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及评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04:46:28
文档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及评析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及评析恒涛双语实验学校宋美丽教学目标: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教具准备:直尺、软尺、卷尺,小棒、长短纸条。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初步感知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情境图,由阿福做新衣的故事引出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http://wenku.baidu.
推荐度:
导读《认识厘米》教学设计及评析恒涛双语实验学校宋美丽教学目标: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教具准备:直尺、软尺、卷尺,小棒、长短纸条。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初步感知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情境图,由阿福做新衣的故事引出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http://wenku.baidu.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及评析

恒涛双语实验学校 宋美丽

教学目标:

    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具准备:直尺、软尺、卷尺,小棒、长短纸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初步感知

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情境图,由阿福做新衣的故事引出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http://wenku.baidu.com/view/1bd59f7b168884868762d6ca.html?from=rec&pos=2&weight=44&lastweight=25&count=5

    师讲故事:过节了,阿福想做一件新衣服。裁缝师傅叫来他的徒弟一起帮阿福量上衣。徒弟记录好了上衣的尺寸。阿福走后,徒弟学着师傅的样子,很认真地在布上量着,做起了新衣。过了几天,阿福来穿新衣了,可是新衣服在他身上又瘦又小,师傅伸出手来量了量,责怪徒弟:量的时候明明是3拃,你怎么做成了2拃?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同位讨论,相互交流,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板书:厘米(cm)

(点评: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的特点,从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入手,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引出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这样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主动参与地欲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自主探究,认识厘米

    1、认识刻度尺,理解1厘米的实际意义。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直尺,互相说一说有关尺子的知识。

(点评:让学生说一说他所知道的有关尺子的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展开的教学活动。)

    (2)引导学生找出刻度尺上的1厘米,体验1厘米的长度。并从刻度尺上找到还有哪一段也是1厘米,感悟1厘米的长度,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在直尺上,每相邻两个数字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学生用手指比划、体验、感知1厘米的长度。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先在小组中交流,再汇报。

(3)感知几厘米的长度。

让学生从刻度尺上找到几厘米的长度,发现规律,总结方法。

(点评: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比划比划,找一找,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进一步感知1厘米有多长,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知过程,初步建立起长度单位的概念。)

    2、巩固练习:

    小黑板出示:看图,说出所量物体长度。

(1)钉子的长度  

   (2)从断尺上找出4厘米、7厘米的长度。

学生观察,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小结。

    三、实践操作,应用提高。

    1、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直尺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拿出准备好的7厘米小棒,让学生先估计它的长度,再自己动手测量。组内交流测量方法,在全班展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学生说一说测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展示有些学生的错误并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

(1)尺子没放直(2)没有对准0刻度,提醒学生在测量时注意。

    师板书:

            放平

            对准(对直)

    2、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长一短两张纸片,先估一估长度,然后再比较一下估的与实际测量的数据之间有多大的差距。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用品,同位合作,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把结果记录下来。一人测量,一人负责记录,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点评:教师在学生交流时,有意识地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测量方法,进一步明确测量物体长度的一般方法。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进行测量,给予学生充分参与测量活动的机会,体会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了对长度单位“厘米”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反馈矫正

    和学生玩闯关游戏:

    第一关:4题:量一量线段的长度。

    学生完成,填写结果,组内交流。

    第二关:2题:测量填空。

目的是让学生能说出从不同起点量得的物体的长度。学生思考,集体订正,并说明原因。

    第三关:3题:先估一估再测量。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测量,同位交流。

(点评:练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层次性强,注重了大胆放手,让学生测量,引导学生先估后量,注意把估测的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找出误差,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

    五、拓展思维,巩固新知

    提出问题:阿福还想做一顶新帽子,你能帮他量一量吗?小组内讨论自己的做法。

    介绍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根据实际需要,发明的各种各样的尺子,如:可以测量曲线的软尺,可以测量生活中较长物体的卷尺,可以测量土地或路程的皮尺,用来画图的长直尺,也叫米尺等。

   (点评:问题的提出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感受到测量工具及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化的数学,数学中的生活化。)

    六、全课总结。

    学生谈一谈自己本节课的所学、所获。

总评:

      一、学习生活化的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认识厘米》是小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起始,在这个阶段,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测量工具——尺子来测量。教师没有特别设置情境,而是直接采用了课本中的情境图,一个生活化的故事导入,学生积极思考由故事而产生的矛盾:在情境中发现新的数学问题,最后又用学到的知识回到实践中,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合作探究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虽然只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但是学生经过自己探究出来的东西应该是印象最深刻的。在学习测量的方法时教师让学生先测量,后讨论,教师再适时点拨。让学生探究思考要正确测量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第一次测量小棒时,学生也许会出现错误的测量方法,第二次测量纸条时,就基本上不会出错,为以后正确测量任何物体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学生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在产生不同意见的时候,让学生小组内解决问题,找出更好的方法。

三、在操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估测在现实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材中也占据一定的地位,教师注重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空间观念,增强他们的估测能力。本节课在每次测量时,都尽量让学生对物体的长度先估一估,然后再进行测量,这样学生就会在正确测量的数据和自己估计的数据之间有一个比较,也就会估得越来越接近正确数据,在对照中积累经验。

这节课自始至终让学生在体验和自主探究中学习,加强直观操作,小组内互助、合作、交流。在现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文档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及评析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及评析恒涛双语实验学校宋美丽教学目标: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教具准备:直尺、软尺、卷尺,小棒、长短纸条。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初步感知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情境图,由阿福做新衣的故事引出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http://wenku.baidu.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