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级 姓名
(一)《观沧海》
曹操【东汉末年】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
2.本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二)《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2.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 作者为什么选“杨花”和“子规”两种景物?有什么作用?
2.“我寄愁心与明月”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诗人托明月所寄的是什么情感?
3.这首诗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与“夕阳”相呼应的词语是“ ”,与“天涯”相呼应的词语是“ ”。
2.这首曲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参:
(一)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慷慨悲壮,表达了作者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二)1.春潮上涨与岸齐平,水面显得更加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2.诗人处于旅途的孤寂中,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三)1.扬花”,含飘零之感,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子规”,有离别之恨,触发宦游异乡的人们的心头的凄情。渲染了暮春时节哀伤愁恻的气氛,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
2.拟人。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
3.借景抒情,以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幸遭遇的急切关照和安慰之情。)
(四)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说明:“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家归不得,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2.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达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之情。
3.通过秋景的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