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6分)
1.今年夏天很ɡān hàn( ),因此村民们想方设法地引水来ɡuàn ɡài( )田地。
2.他是我们组wéi yī( )赢得这场jìnɡ sài( )的人。
3.zhū wèi( )请pǐn chánɡ( )一下这道菜,这是我们这儿的特色美食。
二、选择题。(14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淹没(yān) 骨髓(suǐ) 拜见(bài) 浮着(fú)
B.徒弟(tú) 皮肤(fū) 成绩(jī) 理睬(cǎi)
C.官绅(shēn) 蔡桓侯(hénɡ) 热敷(hū) 药剂(jì)
D.拴住(shuān) 吊灯(diào) 动弹(dàn) 传授(shò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茂盛 投降 赞叹 麻雀 B.胸怀 既然 募色 拨河
C.比赛 出塞 担优 严厉 D.厉史 忧患 称赞 喜鹊
3.下面词语不是同一类的一组是( )(2分)
A.文质彬彬 相貌堂堂 风度翩翩 威风凛凛
B.浓眉大眼 明眸皓齿 慈眉善目 鹤发童颜
C.膀大腰圆 眉清目秀 亭亭玉立 面黄肌瘦
D.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面如土色 荒无人烟
4.给下面加点的“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闹:①不安静。②喧哗,搅扰。③发泄,发作。④发生(病、灾等不好的事)。⑤搞,弄。
(1)都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 ( )
(2)春节期间,一家人在一起可热闹了。 ( )
(3)他们每闹一次,都要收不少的钱。 ( )
(4)他们俩因为一点儿小事闹翻了。 ( )
5.对“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些小孩子走过去取树上的果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B.这些小孩子争着跑过去摘树上的李子,所以王戎一动不动。
C.这些小孩子争着跑过去摘树上的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D.诸姓小孩子争着走去摘树上的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6.《西门豹治邺》一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调查原因,掌握证据 ②兴修水利,改变面貌
③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④严办首犯,为民除害
A.③①④② B.①④③② C.④②③① D.②③④①
三、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8分)
1.纪昌勤学苦练。 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长话短说。
例: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官绅跪地求饶。
纪昌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照样子用上“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写一写自己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根据所学内容填空。(8分)
1.《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___________》,王戎自幼聪慧,是“___________”之一。
2.《扁鹊治病》这个故事主要讲名医扁鹊_____次想要给_______治病却遭到拒绝,结果_______________,警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纪昌学射》讲的是纪昌拜_________为师学习射箭的故事,阐明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五、综合性学习。(5分)
四年级(2)班正在开展“讲述历史故事,传承中华文化”的主题活动,请你也给大家讲一个有关历史人物的故事,所讲的故事要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故事名称:_____________
故事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理解。(29分)
(一) 柳公权拜师
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与颜真卿齐名,世称“颜筋柳骨”。所谓“骨”指其字结构劲媚、疏朗开阔的风格。他留下的《玄秘塔碑》《金刚经》誉(yù)满古今。
柳公权小时候,字写得并不好。有一天,一个卖豆腐花的老人经过,看到柳公权写字,柳公权问:“我的字写得好吗?”老人说:“你的字就像我的豆腐花,没有骨,软塌塌的。”
柳公权很不高兴,说:“那你写写看。”老人说:“我不会写字,但我的朋友‘字画汤’,他用脚比你用手写得还好。”
柳公权第二天进城找“字画汤”。他到北街的一棵大树下,看到围着一群人,当中一人用脚写对联卖。柳公权从人缝儿中钻进去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只见一位无臂老人,左脚压纸,右脚夹笔,落笔之处,龙飞凤舞,豪放不羁(jī)。对联写完,博得阵阵掌声,人们争相购买。
柳公权十分佩服他,深知自己的字与他差之千里,于是向“字画汤”跪拜,说:“学生柳公权,愿拜老先生为师!”
“字画汤”说:“我有五十年练字的经验,也不愿当什么老师,现赠你二十字秘诀,拿回家作为座右铭(míng),日后必有成果。”这二十字是: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老人写完后又说:“在练字时,多观察翱翔的雁、悠游的鱼、奔腾的鹿、脱缰的马,把它们的姿态融入你的字中,你日后必能成功。”
自此,柳公权按照老人的指点去做,除了学习前人风采之外,还独创一体,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唐穆宗十分欣赏柳体,对柳公权说:“你的字写得太好了,如何能写得这么好呢?”
柳公权道:“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唐穆宗说:“原来写字和做人一样啊!”
