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振军老师整理
(2016年版)
各位同学:
为了让大家在备考过程中,复习更具针对性,考试通过率更高,我结合考试大纲、近几年的考试真题(2012-2016年),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做了这个“过关宝典”,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请大家认真学习各类题型下面列出的应试策略和常考知识点,通过考试将变得更加轻松!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一)考点总结
根据2012-2016年的历年考试真题来看,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以下知识点:
教育学的发展:主要掌握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和教育学形态阶段中西方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主要掌握教育与生产力水平、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文化。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观察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教育测量法、叙事研究法等。
课程类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性课程。
教材的编排方式:螺旋排列式、直线排列式、过渡式排列方式。
我国目前中学主要的教学原则: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量力性原则等。
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发现法、情境教学法等。
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复式教学、道尔顿制、特朗普制等。
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感觉补偿、联觉。
社会认知的偏差:刻板印象、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投射效应、错觉等。
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
注意的分类与注意的品质: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分散(分心)、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情境、定势、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已有的知识经验、情绪与动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图式、同化、顺应与平衡;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级。
学习动机的分类: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学习迁移的类型:正迁移、负迁移、顺向迁移、逆向迁移、水平迁移、垂直迁移等。
学习策略的分类(迈克卡的分类):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学业求助策略)。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连续性、阶段性、定向性、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顺序性(要求教育“循序渐进”)、阶段性(要求教育具有“针对性”)、不平衡性(要求教育抓“关键期”“最佳期”)、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因材施教”)、互补性(要求教育“长善救失”)。(见PPT第五章第一节)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支架式教学等。
情绪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
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中学生情绪变化的两极性:复杂与简单共存、强与弱共存、波动与稳定并存、微妙的隐蔽性、意志的两极性、人际关系的两极性、容易移情。
自我防御机制(情绪调节的方法):否认、压抑、合理化、移置、投射、推行、升华、幽默、认同。
测量的主要指标: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性格的特征差异: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场依存性与场型、冲动型与沉思型、同时性与继时性。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自主感对羞耻感(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主动感对内疚感(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勤奋感对自卑感自我(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自我控制法、全身松弛法、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等。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抑郁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等。
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前习俗水平(包括“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习俗水平(包括“好孩子道德定向阶段”和“维护权威与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我国中学常用的德育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知行统一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常用的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角色扮演法、合作学习法等。
课堂纪律的类型: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
课堂纪律发展的阶段:反抗行为阶段、自我服务行为阶段、人际纪律阶段、自我约束阶段。
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期望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
(二)常考知识点
其中,单项选择题中考查频率最高的知识点如下:
教育学的发展:主要掌握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和教育学形态阶段中西方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主要掌握教育与生产力水平、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p29)、教育与文化。
我国目前中学主要的教学原则: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量力性原则等。
注意的分类与注意的品质: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分散(分心)、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学习策略的分类(迈克卡的分类):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学业求助策略)。(p1-192)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自我控制法、全身松弛法、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等。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抑郁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等。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前习俗水平(包括“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习俗水平(包括“好孩子道德定向阶段”和“维护权威与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我国中学常用的德育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知行统一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常用的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角色扮演法、合作学习法等。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一)真题分析
2016年上半年辨析题:
1.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
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3.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持久保存。
4.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2015年下半年辨析题:
1.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
2.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3.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4.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度越高越容易产生正迁移。
2015年上半年辨析题:
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
2.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3.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育的影响很大。
4.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2014年下半年辨析题:
1.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4.学习所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2014年上半年辨析题:
1.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2.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3.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
4.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2013年下半年辨析题: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性。
2.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3.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
4.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2013年上半年辨析题:
1.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2.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
3.逆向迁移就是负迁移。
4.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2012年下半年辨析题:
1.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方向。
