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虚词复习训练(1)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04:37:51
文档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虚词复习训练(1)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虚词复习训练(一)之  1、用作代词,指代的人或物。译:它(它们)、他(他们)、她(她们)、这等。有闻而传之者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楚王闻之  因取刃杀之  吾欲辱之婴闻之母甚异之 诸儿竞走取之母殷夫人自成之贼易之因取刃杀之以缚即炉火烧绝之我幸皆杀之刺史颜证奇之2、用作助词(1)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译“的”。犹恶子之声宋之丁氏得一人之使齐之习辞者也蜀之鄙有二僧乡之行劫缚者(2)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不译。西蜀之去南海人之立志3、用作动词,译“到”“往”“去
推荐度:
导读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虚词复习训练(一)之  1、用作代词,指代的人或物。译:它(它们)、他(他们)、她(她们)、这等。有闻而传之者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楚王闻之  因取刃杀之  吾欲辱之婴闻之母甚异之 诸儿竞走取之母殷夫人自成之贼易之因取刃杀之以缚即炉火烧绝之我幸皆杀之刺史颜证奇之2、用作助词(1)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译“的”。犹恶子之声宋之丁氏得一人之使齐之习辞者也蜀之鄙有二僧乡之行劫缚者(2)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不译。西蜀之去南海人之立志3、用作动词,译“到”“往”“去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虚词复习训练

(一)之  

1、用作代词,指代的人或物。译:它(它们)、他(他们)、她(她们)、这等。

有闻而传之者   国人道之     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楚王闻之        因取刃杀之   吾欲辱之       婴闻之    母甚异之     

诸儿竞走取之   母殷夫人自成之    贼易之   因取刃杀之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我幸皆杀之    刺史颜证奇之

2、用作助词

(1)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译“的”。

犹恶子之声    宋之丁氏    得一人之使    齐之习辞者也  蜀之鄙有二僧   乡之行劫缚者  

(2)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不译。

西蜀之去南海   人之立志   

3、用作动词,译“到”“往”“去”。

子将安之   吾欲之南海  之虚所卖之   吏护还之乡  

(二)而

用作连词,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递进、顺承、转折、修饰。

而日中时远也(转折)    而讨杀二豪(转折)  火在熨斗中而柄热(转折)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转折)

国王而行(修饰)   子何恃而往(修饰)    欲买舟而下(修饰)   

俄而雪骤 (与“俄”连用表示一会。)              

(三)以

1、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物件,译“把”“用”“拿”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靠”“凭借”“根据”等;或表示原因,译“因为”“由于”。

以告富者(把)      以缚背刃(把)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把)   

愿以问之于官(把)  何以也(用)     以故东徙(因为)  

2、用作动词,译“认为”。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    一儿以日初出远(认为)

(四)于

闻之于宋君(向、对)   非得一人于井中(在)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在)

贫者语于富者(对)     愿以问之于官(向)  

(五)为

1、用作介词,读“Wèi”,可译为“给”“被”“替”“向”“对”“因为”等。如:愿为市鞍马(替)      

2、作动词用,读“Wéi”,有“做、干”“成为”“是”等意。

一人去为市(做)   橘生淮南则为橘(成为、叫做)   知为国器(成为)   

人去为市(做)  为一郎僮耶(做)  不当为僮(做)   

此不为远者小近者大乎(是)   孰为汝多知乎(为通谓,以为,认为。)

一、请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及意义。

①犹恶子之声(            )②国人道之(          )③闻之于宋君(           )④有闻而传之者(           ) ④得一人之使(         )⑤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⑥吾欲辱之(       )⑦诸儿竞走取之(          )⑧人问之(       )  ⑨取之信然(         )⑩母殷夫人自成之(         )⑪蜀之鄙有二僧(         )⑫吾欲之南海(         )⑬人之立志(         )   

⑭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⑮之虚所卖之(        )(        )⑯贼易之(       )⑰以缚及炉火烧绝之(          ) ⑱我幸皆杀之矣(       )⑲刺史颜政奇之(        )⑳乡之行劫缚者(         )

二、请指出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及意义。    

①问其故(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 (      )③为其来也(      )④其实味不同(        )⑤母问其故(      )⑥其一富(    )⑦布囊其口(      )⑧童微伺其睡(      )⑨侧目莫敢过其门(      ) 

三、请指出下列各句中“于”的意义。      

①闻之于宋君(      )②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③非得一人于井中(      )④生于淮北则为枳(       )⑤贫者语于富者曰(        )⑥愿以闻于官(       )                    

四、请指出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及意义。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②以故东徙(    )③何以也(     )④以告富者(     )⑤以缚背刃(     )⑥以缚及炉火烧绝之(     )⑦愿以闻于官(      )

五、请指出下列各句中“为”的用法及意义。    

①知为国器(      )②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③ 孰为汝多知乎(         )⑥何为者也(      )⑦为其来也(     )⑧缚者何为者也(      )⑨生于淮北则为枳(        )⑩为儿恒状(      )⑪一人去为市(      )⑫为两郎僮(     )⑬不当为僮(       )⑭留为小吏(      )

六、请指出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

而日中时远也(      )   而讨杀二豪(      )  火在熨斗中而柄热(      )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国王而行(      )   子何恃而往(      )    

欲买舟而下(      )俄而雪骤(      )    

文档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虚词复习训练(1)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虚词复习训练(一)之  1、用作代词,指代的人或物。译:它(它们)、他(他们)、她(她们)、这等。有闻而传之者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楚王闻之  因取刃杀之  吾欲辱之婴闻之母甚异之 诸儿竞走取之母殷夫人自成之贼易之因取刃杀之以缚即炉火烧绝之我幸皆杀之刺史颜证奇之2、用作助词(1)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译“的”。犹恶子之声宋之丁氏得一人之使齐之习辞者也蜀之鄙有二僧乡之行劫缚者(2)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不译。西蜀之去南海人之立志3、用作动词,译“到”“往”“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