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
(共19题;共79分)
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菜畦(qí ) 缠络(luò) 脑髓(suí) 倜傥(tì)
B.诧异(chà) 惩罚(chěng) 懊悔(ào) 祈祷(qí)
C.焚香(fén) 卜问(bǔ) 吉凶(jí ) 黑痣(zhì)
D.觅食(mì) 生涯(yá) 蓦然(mó) 安恬(tián)
【答案】C
【考点】字音
【解析】A脑髓(suǐ),B 惩罚(chéng),D 蓦然(mò)。
2.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蝉蜕(duì) 抽屉(tì) 讪笑(shàn) 伫立(zhù)
B.环谒(yè) 倜傥(tì) 夹袄(jiā) 木屐(jī)
C.尴尬(gà) 日扳(bān) 莱畦(qí) 哭号(háo)
D.嫉妒(jí) 涉足(shè) 泯然(mǐn) 攒聚(cuán)
【答案】D
【考点】字音
【解析】A蝉蜕(tuì);B夹袄(jiá);C哭号(kū hào)。
3.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yùn,生气,恼怒)
B.思而不学则殆(dài,懈怠)
C.吾日三省吾身(xǐng,反省,检查自己)
D.温故而知新(gù,学过的知识)
【答案】B
【考点】字音,文言实词
【解析】殆(dài,疑惑)。
4.下面各项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历了这件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父亲就是那个一直在暗地里帮助我的人。
B.高铁动卧的出现,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能够蜷缩在被窝里旅行,幸福感油然而生。
C.入秋以来,三江侗族自治县各地的稻田陆续进入丰收季,金秋画卷美不胜收。
D.山东师范大学74岁老教授看错课表旷课,他却煞有介事的向同学们道歉。
【答案】D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解析】D项“煞有介事”的意思是“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与语境不符,应用“郑重其事”。
5.对下列病句的修改,错误的是 ( )
A.小明变化了早晨睡懒觉的习惯。(把“变化”改为“改变”)
B.当我走到农贸市场时,看到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删掉“当”和“时”)
C.展览室的桌子上厚厚的放着一叠植物标本。(把“厚厚的”调到“放着”后)
D.我一进教室,看到的第一眼是一幅很大的地图。(把“一幅”和“很大的”颠倒过来)
【答案】D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解析】应将“第一眼”和“看到”调换。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难道能否认我们的意见是不正确的吗? B.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
C.为了搞好工作,我们要虚心接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D.小雨声使我感觉温柔、静穆、和平。
【答案】D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解析】A项多用了否定词,B项介词“具体”和“详”重复,C项“虚心接受”与“广泛征求”应调换位置。
7.下列语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人们在思考:网络技术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C.大屏幕上闪现出世博会159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电灯、磁悬浮列车、航天器……这一刻,“一切源于世博会”的理念得以彰显。
D.“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答案】C
【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
【解析】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B、人们在思考:网络技术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D、“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8.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昆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她雍容典雅,仪态万方;她影响深广,美名远扬。
B.“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C.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答案】B
【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
【解析】“清明、和谷雨”中的顿号与“和”都表连接,不能同时使用,应去掉顿号。
9.下面句子在使用标点符号过程中有一项是错误的( )
A.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
B.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C.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覆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才好。
D.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
【答案】D
【考点】标点符号的使用
【解析】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
10.下列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
A.熊熊大火中,一位遇难者向人呼救。
B.开展这项活动旨在提高全社会保护环境的风气。
C.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D.家乡是我生身立命之地,乡亲们待我恩重情深。
【答案】D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解析】A项“遇难者”不可能“呼救”,矛盾;B项“提高”不能与“风气”搭配;C项“滔滔不绝”用词欠妥。
11.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记录的是被尊称为“圣人”的孔子的言行,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B.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C.《论语》中有很多章节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D.“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圣人认为古稀之年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道德修养将达到最高境界。
【答案】A
【考点】文学常识,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析】记录的是被尊称为“圣人”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1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思而/不学则殆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答案】B
【考点】朗读停顿或断句
