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实践
于波,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山西汾阳032200)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Curriculum thoughts and Politics”Based on Medical Chemistry of the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u Bo Wang Dan
(Fenyang College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Fenyang032200,China)
Abstract:At present,“curriculum thoughts and politics”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rend and a powerful grasp of colleg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Based on“medical chemistry”course as an example,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rom“course education”thought connotation and value implication,“medicinal chemistry”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medicinal chemistry”in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course education”path,the article briefly discusses three aspect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deepen its educational function.
Keywords: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education concept;value guidance
总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此话说明了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要进行创新性地有效融合,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实现其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三位一体教学目标的同步提升。同时,这也是对“课程思政”的科学概括和集中阐释。充分认识和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要义,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课程思政”的思想内涵与价值意蕴2016年12月,总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说:“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这一论述说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仅仅是思政课的教学目的,同时也是其它各门课程的教学旨归。2019年3月,总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说:“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3]这就明确指出了高校思政课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紧密结合其它各门课程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推进改革创新,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思想力量、智慧光芒和人生启迪。也就是说,高校思政课要与其它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大思政”格局,逐渐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所谓“课程思政”就是指高校所有课程都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所有课堂都应当是育人的主阵地,所有教师都应当把立德树人作为己任。换言之,课程思政,它致力于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始终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先生不应该只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4]而“课程思政”的价值根基就在于其“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归根结底在于育人。长期以来,高校各类课程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更多强调知识传授,弱化了课程的育人功能,出现了重才轻德现象,“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严重偏离了高校立德树人的价值理念。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性教育固然重要,而更为重要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这才是教育的初衷和真谛。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改革正是契合了高校立德育人这个价值本源,它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强化了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体现了课程育人的价值本源。它在实践层面上积极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科学研究与教书育人、学科发展与学生发展等三者之间的内在统一问题,并通过挖掘各类课程的育人价值,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育人目标,从而使高校人才培养实现“本体价值和工具价值”相统一、“育人和育才”相统一,形成课程整体育人的联动效应,促进育人目的的顺利实现。
2“课程思政”格局下《医用化学》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其思想深处,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价值力量。《医用化学》是医学生从了解无生命化合物转向学习生命体生理活动的启蒙课程,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显得格外重要。比如在授课过程中讲述胺类物质章节时,对某些药物的两面性进行重点讲解。众所周知,麻黄碱这种药物可以作为制备的主要原料,因此教师应进行相应的法制宣传,拒绝毒品,爱惜生命,引导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很多科学家身上都有所体现,他们往往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我国杰出化学家侯德榜,他在抗日期间不畏日本军阀,迁厂办工,改进权威合成方法,先后试验500多次,最终创制侯氏制碱法。建国初期,内有特务、外有国外势力阻拦,他不畏险阻,为新中国的制碱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5]因此,在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中,利用“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元素,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
