系:
①欣赏国画《春》(现代) 王成喜
课件展示:摄影《梅花》与国画《梅花》、诗词《卜算子·咏梅》的书法与朗诵录音。
教师:“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通过对比以上两组图片,谈谈画家为什么要用梅花来表现春天,传递春的信息?是怎样把自然美和生命活动联系起来的?
学生:梅花是春天的使者,有不畏严寒的精神值得赞颂,画家通过颂红梅傲雪迎春的高尚品格和画梅花来赞美人的品格,把这种生命具有的精神用自然物表现出来,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
教师:“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一探春光。其它的百花也不甘示弱纷纷赶来向春姑娘报道。大自然为我们创造的春天可以说是个百花园,生机盎然。大家现在可以一边欣赏一组花卉图片一边构思:如果让你们用这些花卉为题材表现春天,你准备怎样表现呢?
课件展示:一组表现春天花卉的摄影图片和门德尔松的钢琴曲《春之歌》
板书:自然美──客观世界中自然物、自然现象的美。
②展示:摄影风景图片《漓江》与画家白雪石国画作品《漓江春》等。
教师提问:同样是表现桂林山水的题材,自然美与艺术美有何不同?什么是艺术美?自然美与艺术美又具有哪些共同的美感?
板书:艺术美──艺术作品呈现的美。
二者关系──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
2、造型艺术作品与文学作品表现春天的不同特色和特点:
①欣赏墨彩画《溪》
教师:“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冬雪消融,小溪潺流,碧绿清澈,在微风的吹拂下漾起道道波纹,嫩柳生机萌动,这一切都传递着春的消息。湖滨春柳吐绿,鱼民在美好的春光里忙忙碌碌,鱼舟来来往往,一片繁荣景象。
学生:尝试用文字抒发一下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②欣赏国画《梅石溪凫图》(宋) 马远
图中画山崖侧立,腊梅倒垂,薄雾蒙蒙的涧水中,一群野鸭正在游戏。山石以斧劈皴法画之,方硬峭拔,与用笔轻快、毛羽松蓬的野鸭形成鲜明的对比。倒垂曲折的枝条是马远特有的画法,故有“拖枝马远”之称。画面呈典型的对角线式构图,岩石、梅树都偏居画面的左上部分,梅树枝条的走势更强调了此种布局的形式感,右下方的野鸭既起到了平衡画面的作用,又是全图的点睛之笔,一幅“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景象,无限生趣,跃然绢素。生于悬崖的梅树倒悬而下,梅花怒放,溪水碧波中,群鸭嬉戏,处处都洋溢着春日活跃的生机。有款“马远”二小字。
凫fú:野鸭, 凫水:游泳
③欣赏国画《春雨江南图》(现代) 李可染
教师:每逢看到春雨,农民伯伯总是说:“春雨贵如油”!我们要说,春雨美如画!在不知不觉中,春雨染红了桃杏,描青了山峰,绘绿了秧苗!春雨是无色的,但它却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极富诗意的世界!而江南的雨景,无论是在画家的画中,还是在诗人的笔下,都别有一番情趣,意境深邃幽远。宛如苏轼《望江南》词意“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的写照。
④欣赏雕塑《春风》(现代) 张德峰
教师:散文《春姑娘》中描写的“春风”与雕塑《春风》表现的春风有何不同?
学生:散文是以“春风”写“春风”,雕塑《春风》则是将无形春风、春天有形化、具体化,刻画成三位青春少女,像春姑娘一样飘然而至,似乎看得见、摸得着,但也同样充满了美妙的诗意感受。
教师:造型艺术作品与文学作品表现春天有哪些不同特色和特点?
学生:造型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具有视觉感受,文学作品只是用语言、文字来表现,但两者都具有意境,能够抒发作者的情感和表现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
三、课堂小结
教师:在课的最后,请同学们一起聆听来自春天的声音,让我们用心来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课件展示: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或小提琴独奏《之春》
课后拓展
继续收集有关春天的图片、成语、散文、歌曲等素材,并结合自身感受和收集的素材进行创作构思。
板书设计
春天的畅想——感受春光 了解春天
欣赏感受自然美与艺术美及其相互关系:
自然美──客观世界中自然物、自然现象的美。
艺术美──艺术作品呈现的美。
二者关系──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现自我。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展示: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春》第一乐章
二、发展阶段
教师:在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很多描写春天的文学和美术作品。这一节课我们要继续以“春”字为主题欣赏更多形式的作品。
1、歌曲:《春天在哪里》、《春泥》……
2、成语:春风得意、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满面春风、妙手回春、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意盎然、春风拂面……
3、春联:
瑞雪染腊梅,白里透红一两点/和风拂杨柳,动中有静四五技
残雪逢春寒冰解/江山添翠芳草生 草长莺飞春意闹/山欢水笑彩云归
寒就梅花传腊去/暖从燕子带春来 朝旭放晴山亦笑/春风解冻水能音
春风得意挑花醉/时雨宜人柳色新 春风送暖燕剪柳/飞雪迎春蝶恋花
春风吹过阳光绿/山曲唱来稻谷香 碧海金波朝旭日/春风银网耀朱鳞
点点轻舟腾巨浪/陈陈渔歌卷春风 人面如花朵朵笑/春风似洒陈陈香
山在绽蕾朵朵美/春笋出土节节高 渔歌唱平千倾浪/螺号唤醒万字春
千峰苍翠吐春意/万亩碧波浴朝晖 青春有限宜珍惜/事业无穷务奋勤
4、散文:《春的消息》
是微微南来的风?是小溪淌过冰凌?是田野消融的残雪?是窗外鸟儿的啼鸣?春,悄然而至,柳树的腰柔了,泥土的背松了,阳坡的脸暖了,草儿的叶绿了……
三、课堂练习
结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收集的素材,尝试根据所欣赏的作品中的一首诗、一篇散文、一句成语、一对春联以及一首乐曲画出春的意境。
作业要求:只画初稿,不上色彩,重在构思、构图;可以分组合作,也可以完成。
学生:构思,并完成作业。
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展评:请学生谈构思,讲创意,并与其他同学互评,交流感受,共同进步。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一起感受了春光,畅想了春天,同时也放飞了理想与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看!春天已经来了,春风已经吹遍了大自然的每个角落,无边无际的绿色生命都在春风中开始绽放,奏起了美妙动听的乐章。我们不仅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把握青春,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去追求、去创造。因为这是春天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只有这样,生活才有收获,希望才更美好,未来才更辉煌。下课!
课后拓展
收集有关春天的活动、色彩资料,完善构思、构图,预习下一课《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了解有关春天的色彩。
板书设计
春天的畅想——感受春光 了解春天
一、欣赏更多形式以春为题材的作品
二、自主创作
课后反思
人教版《春天的畅想》内容亲切、自然,与大自然联系紧密,学生们普遍比较喜爱,也容易接受,而且在教学上非常注重学科整和,增添了美术学科的“人文性”。为了顺利实施本课,教师除了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教育理论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多学科整和能力,多媒体操作能力,同时,也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个人的修养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