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精心整理)
1.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的人是生产经营单位的( C )。
A.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
B.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
C.主要负责人
2.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 A )。
A.不停止执行
B.停止执行
C.应暂停执行
3.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 B )。
A.本单位安全管理人员
B.本单位负责人
C.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4.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由( B )负责。 A.工程技术人员 B.委托单位 C.工程技术人员所在单位 5.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法律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从( B )之日起,在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A.刑事判决
B.受处分
C.事故发生
6.《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数额和比例未作具体规定,但最低要求是必须保证( C )。
A.安全宣传教育费用
B.职工防护用品费用
C.具备《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7.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或者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在( B )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A.3年
B.5年
C.7年
8.《安全生产法》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 A )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A.操作资格
B.许可
C.安全
9.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 A )、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A.危险因素
B.事故隐患
C.设备缺陷
10.《安全生产法》规定,法律责任分为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 A )3种。
A.民事责任
B.财产责任
C.其他法律责任
11.不依法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给予( C )处分。
A.降级
B.降职
C.撤职
12.在生产管理中,工会行使( C )职能。
A.国家监察
B.行政管理
C.群众监督
13.《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场所和( A )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
A.员工宿舍
B.职工食堂
C.办公大楼
14.《安全生产许可证》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 C )年。
A.1年
B.2年
C.3年
15.生活中发生烫伤,可以采取以应急措施,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B )
A.对只有轻微红肿的轻度烫伤,可以用冷水反复冲洗,再涂些清凉油就行了。
B.烫伤部位已经起小水泡的,可用小刀或细针将其弄破,然后再涂抹一些药膏,以加快药物吸收。
C.烫伤比较严重的,应当及时送医院进行诊治。
D.烫伤面积较大的,应尽快脱去衣裤、鞋袜,但不能强行撕脱,必要时应将衣物剪开;烫伤后,要特别注意烫伤部位的清洁,不能随意涂擦外用药品或代用品,防止受到感染,以免给医院的治疗增加困难。
16.运动创伤中重度擦伤不妥当处理是下列哪种方法? ( C ) A.冷敷法 B.抬高四肢法 C.热敷法 D.绷带加压包扎法
17.被困在电梯中应采取( C )行动是正确的?
A.将门扒开脱险。 B.从电梯顶部脱险。 C.电话求救或高声呼喊。
18.电流为( A )毫安时,称为致命电流。
A.50 B.100 C.12019.下列( A )项说法是错误的。
A.躺在床上吸烟要注意安全,不要随意乱扔烟头
B.明火照明时不离人,不要用明火照明寻找物品
C.离家或睡觉前要检查电器具是否断电,燃气阀门是否关闭,明火是否熄灭
D.炉灶附近不放置可燃易燃物品
20.《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C )日内提交事故报告。
A.40
B.50
C.60
21.事故发生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 B )小时。
A.1
B.2
C.3
22.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负责人应当于( B )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A.半小时
B.1小时
C.2小时
23.发生较大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应处以( B )罚款。
A.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B. 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C. 50万元以上80万元以下
24.在特殊情况下,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经批准可延长,但不超过( C )日。
A.40
B.50
C.60
2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一般事故分别由事
故发生地( C )负责调查。
A. 省级
B. 设区的市级
C. 县级
2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调查中需要进
行技术鉴定的,技术鉴定所需时间( B )事故调查期限。
A. 计入
B. 不计入
C. 部分计入
27.(A)由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A. 特别重大事故
B. 重大事故
C. 较大事故
28.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是燃烧的三个必备条件,其中下列( A )
物质是着火源?
A.电火花
B.纸
C.氧气
29.用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的喷射口应该对准火焰的( C )。
A.上部
B.中部
C.根部
30.解决火险隐患要坚持"三定
A.定专人、定时间、定整改措施
B.定时间、定地点、定专人
C.定人、定岗、定编制
31.依据第61号令,企业应当至少( A )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A.每月
B.每星期
C.每季度
32.架空线路的下方( B )堆放物品。
A.可以
B.不可以
C.经批准后可以
33.电脑着火了,应( B )。
A.迅速往电脑上泼水灭火
B.拔掉电源后用湿棉被盖住电脑
C.马上拨打火警电话,请消防队来灭火
34.火灾初起阶段是扑救火灾( B )的阶段。
A.最不利
B.最有利
C. 较不利
35.采取适当的措施,使燃烧因缺乏或隔绝氧气而熄灭,这种方法称作( A )。
A. 窒息灭火法
B.隔离灭火法
C.冷却灭火法
36.用灭火器进行灭火的最佳位置是( B )
A.下风位置
B.上风或侧风位置
C.离起火点10米以上的位置
D.离起火点10米以下的位置
37.各种气瓶的存放,必须距离明火( B )以上,避免阳光暴晒,搬运时不得碰撞。
A.1米
B.3米
C.10米
38.根据国家规定,凡在坠落高度离基准面( A )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A. 2m
B. 3m
C. 4m
39.使用单位没有按国家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的,按( B )有关条款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A.《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行政处罚办法》
B.《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
C.《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安全与卫生法〉行政处罚办法》
40.触电事故中,( A )是导致人身伤亡的主要原因。
A.人体接受电流伤害
B.烧伤
C.电休克
41.高空作业的安全措施中,首先需要( C )。
A.安全带
B.安全网
C.合格的工作台
42.电焊作业时产生的有害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A )。
A.氮氧化物 B.二氧化碳 C.氯气
43.室温高于摄氏(A)度,相对湿度超过( A )的作业场所,称为高温作业场所。
A.30℃,80% B.35℃,80% C.30℃,85%
44.国家规定一顶安全帽的重量不应超过( A )克。
A.400
B.500
C.600
45.工地夜间照明线路,灯头的架设高度不得低于( A )。
A. 2.5米 B.3.5米 C.5米
46.生活噪声一般在( A )dB以下,对人没有直接生理危害。
A.80
B.85
C.90
47.静电电压可发生现场放电,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火灾,请问静电电压最高可达( C )伏。
A.50伏
B.220伏
C.数万伏
48.人长时间在( A )分贝的噪声环境中工作就会导致永久性的听力损伤。
A.120 B.100 C.80
49.以下( C ) 种情形属于工伤。
A.职工上下班必经路线上自己摔伤
B.因醉酒在岗位上受伤
C.下班途中被汽车撞伤
50.安全带的正确挂扣方法是( B )。 A.低挂高用 B.高挂低用 C.平挂平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