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义上的误用 (一)------- 望文生义
【备考指导】
我们知道,成语是在长期的习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词素意义的简单组合,如果不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仅从字面上去简单肤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真题展示】
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
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属望文生义之误,可改为“一清二楚”。
2. 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望文生义。
3. 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茹毛饮血: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比喻处在未开化状态。
4. 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此处用来说明长期休假没有回到工作岗位,属于望文生义之误。
5. 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
6.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7.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是“ 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此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用了)
8.在黄山游览,满 目青山,进退 维谷,苍松凌空,飞泉漱石,让人 深知 黄山既险且秀的特色。
“进退维谷”这个成语的实际意义是进退都处于困境之中,进退两难;例句中误用了字面意义,显然是错误的。
9.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此处属望文生义。
【备考锦囊】 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有:
1.明日黄花:明日黄花:明日,重阳节后。黄花,菊花。重阳节过后的菊花。古人讲究重阳节赏菊花,重阳过后,赏菊就没有多少兴味。比喻迟暮不遇之意。后也比喻过时的或没有意义的事物。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大家都 从家里出来聚向一处,使街巷都空了。多用来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把所有的人都吸引来的盛况。例:贝尔格莱德万人空巷,人民纷纷集会、,声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暴行。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古代指削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更改。)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7.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18.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19.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20.间不容发:间:中间,间隙。发:头发。中间的距离很小,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下。比喻情势极为紧迫、危急。也比喻诗文严谨,语言精粹。
21.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2.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3.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24.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25.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26.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27.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28.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
29.文不加点:形容文章写得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30.五风十雨:(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五天刮次风,十天下场 雨。形容风调雨顺。
31.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泛指见多 识广,学问深厚的人。
32.三人成虎:三人谣传说有老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老虎。比喻流言惑众,容易使人误假为真。
33.名山事业:可以藏之名山,世代流传的事业。多指著书立说。
34.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已。也比喻乐曲高妙。又形容自然风光美好。
35.求田问舍:舍,房屋。到处谋求买田置屋,形容胸无大志,只知营私。
36.表里山河:表。外表,里,里面。山河,指太行山与黄河。后亦泛指高山大河。指一面依山,一面临河。形容地势险要。
37.不名一文:名,占有。连一文钱也没有。形容人贫穷到了极点。
38.阳春白雪:不能理解为春天的雪,而是指高雅而不通俗的文艺作品,(跟“下里巴人”相对)
39.舞文弄墨:原指歪曲法律条文,营私作弊。后指玩弄文字技巧,耍笔杆子。例,那些反动文人,除了~,替他们的主子帮腔以外,还能干什么呢?(含贬义)
40.大快人心(人心大快):快,指痛快。指决议、举动、结果完全符合人心,使人们非常痛快。多用于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打击的场合。作褒义用。
41.屡试不爽:屡,多次。爽,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 没有差错。
42.差强人意:差,稍微。强:振奋。本指尚可振奋人心。后用以表示还比较令人满意。
43.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的样子。形容现象奇异,色彩斑斓。
44.涣然(若)冰释:涣然:也作“焕然”消散的样子。冰释,像冰一样消融。像冰融化一 样流散消失。比喻嫌隙、疑团、误会等完全消除。
45.空穴来风:穴,洞孔,来,招来。空的洞穴容易招进风来。后多用以比喻流言蜚语乘虚而入。也代指流言蜚语。
46.空谷足音:人迹罕至的山谷传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人事、音信或言论。
47.善刀而藏:善:擦拭干净。把刀擦干净,收藏起来。比喻行事适可而止,善于收敛自己。
48.暴虎冯河:暴:空手搏斗。冯河,冯,同“凭”。不用舟楫趟水过河。空手打老虎,徒步过大河。比喻勇猛果敢。也比喻冒险蛮干,有勇无谋。
49.酒囊饭袋:盛装酒饭用的袋子。比喻只会吃喝,不会做事的之人。
50.有口皆碑:碑:纪功的石碑。引申为颂赞。所有的人都一致称颂。
51.不以为然:然:是的,对的。不认为是正确的。多用于表示不同意。
52.不以人废言:以:因为。不因为人犯有错误,就将他的正确言论加以否定。
53.人面桃花:原指女子的面容与桃花辉映。后用以泛指所爱慕而不能再见的女子。也形容由此而产生的怅惘心情。例:同样一轮清月,同样一条小路,现在只有我和我的身影,人面桃花油然而生。
54.城下之盟:盟:旧指宣誓缔约或签订和约。在敌军压境或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辱性和约。也泛指一般性的协议或协定。
55.穿云裂石:穿透云霄,震裂山石。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56.身无长物:长物:多余的东西。身上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人清贫或生活简朴。
