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操作规程
1、卷板机必须由专人负责;
2、操作人员应了解本机的结构、性能,熟练掌握系统的操作方法和工作过程,严格遵守造作规程。
3、开机前电气和液压系统处于原始位置;
4、在机器运转前和运转过程中,应检查润滑是否充足;
5、机器运转时发现不正常情况应停车检修,各转动部位及紧固部位应无松动,无损坏;
6、操作时,严禁手、脚放在滚轴和传动部件及工件上;
7、机器运转过程中,滑动轴承温度不得超过70摄氏度,滚动轴承温度不得超过80摄氏度;
8、工作中断后,应将离合器打至空档;
9、多人协同作业必须要有专人指挥,严禁在同一卷床上同时卷切两件材料;
10、按操作规程卷板,严禁机器超负荷工作;
11、设备未上保险时,禁止将手伸入卷板机压板内取放工件。
12、工作场地禁止乱堆工件及杂物,做到时刻保持机床及场地清洁;
13、工作完毕,切断电源。
维护保养润滑要点
本机润滑分为浸由润滑,人工定期润滑、主机减速机内齿轮均为浸油润滑,手工润滑有以下几处:
1、右机架右侧导轨面
2、上下輥轴承,托辊轴承
3、倒头加内侧倒轨面
4、下輥尾端的连轴器
5、水平移动导轨面及丝杆
夏季使用2号符合钙基润滑脂;冬季采用1号钙基润滑脂;主减速机箱体内,采用N68机械油
卷板机安全操作规程
一、起动前准备。
1、检查各部位有无异常,紧固螺钉(帽)不得有松动。制动器应正常可靠。
2、严格按板材厚度调整卷筒距离,不得超负荷作业。
3、不能卷压超出机械性能规定围的工件。
二、运转中注意事项
1、必须在工件放平稳,位正后才能开车运转操作,并应明确信号,指定一人指挥。
2、手不得放在被卷压的钢板上,并不准用样板进行检查,停机后准用样板检查圆度。
3、卷压不够整圆的工件时,滚卷到钢板末端时,要预留一定余量,以防工件掉下伤人。
4、作业时,工件上严禁站人,也不得在已滚好的圆筒上找正圆度。
5、滚卷较厚直径较大的筒体或材料强度较大的工件时,应少量下降动轧辊并经多次滚成型。
6、滚卷较窄的筒体时,应放在轧辊中间滚卷。
7、工件进入轧辊后,应防止手及衣服被卷入轧辊内。
三、停机注意事项。
1、如发现机床运转有异常响声时,应立即停机检查调整修理。
2、断开开关,切断电源。
3、停机后将工件放置指定地点。
在某网站博客中看到这位即将要(已经?)离职的富士康初中级员工对郭台铭的10点忠告,转过来给大家讨论一下。
其中第一条就是:代工(OEM)不能成就一个百年企业,富士康经营战略必须转型!
以下是该博主的十条建议,也许有道理哦。
1,代工(OEM)不能成就一个百年企业,富士康经营战略必须转型。
OEM,俗称代工或贴牌生产,是企业根据客户订单和图样生产经营的一种最原始的企业运营模式,由于企业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品牌,自然面对的是时饥时饱的订单和微薄的利润。
代工企业大量出现于经济繁荣时期,一些终端销售商或渠道销售商在供不应求时,或觉得生产环节不再是关键环节时,往往将需求发外代工生产。代工企业一般多出现于发展中国家,或者是产业将要转移的国家。
而目前的中国、现有的经济形势、和富士康的现有规模已经不适合再继续代工经营模式。其一是人民币升值、出口补贴减少、劳动力成本上涨、土地成本上涨、原材料成本上涨、新合同法的实施,代工赖以存在的低成本环境已不复存在;从国家的引导来看,国家已不大力支持低附加值企业、行业、和经营模式的存在(中国不但要做世界的工厂,还要做世界的服务、品牌、文化和资本运作中心)。其二,全球5~10年经济危机即将来临,这场危机已经摧毁了美国最大的5大投资银行,说明因此次危机造成的财富大挪移十分严重,全球消费萎缩将成为未来数年消费市场的主题,富士康这样严重处在关键环节的企业,生存必然举步维艰,以致惠普股票下跌,连累富士康股票跌停。其三,富士康已经将代工做到登峰造极,再继续做代工已规模不经济,取得的增长也必然十分有限,相反,则会造成台资企业更加激烈的生存拼杀。
富士康曾在2008年初作过试探性的战略调整:即购买赛博直接进入电子市场;通过和阿里巴巴的合作创建网络销售平台;招聘销售人员,拟组建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团队。但伴随着郭台铭(富士康创始人兼最大老板,2008年7月再婚)的淡出直接经营,战略转型似乎又烟消云散。仅余一些非核心的链条继续存在,如做物流的富士康独资子公司富泰通。富士康拟向上下游渠道拓展的经营便宣告失败。