1.从文中找出符合下列意思的词语,写在括号里。(4分)
(1)声誉名满过去和现在。( )
(2)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泛指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 )
2.请根据短文内容选一选。(6分)
(1)柳体的特点是( )
A.像豆腐花,软塌塌的。 B.龙飞凤舞、豪放不羁。 C.结构劲媚、疏朗开阔。
(2)下列哪一项不是“字画汤”把字写好的秘诀?( )
A.知难而进,无坚不摧。 B.虚心请教,集腋成裘。 C.勤奋刻苦,持之以恒。
(3)对“柳公权从人缝儿中钻进去一看”中“钻”的用法,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钻”说明人们都喜欢看热闹。 B.“钻”说明“字画汤”的字写得非常好。
C.“钻”说明路人都被无臂老人的书法吸引。
3.本文写了柳公权的什么故事?请用几句话完整地写一写故事的主要内容。(3分)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柳公权练字有什么关系呢?谈谈你的理解。(4分)
(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明朝著名文学家张溥有一个闻名八方的“七录斋”。关于这个书斋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小时候的张溥,天资并不聪明,尤其是记忆力很差,读过的书转眼就忘了。但他是个有志气、有毅力的人。他知道自己的记忆力不如别人,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努力设法克服这个缺点,心想:别人读一遍,我读十遍还不行吗?所以,每天放学后,别的小孩都出去玩了,他却在大声地背诵着课文,坚持练了一段时间后,确实进步不小,他感到很高兴。
有一天上课,老师叫他背诵课文,开始几段背得还比较流利,可一会儿就背不出来了。老师很生气,就用戒尺狠狠地打了张溥的手心,并罚他把这篇课文抄写十遍。
第二天,张溥把抄好的课文交给老师,老师又让他重新背诵,没想到全篇课文竟顺利地背完了。老师非常满意。
回家的路上,张溥心想:奇怪,为什么这篇文章会背得这样熟呢?是不是昨晚抄写十遍的缘故呢?他决定用今天的作业试一试。回到家中,他先把课文通读一遍,然后就开始抄写,他一边写,一边在心里默读。当抄到第五遍时,已经能背诵了。抄到第七遍时,他感觉到自己已全部领会了课文的含义,并能熟练地背诵了。他高兴地说:“原来真是‘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呀!”
张溥终于找到了提高自己记忆力的方法,不论数九寒冬、烈日酷暑,他都坚持不懈(xiè)地抄书、背书,学到了许多知识,终于成为很有名望的文人。为纪念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张溥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七录斋”。他写的大部分诗文,都收录在《七录斋集》里,一直流传至今。
1.归纳短文主要内容并填空。(5分)
短文主要讲了小时候的张溥读书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克服这个缺点,他先是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但效果不理想;后来找到了____________的方法,从此坚持不懈地____________,最后成了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读文中画“____”的句子,从中可以看出小时候的张溥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2分)
3.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理解,以下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写字的过程就是大脑学习的过程,张溥不停地抄写时,大脑也在慢慢地消化着文章的内容,所以多抄几遍就能把文章背下来。
B.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上不愿动脑筋的同学,可以采用机械重复抄书的方法,同样能取得好成绩。
C.学习不能单凭死记硬背,还要勤于动手。
4.结合上下文可知,“七录斋”这个名字中的“七录”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张溥给自己的书斋取这个名字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收获?(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30分)
题目:想起这件事,我就____________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高兴、激动、难过等。
2.把这件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写出自己的感受。
3.注意句子要写得连贯、通顺,不要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
4.字数在400字左右。
第八单元综合检测参
一、1.干旱 灌溉 2.唯一 竞赛 3.诸位 品尝
二、1.A 2.A 3.D 4.(1)④ (2)① (3)⑤ (4)②
5.C 6.A
三、1.因为纪昌勤学苦练,所以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2.纪昌盯住踏板。
3.示例:公布期末考试成绩的那天,我心里真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4.别人问他为何不动,王戎回答道:“树长在路边却还有那么多果实没人摘,这李子一定很苦。”
四、1.世说新语·雅量 竹林七贤
2.三 蔡桓侯 蔡桓侯病死了 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3.飞卫 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基本功入手
五、示例:《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习兵法,谈起兵事来即使是他的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大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排兵布阵,却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
六、(一)1.誉满古今 座右铭
2.(1)C (2)A(3)A
3.答案:(示例)柳公权小时候被一位卖豆腐花的老人批评字写得不好,说“字画汤”用脚都比他写得好。柳公权见到这位“字画汤”写的字后,很崇拜他。“字画汤”赠予柳公权“二十字”秘诀。自此,柳公权开始勤学苦练,最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4.观察这些动物的姿态,将其融入鞋子中,则可把字写得有骨,不再软塌塌的
(二)1.记忆力很差,读过的书转眼就忘了 反复读 抄写课文 抄书、背书 很有名望的文人
2.积极乐观、勤奋刻苦、有志气、有毅力
3.B 4.把课文抄写七遍 纪念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5.示例:学习要讲究方法,要手脑并用,还要有顽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