57.细大不捐:捐:抛弃。小的大的都不舍弃。表示兼收并蓄,毫不遗漏。
58.罪不容诛:诛:杀死,判处死刑。处以死刑都不足以抵偿其罪行。形容罪大恶极,死有余辜。
59.山高水低: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含贬义三长两短安然无恙,例: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中生活,真是山高水低,不知何时就会陷入困境。
60.前无古人:指以前的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也指空前的。含褒义前。
61.千夫所指:为众人所指责。形容触犯众怒。
62.众矢之的:形容触犯众怒例:中国国奥队在九强赛上的表现及其导致的失利为千夫所指。
63.尾大不掉: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含贬义。
.师出无名(兵出有名):师:;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例:你们到北京去的事,让我去找领导也没有用,因为师出无名,让他们怎麽批呢?
65.言不及义: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胡例:两个年轻小子,天天在一起。没有老年人在身边,他两个便无话不谈,正所谓言不及义。
66.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必定能取胜。
67.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已见,自以为是。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68.坐地分赃:赃,赃物。不亲自作案而坐等分取赃物。
69.侧目而视:意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
70.良莠不齐:好人和坏人掺杂在一起。
71.马革裹尸:意思是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杀敌战死疆场。
72.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73.江河日下: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
74.噤若寒蝉:噤,闭口。寒蝉,寒天里不再鸣叫的蝉。比喻不敢说话。也指默不作声或没有声息。
75.不(能)赞一词:赞,参与。指对完美的或不了解的事物不能提出 一点看法、意见。
76.惨淡经营:本来是说作画之前的苦心构思,后来形容苦费心思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或事业。例:夫妻俩~着这爱小店,生意一直很红火。
77.计日程功: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按时完成。程,计量,考核。如:深圳这些年的建设速度相当快,可以说是~的。
78.莫衷一是:不能断定哪个对,哪个不对。衷,决断。如,对学校处分上网的学生的这件事,全校师生众说纷纭,~。
79.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体,体验,实行。如:我们一定要学习检察长的这种务实作风,身体力行,努力实践,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80.奇文共赏:奇,美妙,奇异的文章共同欣赏,现多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如“这篇文章写得乱七八糟,现在让我们来奇文共赏,看看它有哪些问题。”
81.不忍卒读:形容文章悲惨动人,重在悲,不能理解为文章的好坏。
82.不堪卒读:文章写得不好,让人无法读下去。
83.目无全牛:指艺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不能理解为缺少整体性,系统性。
84.感同身受:指感激的心情如同身受恩惠一样。不能理解为共鸣。
85.雅俗共赏:指人的文化艺术水平的高低。不能理解为作品的雅俗。
86.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遵循或效仿的法则。不能理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87.差强人意:只勉强使人满意,不能理解为太差劲。
88.耿耿于怀:形容有心事不能忘记。不能理解为对人怀恨在心。
.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不能理解为冷的不能出声。
90.具体而微:形体具备而规模小。不能理解为事物具体而细小
91.目光如炬:形容见识远大,不能理解为目光炯炯有神
92.马革裹尸:形容军人战死沙场的无畏气概。不能理解为因生活贫困,人死后下葬很可怜。
93.久假不归: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不能理解为长期休假在外不回家 。
94.登堂入室:比喻造诣高深的程度。不能理解为“步入屋室”。
95.不孚众望:不使大家信服。区别“不负众望”。
96.形影相吊:形容孤单,既没有同伴,也没有同情者。不能理解为“彼此关系好,常相伴(形影不离)”。
97.望其项背:形容赶得上或比得上。不能理解为“赶不上或落在后面。”
98.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不能理解为“不放在心上(置之度外)”。
99.振聋发聩:比喻用文学语言唤醒糊涂的人。不能理解为“声音很大(震耳欲聋)”。
100.拍手称快:快:痛快。拍掌叫好。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不能直接用于那些欢快的场面。
101.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多用于不好的结果。
102.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用于人而不用于物,不可理解为“热门”或“商品畅销”。
103.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不能误用作褒义词。
104.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不能用于“自然本身”。
105.别无长物: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不能理解成“自己没有什么长处”
106.蚂蚁进磨盘——条条是道 磨盘,磨的底盘,凿有许多齿形道。比喻办法多,门路广。不能理解为“有很多条道路”。
107.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不能理解为“一点东西也不捐出”。
108.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不能用于“惊人的消息或变化”。
109.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不能理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动”。
110.豆蔻年华:豆蔻:一种草本植物,指女子十三四岁时。不能用于成年女子,更不能用于男孩。
111.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主语不能用于人物以外的其他事物。
112.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113.之好:春秋时,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
114.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115.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116.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17.卧薪尝胆: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18.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119.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120.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121.不可救药: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122.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含贬义)