【解析】思而不学/则殆。
13.下列语句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为人谋而不中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三十而理,四十而不惑。
C.不意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答案】D
【考点】识记重要的名句名篇
【解析】A为人谋而不忠乎?B三十而立。C不义而富且贵。
1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D
【考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解析】A说通悦;B罔通惘;C有通又。
15.下列句子中的“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曲肱而枕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学而时习之
【答案】B
【考点】文言虚词
【解析】ACD表示修饰关系,B表示转折关系。
16.下列“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答案】D
【考点】文言虚词
【解析】ABC都表示代词,D项解释为 “去、往”。
17.为“温故而知新”选择正确译文( )
A.温习了所以能知道新的知识。 B.温习旧的知识,而且能从中悟出新道理。
C.温习旧的知识,然而要知道新道理。
【答案】B
【考点】理解或翻译句子
【解析】温习旧的知识,而且能从中悟出新道理。
18.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排比)
B.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比喻) C.油蛉在这里低唱。(拟人)
D.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比喻)
【答案】D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虽然句子的结构是“像是……什么”,但不是比喻。比喻句的必备条件: 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外表是相互对应的两个事物,但本质上类别不同、性质不同,而在某一方面又有相似点。这句话不符合这些必备条件,它是推测、猜度,不是比喻的修辞方法。
19.选出有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答案】B
【考点】文学常识,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解析】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21分)
20.女娲造人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①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叠叠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
走啊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②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
“妈妈!”
③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
女娲对于她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④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并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怎样才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可是一个难题。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1).对文中几处画线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①处句子交代了女娲造人的目的——让自己高兴起来,从而摆脱孤独和寂寞。
B.②处描写语言生动,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孩子,而不是一个神。
C.③处则描写了第一个人获得生命后的欢乐愉悦,充满着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D.④处形象的写出了女娲造人的辛苦,为下文想出“绝妙”方法做铺垫。
【答案】A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解析】解答时,细读文本,理解文本内容主旨,然后仔细思考选项内容,找出与文本内容之间的细微差别,或者结合语境具体分析,逐项判断。本题中A项赏析有误,细读第①处句子,句子交代了女娲造人的目的——摆脱孤独和寂寞,天地应该生气蓬勃起来,不能分析出“让自己高兴起来”的说法,BCD项分析正确。
(2).对于本文主题思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女娲造人过程的精彩叙述,赞美了女娲不畏艰辛、勤劳智慧的品格。
B.文章通过女娲此一形象的塑造,实际上是赞美了人类改天换地的斗争精神和不屈意志。
C.文章表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对自身起源的好奇和探索。
D.通过对女娲造人过程的详细叙述,告诉人们做事情要善于动脑子,还得持之以恒,这样才更容易取得成功。
【答案】C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解析】解答时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理清故事情节,提取关键词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ABD项是《女蜗造人》的一些启示道理。其实《女娲造人》主题思想是: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想象丰富,十分的贴近生活,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的强烈探求欲望和美好向往。
B.这篇文章详略安排得当,重点突出。作者详细地写了造人之前的景象以及女娲造人的过程。而且对于三种造人方法,详写了第一种,后两种比较简略。
C.本文语言质朴清新,有些语句口吻十分孩子气,带有原始洪荒时代的稚拙和朴素。
D.文章在对女娲形象的塑造上体现了“神”的威力,而在细节的处理上,又赋予她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
【答案】B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解析】解答时通读文本,结合题目进行比对,逐项判断即可。本题B项说法有误,文章详略安排得当,重点突出。作者详细地写了造人之后的景象以及女娲造人的过程。文中显示的有二种造人方法,详写了第一种。
(4).文中对女娲形象的塑造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 动作 B.外貌 心理 C.心理 动作 D.神态 语言
【答案】C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解析】文中为了塑造女娲的形象运用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如“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她又考虑着: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怎样才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等。结合文中的语句即可判断出来,文中对女娲形象的塑造所运用的描写方法有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