2、(一个制造业企业)人才非本土化问题。
富士康在人事任用上的一个死结就是人才非本土化,在55万名员工中,竟没有一个籍经理,而同职位,台干至少有几百人。这难道是人才欠缺吗?未必,因为其它世界500强企业在都有本籍高管,更何况在富士康工作10年以上的大学生和精英比比皆是。
问题出在富士康“无台干不成席”的潜规则,无论什么活动,无论什么组织,必须要有 人,所以老郭才会放心,哪怕哪个 人职位并不高,能力并不强。
台干充斥富士康内不但带来了过高的工资支付成本(台干大部分时间在工作,但却拿着高于水平的工资待遇);而且台干间为了相互倾轧,就必然拉帮结派;且 人以“小气和好色”闻名,也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企业环境。
3,薪酬激励机制应适时适世而生。
富士康的薪酬激励主要包括3部分:基本底薪(基本工资+住房补贴+伙食补贴)、加班费、绩效奖(年终奖+持续服务奖)。其中基本底薪毫无竞争力,比如普工工资就是当地的最低工资水平,不过公司提供免费吃住。加班费严格按国家支付要求(1.5:2:3)发放,基本无可非议,但加班是可能受管控的,并受部门订单影响。
富士康应改革绩效奖的发放方式和评价标准。籍员工改年度发放为季度发放,或每月发放,因为对一群低素质低工资的员工来说,1年1次的奖励太过于遥远,就好象主义一样难以实现;更何况象我这样的现金主义者兼月光族,年终奖的激励不大;相反却会因此每年多交至少数百元的税。发放标准是我们的工作勤勉和出勤记录,而不是公司效益。
相反,台干可继续执行年度发放惯例,并与公司绩效直接挂钩,因为只有他们才对经营效益直接负责。
4、整合臃肿的组织架构,去官僚主义。
富士康层级多而森严,分4大层级:经营层(师11~15),规划管制层(师7~10),执行管制层(师3~6),执行层(师3以下,员级,不铨叙)。富士康有20%的员工是工程师,有10%的员工是技术员,而他们绝大多数都是非直接生产人员。由此可见,其间接人员比重之大,组织架构之臃肿,已严重侵蚀成本,并降低效率。
造成此局面的是富士康执行的独有的的分层的周边组织架构系统。表面上看,将采购、资讯、关务船务、人资、经管财务等部门单独出来,为整个集团内的各个厂部服务,有利于规模效应(如规模采购)和核算(为谁服务就把成本算谁头上),但却因此造成了周边单位的公务员情结,既是他们把自己当成老大人员,老大部门,进而造成厂内部门与周边部门的重叠工作和沟通,其结果是资源的浪费、反应的钝化和低效。比如签核作业在富士康的进度不是以小时,而是以天来计算,如果签核到部门高层基本是2~3周,未必都能搞定。
组织架构的另一问题是:某些组织设置较乱,岗位职责不分,从而造成下游部门工作量倍增。因为对于一个只要结果的领导来说,不管是哪个部门的问题,最终都会对生管、物控、采购的工作造成影响,而且富士康对外交涉部门的工作量和难度非常大,因为他们面对的是蛮的客户、不近情理的海关公务员和悲惨却又素质不高的供应商。所以富士康的物控、生管、采购离职率最高,因为他们在外已能独档一面,自然行情看涨。
富士康缺乏强大的稽核是其组织架构设置的最大败笔。因为任何庞大臃肿的组织,都无法避免官僚主义。而对其根治,必须依赖强大而经常的稽核系统,就象一支必须要有宪兵的监管才能暴发出战斗力一样。但遗憾的是其稽核在那里我都不知道,因为事事算成本的富士康不可能养一个闲人,而稽核的价值很难从直观的数据去评估,特别是在一个人治的环境中。
5、制度程序缺失。
郭台铭和毛泽 东虽然信仰不同,生活的时代和社会也不同,但有一共同点,就是相信自己,相信人治,所以他们至死都不建立团队运作的制度程序,尽管富士康有一般企业无法比拟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内审系统。
其结果是明显的,部门内一切唯主管马首是瞻;无主管或平行部门间就相互争吵或推委;措施易变。这在郭台铭独掌大旗下是高效的,但郭不可能百年永在,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程序制度的缺失可能为富士康的重大失误埋下伏笔。
6、交期品质更重要?还是成本高于一切?