2.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
3.习得性无助感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无关。
4.负强化就是惩罚。
2012年上半年辨析题:
1.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2.知识的多少与能力的高低成正比。
3.学习迁移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它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4.个体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
总结:由以上历年考试真题可知,辨析题考查的内容比较广泛,教材上第一至八章的内容都曾考到过,主要涉及第一、三、四、七章的知识点,第一、四章考查最多,第二、五、八章涉及较少。
(二)考查的知识点总结与预测
根据考纲和真题,我们将教材中每一章考查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1.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的含义;教育的属性;教育的功能;教育与生产力水平;教育与社会政治经
济制度;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2.第二章中学课程
课程的类型;课程内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资源的分类(结合PPT复习)
3.第三章中学教学
教学工作的意义;教学的一般任务;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教学评价的类型
4.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
注意的品质;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成就目标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学习迁移的类型;定势;强化、惩罚
5.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幻想的形式;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智力测验的标准;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气质的类型;气质的神经活动类型说;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6.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7.中学德育
品德的心理结构;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8.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课堂纪律的发展;教学效能感;教师期望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一)真题分析
2016年上半年简答题:
1.为什么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2.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
3.简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2015年下半年简答题:
1.简述教学的文化功能。
2.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简述压力产生的来源。
4.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2015年上半年简答题:
1.简述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的关系。
2.一个国家建立学制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3.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简述阿诺德的评定-兴奋情绪学说。
2014年下半年简答题:
1.简述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2.简述贯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3.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4.简述增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
2014年上半年简答题:
1.简述学校教务活动的基本环节。
2.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3.简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基本方法。
4.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
2013年下半年简答题:
1.简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2.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4.简述福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2013年上半年简答题:
1.简述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2.简述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3.简述人格的特征。
4.简述品德的结构。
2012年下半年简答题:
1.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2.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
3.简述激发与维持内在学习动机的措施。
2012年上半年简答题:
1.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和内容。
2.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说法教育法有哪些要求。
3.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
4.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
总结:根据历年考试真题来看,简答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分布在第一、二、三、四、五、七、八章,尚未考查过第六章的内容。考查较多的知识点有:教学原则、课程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人格理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理论、德育原则、德育规律、德育方法、教师心理等。
(二)考查的知识点总结与预测
根据考纲和真题,我们将教材中每一章考查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1.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孔子的教育思想;《学记》的教学原则;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杜威的教育思想;教育与生产力水平;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文化;教育的相对性;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主要观点;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建立学制的依据;义务教育的特点;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2.第二章中学课程
课程理论及其主要流派;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途径与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3.第三章中学教学
教学的一般任务;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原则及贯彻要求;教学方法及运用要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4.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运用记忆规律促进有效学习的方法;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奥苏伯尔对学习动机的分类;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成就目标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迁移理论;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学习策略的分类(迈克卡的分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
5.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情绪理论;中学生情绪的特点;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气质的类型与教育;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特征
6.第七章中学德育
品德的心理结构;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良好品德培养的方法;中学德育的内容;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我国中学主要的德育原则的含义及要求;常用的德育方法及要求
7.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班集体的基本特征;班集体的发展阶段;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增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课堂纪律的发展;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成长的历程;教师成长的途径;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从2012-2016年考试真题分析来看,材料分析题一般考2个小题,第1小题一般考查德育原则、德育方法和教学原则等方面的知识;第2小题一般考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分述如下:
(一)第1小题材料分析题
1.真题分析
从历年考试真题来看,材料分析题第1小题的考查内容比较稳定,主要考查德育原则、德育方法和教学原则等方面的知识。
(2016年上半年第30题)“问题:(1)张老师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2)张老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015年下半年第30题)“问题:(1)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8分)(2)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论述(10分)”
(2015年上半年第30题)“如果你是班主任,根据材料中小芳同学的表现,在对她的教育中,你认为应该贯彻哪些德育原则?(4分)运用哪些德育方法?(4分)请分别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0分)”
(2014年下半年第30题)“(1)梁老师成功地运用了哪一种德育原则?(6分);(2)结合材料,阐述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12分)”
(2013年下半年第30题)“问题:(1)这个教学片断主要体现哪条教学原则?(6分);(2)贯彻该原则应该遵循哪些基本要求?(12分)”
(2013年上半年第30题)“问题:试以德育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评析这位老师的做法。(18分)”
