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学习目标:
1、明确字音。
2、读懂文章,读懂字义。
3、能直译课文,掌握文中文言字词句知识。
4、读懂课文涵义。
5、明确孔子四弟子的各自特长和性格特点。
二、课前自主学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饥馑 曾皙 哂 舞雩 铿尔
小相 沂 冠者 喟 俟 撰
摄 毋 冉
(二)请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并说出词类活用的用法:
1、一词多义
(1)如 (2)方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宗庙之事,如会同。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3)与 (4)乎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以吾一日长乎尔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摄乎大国之间
遂与外人间隔 异乎三子者之撰
唯求则非邦也与? 浴乎沂,风乎舞雩
失其所与,不知。
(5)尔
以吾一日长乎尔
子路率尔而对曰
鼓瑟希,铿尔
尔何如
2、词类活用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鼓瑟希,铿尔 子路率尔而对曰
三子者出,曾皙后 冠者五六人
浴乎沂,风乎舞雩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三)请翻译下面句子,特殊句式请注明,省略句请补上省略成分。
1、不吾知也 2、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4、则何以哉
5、异乎三子者之撰。 、毋吾以也
7、以吾一日长乎尔 、浴乎沂,风乎舞雩
(四)整体感知
1、孔子给弟子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四位弟子的回答分别是什么,由此可看出他们各自有怎样的抱负?
3、孔子赞同谁的观点?
三、合作探究:
1、从四位弟子的回答中,你能看出四位弟子各自的特长和性格特征是什么?
2、孔子为何会“哂”子路?从中你看出孔子很重视什么?
3、很明显,曾皙描绘的是一幅悠然快乐的隐居生活的景象。孔子向来提倡积极入世,为什么孔子会赞同曾皙的话?由此可看出孔子的“志”是什么?
四、巩固拓展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千乘(chéng)之国 因之以饥馑(jǐn)
B.以俟(sì)君子 风乎舞雩(yú)
C.端章甫(fǔ) 愿为小相(xiàng)焉
D.夫子喟(kuì)然而叹曰 夫子何哂(shěn)由也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摄(夹)乎大国之间 比(比较)及三年
B.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何伤(妨害)乎
C.吾与(赞成)点也 宗庙会(诸候相见)同
D.其言不让(谦让) 孰(谁)能为之大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4、下列划线的字词不是名词活用的一项是( )
A.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C.三子者出,曾皙后
D.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5、下列四组句子,全是反问句的一组是( )
A.如或知尔,则何如哉?/求,尔何如?
B.赤,尔何如?/点,尔何如?
C.何伤乎?/夫子何哂也?
D.宗庙会同,非诸候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6、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如(假如)或知尔,则何如哉
B.如(至于)其礼乐,以俟君子
C.宗庙之事,如(至于)会同
D.方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
7、在括号内解释下列句中的“方”或“与”。
A.夫子喟然而叹曰:吾与( )点也
B.方( )六七十,如五六十
C.唯求则非也邦与( )
D.可使有勇,且知方( )也
8、下列语句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坐在一起。
B.以吾一日长乎尔,吾以也。
译: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但)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敢讲了。 C.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译:治理国家要用礼仪,(可是)他得理不让人,因此笑他。
D.安见方六七十如一六十而非邦也与?
译:怎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就是国家大事呢?
9、与“加之以师旅”中的“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毋吾以也 .则何以哉 D.因之以饥馑
10、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比及:等到。
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方:方圆,纵横。
C.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D.夫子喟然叹曰 喟然:不高兴的样子。
1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B.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C.莫春者,春服既成
D.唯求则非邦也与
12、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其言不让
C.浴乎沂,风乎舞雩
D.三子者出,曾皙后
13、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毋吾以也。
B.居则曰:“不吾知也!”
C.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D. 加之以师旅。
14、下面对文中四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概括不( )
准确的一项是
A.子路性格急躁、爽直、自负。
B.冉有出言谨慎,性格较谦虚。
C.公西华看似谦虚,实则讲话虚伪。
D.曾皙文质彬彬,放达洒脱。
1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译文:
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译文:
五、小结反思
1、学习这篇课文,你获得了哪些收获?请记录下来。
2、你如何看待孔子的仁政思想?它在我们现代社会有什么积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