富士康的5大核心竞争力:速度、成本、质量、工程服务、弹性+附加价值。而事实上,在具体作业和考核中,成本几乎高于一切,特别是在采购部门工作过的人几乎都知道这一潜规则。
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供应商素质不高,或偷工减料,进而造成生产返工、停线待料、甚至组成成品的报废,当然最后结果自然是连续的加班,自掏空运费,客户交期的不能达成,客户抱怨、投诉、罚款和走失。
其实原物料设备可节约成本仅占2~5%,但停工、重修、报废损失可能10倍于此,而客户赔偿或走空运损失可能百倍于此。所以非理性的砍价,并不一定可取。
7、松散邦联制帝国的非标准化危机。
富士康是一个经营、核算、自成系统的松散邦联制帝国,但他们却共用一个法人或一个品名,此可能带来严重的连带危机。
三鹿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伊利或蒙牛仅仅因为一个营收不足1%的江西小分厂有微量的三聚氢氨,而造成整个集团7%的股票下跌,真可谓“一颗老鼠Shi,坏了一锅汤”。
为此,富士康要么将集团拆分为几个品牌;要么对公司经营标准化,象华为那样统一管理制度,统一薪酬福利,消灭可能带来风险的地区差别,但这样的可操作性并不强,因为华为仅在深圳有生产基地,仅生产通信设备,而富士康的生产基地几乎遍布全球,每个分厂因人治、效益、产品造成不可弥合的差别,这本身就要求不能共用一个品牌。
8、政治家式的过分扩张。
郭台铭不但是一个实业家,还是一个政治家。所以他十分看重和的交好关系,自然也得有政治家式的承诺(到各地投资建厂)。不过,眼下的经济危机好象并不利于过分扩张,因为这会造成其资金链断裂。
所以从今年年初,富士康就冻结人力招聘,随后冻结机器设备引进和扩厂建设,目前是向上收回采购权、处置库存资产等等。我以为,这还不够,富士康应趁现在房屋地皮还景气的时候再卖掉其厂房和地皮,将全国各大园区进行有限收缩以缩小周遍服务单位成本,共用资源。同时,出售掉效益不好的子公司,以回笼资金。
9、供应链危机。JIT/ VMI
独特的供应链和运作模式是富士康优于其他企业的特征之一。造成富士康供应链危机的原因很多,至少有如下三点:其一,不断的敲筋吸髓式的砍价(名曰“COST DOWN”),已让供应商生存维艰。其二,远离产业配套完善的珠三角、长三角。其三,对供应商实施JIT、VMI交货管理,此虽然对富士康有一定的成本节约,却无法弥补富士康内的问题,而供应商的代价太大。事实上,供应商现在和富士康做生意已经无钱可赚。
如果可能赚钱,富士康一定会自制,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10,品牌、企业文化与认同危机。
富士康是一个视员工如机器的企业,所以他的执行力很高,但抱怨率也很高,高到连自己的基层员工也不认可。
造成此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富士康不断节俭的代工文化,和经营品牌的误区(短视),以及儒家文化天生要求克忍节约的生活作风。但显然,中国人更接受西方的现代思想,而不是的儒家文化,所以你会发现, 人对加班无怨无悔,但员工有的既是给双倍工资也不喜欢加班。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讲,正是因为他的企业文化(效率和纪律)成就了他的成功,同样,他的企业文化也注定了永远不会得到认可(可能等这一批受苦受难的 人百年之后,连他们的子孙都不会认可)。这是否又回到以前,富士康必须转变经营战略,从代工走向自我品牌和渠道的经营上,才能百年常青永不倒。(全文完)
行车安全操作规范与维护
1、行车应由专人操纵,操作者应熟知安全操作规程
2、每次使用前,必须开动电动葫芦进行空载运转,并检查下列项目:
1)按钮能否可靠地控制葫芦的升降和运行
2)限位器动作是否灵活可靠
3)运行时有无异常的声音或气味
4)钢丝绳能否在卷筒上正确缠绕,坚固吊钩,润滑钢丝绳及各润滑点
3、严禁超负荷使用,起吊接近额定负荷重物时,应有物重依据或进行估算,在吊重物离开地面1米以下时,先点一下下降按钮试一下下降刹车能否刹住车,在进行起吊运行。
4、不能倾斜起吊重物,也不允许永葫芦将重物沿地面拖动,严禁行车顶撞行车运行。
5、每次起吊时,应点动按钮,使吊钩拉紧钢丝绳后,观察绳索有无扣牢再进行起吊。
6、限位器是防止吊钩起升或下降超过极限位置而发生事故的保险装置,不应作为行程开关经常使用,更不得拆除,在接触器不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损坏限位器,操作员应负一切责任。
7、工字钢轨两端的缓行器或挡板只作为将发生事故时,限位之用,平时作业中不宜经常碰撞。
8、在使用中发现制动器失灵重物迅速坠落时,应速按下降按钮,使重物能以正常速度下降,然后在卸载后,立即报告维修人员
9、不宜用电动葫芦将重物长时间悬在空中,更不可在工件下面手拉吊绳,以免砸伤手臂并防止零件或刹车发生永久变形或损坏,造成事故。
10、在作业中如碰到按钮失灵,接触器触点粘合等情况,应立即切断总电源,填写设备故障报告单及时送修。
11、使用完毕后,应将吊钩升离地面2米以上,开至扶梯口处切断总电源,以确保安全。
12、如发现钢丝绳松脱的情况,应及时报告维修人员,不能采用继续转动卷筒以松下钢丝绳办法,以免损坏导绳器,或造成钢丝绳卡进卷筒二端的事故。
13、行车如果没有固定操作人,发生损坏事故车间主任应负完全责任。如果导绳器因斜拉斜吊而损坏,操作者按期价值赔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