(2012年下半年第30题)“问题:试运用德育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对两次对话加以评析。(18分)”
(2012年上半年第30题)“问题:材料中的‘我’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试加以分析。(18分)”
2.考查内容和知识点预测
根据以上历年真题可知,德育原则、德育方法与教学原则、教育方法这几个方面的知识点是大家必须熟练掌握,并且能够结合材料加以分析和运用的。
我国目前中学主要的教学原则: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量力性原则等。
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发现法、情境教学法等。
我国中学常用的德育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知行统一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常用的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角色扮演法、合作学习法等。
(二)第2小题材料分析题
从历年考试真题来看,材料分析题第2小题主要考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即主要考查教材中“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和“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这两章中的知识点。
1.真题分析
(2016年上半年第31题)‚问题:(1)请运用动机冲突相关知识分析晓雯的问题。(2)假如你是晓雯的班主任,你如何帮助她?‛
【分析】该题主要考察学习动机和动机冲突方面的知识点。
动机冲突的类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见第四章PPT)
(2015年下半年第31题)‚问题:(1)请运用动机相关知识解释小美专业课面试失利的原因。(10分);(2)假设你是班主任,你如何帮助小美在下次面试中发挥正常水平?(8分)‛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习动机方面的知识,具体考查的是学习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即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2015年上半年第31题)“(1)上述实验主要说明了哪种因素影响问题的解决?(6分)该实验结果对教学工作有何启示?(6分);(2)请指出问题解决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6分)”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情境、定势、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已有的知识经验、情绪与动机。
(2014年下半年第31题)“问题:根据心理学原理分析小林思维变化的特点(9分),提出对小林思维发展的建议(9分)。”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中学生思维品质的矛盾性。
思维品质的矛盾性:思维的深刻性与表面性并存;思维的批判性与片面性并存;思维活动中的自我中心的出现。
(2014年上半年第31题)“问题:(1)请分析材料中两位同学谈话用到的学习原理。(10分);(2)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一原理促进学生的学习?(8分)”
【分析】该题考查学习迁移的理论,主要是学习迁移的类型。
学习迁移的类型:正迁移、负迁移、顺向迁移、逆向迁移、水平迁移、垂直迁移等。
(2013年下半年第31题)“问题:(1)请分别指出这四个人的气质类型。(6分);(2)请说明四种气质类型的特征。(6分);(3)请说明教师了解学生气质类型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6分)”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气质的类型与教育。
气质类型与教育: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2013年上半年第31题)“问题:(1)运用心理学知识评价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10分);(2)这个案例对教师教法有何启发?(8分)”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心理学知识中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等知识点。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想象
(2012年下半年第31题)“问题:(1)上面两位同学的对话,反映了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哪些特点?(9分);(2)作为老师,你会对它们提出哪些建议?(9分)”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中学生情绪的特点。
中学生情绪的特点:1.中学生情绪非常丰富;2.中学生的情绪反应强烈,易动感情;3.情绪理解力增强,学会运用情绪表达规则;4.能采用有效的情绪调节手段;5.出现反抗情绪和逆反心理;6.情绪变化的两极性:杂与简单共存、强与弱共存、波动与稳定并存、微妙的隐蔽性、意志的两极性、人际关系的两极性、容易移情。
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对中学生情绪调节的指导。
(2012年上半年第31题)“问题:请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张琼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18分)”
【分析】该题主要考察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特征。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特征:1.自我认识的的主动性、全面性和概括性;
2.自我体验的敏感性、丰富性和矛盾性;
3.自我的自觉性、性和薄弱性。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1.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并接受自我;2.帮助学生确立恰当的目标;3.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给予学生积极的暗示、鼓励和期待。
5.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总结:根据历年考试情况来看,第2题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过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中学生思维品质的矛盾性、学习迁移的类型、气质的类型、想象和思维、中学生情绪的特点、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等方面的知识点,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点运用于教育教学或如何通过教育或培养使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
2.考查内容和知识点预测
材料分析题第2小题主要考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也就是主要考查教材中“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和“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这两章中的知识点。具体来说,大家应掌握这两章中的以下知识点:(1)注意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
注意的分类;注意的品质;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2)记忆及运用记忆规律促进有效学习的方法
识记的分类;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运用记忆规律促进有效学习的方法。
(3)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
创造性思维;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4)学习动机及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习动机的分类;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动机冲突(见第四章PPT)
(5)学习迁移与教学
学习迁移的类型;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6)认知策略及其培养
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7)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及教育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连续性、阶段性、定向性、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8)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
观察的品质;中学生观察力的特点;中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9)中学生想象的发展
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10)中学生思维的发展
思维品质的矛盾性;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1)中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发展
中学生的情绪特点;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对中学生情绪调节的指导(12)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学生能力的培养
(13)气质与教育
气质的类型及特点;气质与教育
(14)性格与教育
性格的特征差异: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良好性格的培养方法
(15)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一般特征;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16)中学生性心理的发展
中学生性心理的阶段性特征;中学生性心理的发展特点;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指导
3.常考知识点
(1)记忆及运用记忆规律促进有效学习的方法
识记的分类;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运用记忆规律促进有效学习的方法。
(2)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
创造性思维;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3)学习动机及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习动机的分类;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动机冲突(见第四章PPT)
(4)中学生想象的发展
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5)中学生思维的发展
思维品质的矛盾性;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6)中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发展
中学生的情绪特点;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对中学生情绪调节的指导(7)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一般特征;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