123.乐不思蜀: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含贬义,形容忘本)
124.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含贬义,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125.祸起萧墙: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126.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127.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128.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129.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130.高谈阔论: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131.想入非非: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
132.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133.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134.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135.信笔涂鸦: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136.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
137.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138.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139.如虎添翼:好象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140.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141..吊民伐罪:慰问受苦受难的民众,讨伐罪恶的统治者。
142.济济一堂:形容人才聚集在一起。
143.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144.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45.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46.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7.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48.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
149.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150.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151.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152.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153.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154.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155.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156.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157.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
【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例释】
1.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河东狮吼,巨龙腾飞指日可待。
解析:“河东狮吼”意思是“比喻悍妇发怒”。例句错为“东方睡狮醒来,发威长吼”。
正确用法示例:天不早了,你还是赶快回家去,要不然回去晚了,河东狮吼,恐怕你家又要不太平了。
2.有些人工作中刚取得一点儿成绩就对别人侧目而视,骄傲自满。
解析:“侧目而视”意思是“斜着眼睛看人,以表示愤怒不满或不敢正视”。例句错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正确用法示例:对那些不正之风,我们不能侧目而视,而应该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斗争。
3.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解析:“三人成虎”原指“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例句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
正确用法示例:事实虽然是这样,无奈三人成虎,他最终还是被流言所害。
4.那个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十分令人痛心,到头来只落得马革裹尸的结局。
解析:“马革裹尸”意思是“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杀敌,战死疆场”。例句错解为“死得很惨,死后连埋葬的棺材和地方都没有”。
正确用法示例: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我决心献出自己的一切,即使马革裹尸,也在所不辞。
5.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解析:“江河日下”指“长江大河的水,日夜流向下游而不止。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一般用于事物的比喻。例句中误将“日下”理解为“水流一天天在减少”。
正确用法示例:旧中国,民族工业在洋货的冲击下,江河日下,濒于灭亡。
6.有人对歪风邪气深恶痛绝,可是轮到自己身处其中,也便随风而走。他们忘了,曾几何时,自己对这些现象又是何等咬牙切齿。
解析:“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例句却错误地理解为“在很久以前”或“过了很长时间”。
正确用法示例:人生世事真难想象,舅舅本来东躲地十分神秘,曾几何时,却公开以大商人的面貌出现了。
7.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目无全牛。
解析:“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例句错解为“眼里看到的都是支离破碎的东西”。
正确用法示例: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他对象牙微雕已目无全牛了。
8.美国在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解析:“危言危行”意思是“讲正直的话,做真正的事”。例句错解为“危险的语言和行为”。
正确用法示例:在原则问题上,我们每一个党员都应该于危言危行,决不能不讲原则,一团和气,损害党的形象。
9.始作俑者
例:在这个厂里,他是敢于摔了铁饭碗,而干个体的始作俑者,在他之后,不少人或辞职,或停职,投入到下海的潮流中。
这个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贬义词,是指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上句中仅仅将它理解为“第一个”显然是不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