2.2医学人文教育
化学学科发展到今日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不仅仅是化学及相关学科为人类提供了物质基础,更重要
[收稿日期]2019-06-26
[基金项目]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转化及实现路径研究”(2018D05)之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于波(1987-),男,山西汾阳人,助教,硕士,从事金属有机与化学教育研究。
2019年第17期广东化工
第46卷总第403期www.gdchem.com·203·
的是人、动物、植物等生命体乃至非生命体的整个大自然都需要化学家来不断探索其中的奥妙。我们在创造性地使用化学物质和原理为人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往往面临着很多未知的挑战,就像潘多拉的盒子,需要我们去反复警示。因此化学“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另一个立足点就是人文教育,看似无生命、冷冰冰的化合物和化学变化其实与自然界的物质起源和生命演变、活动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他们更感兴趣的并非是某一个特定的化学反应或原理,他们更渴望的是如何将化学变化应用于生命科学当中,或者用化学原理去更合理地揭示生命活动中的奥妙。在授课中恰当合理地选择与生命活动中相关内容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体会到生命活动中的化学知识,增进对医学的感悟和理解。比如讲解缓冲溶液部分,不仅要讲解缓冲溶液的组成、机理、相关计算,更要将化学原理和人体机理的重要缓冲对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理解人体开放体系如何实现pH维持恒定的,通过“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案例的分析,注重培养学生合理膳食,饮食均衡,预防为主,治未病,消除亚健康状态,提倡健康饮食,酸性食物、碱性食物搭配,建立大健康人文理念。[6]
2.3科学研究精神
科学之所以伟大,不仅仅体现在他的改造世界、揭示物质真理的作用上,更重要的是科学家在具体科研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追求真理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科学是曲折上升的一个过程,唯有不畏权威,挑战权威,才能找到真理:“有机人名反应”——以人名命名的化学反应,纪念首次发现亦或者对该反应做出深入研究、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是对有机化学家们最崇高的“奖赏”。其中,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有机人名反应却很少。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反应是为数不多的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有机人名反应。在学习醛酮性质部分,黄明龙反应应该作为典型例子给学生讲解。Kishner-Wolff还原反应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有机反应,但是需要苛刻的反应条件和漫长的反应时间,并且收率很低。黄鸣龙在不断实验过程中,抓住了仅有的一次灵感,反复推究得出更加简洁温和的反应条件,而且产量很高,正因为黄先生的对该方法的不断改进,才使得该反应得以在化工领域被大量应用。[7]
科学有其偶然性,但如果科学家没有对出现的偶然性进行总结、分析,那这种偶然性只是昙花一现,黄鸣龙正是秉承着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将无数种偶然发展成为必然的规律,推动了我国有机化学的发展和甾体药物工业的建立,让科技之花在祖国大地绽放。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巨匠披荆斩棘,他们对真理的渴望和不舍,他们刻苦严谨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研究精神值得每一位医学生学习。
2.4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医药是中国医学之根,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其文化底蕴极其深厚。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精髓是建立在科学和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反复验证总结出的强大的理论体系。早在先秦时期就有《黄帝内经》,汉代《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张仲景编著),唐代孙思邈编著的《备急千金要方》,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数不胜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医药学家们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8]在授课过程中,如何将中国传统医药文化融入其中,让中医药在他们身上继续生根发芽,创新性地将中西医二者有机结合,获得更好的效果。如讲到脂类物质中的萜类化合物时,可以将青蒿素作为重点进行讲解,青蒿素来源于青蒿,关于青蒿入药,最早见于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它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青蒿素作为抗疟疾特效药,其研制过程却十分艰辛,屠呦呦受中国典籍《肘后备急方》的启发,结合现代分离、合成、检测工艺,历经数年终究发明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9]《医用化学》课堂上,教师有义务引导学生在创新驱动的新时代下,回顾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的体现不仅仅是对古老文化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继续创新,让传统文化更符合新时代,让中国文化影响更深远。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大宝藏,值得我们多加思考、发掘和研究。再比如,在学习有机化合物时,有很多专用生僻字,比如甾、羟、萜、羰、巯等等,在授课过程中要关注生僻字的由来,甾——环戊烷并多氢菲,四个闭合稠环用田来表示,环上的三个烷基支链用三个折线来表示,所以化学家使用甾这个字来翻译steroid是再合适不过了;羟——在化学中用OH来表示,用氧的一半和氢的一半组合的羟字来翻译最合适;巯——表示SH,用氢的一半和硫的一半组合的巯字来表示,而且读音也是氢的一半q和硫的一半iu的组合qiu。类似的例子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弘扬传统文化需要步步深入,引导学生自发式学习,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更要渗透式的让学生感悟为人处世之道。2.5可持续发展观和绿色生态技术观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10]医学废料的处理一直是长期关注的社会问题,医学废料中有毒有害化学制剂、利器类的、传染病人污染物的等归属于危险品,在处理当中需要特别对待,不能与其他废料统一处理。如:在讲解反渗透现象时,举例污水处理,治理黑丑污水打赢碧水保卫战是总提出的向污染宣战,打响三大战役中重要一步,污水处理可以利用反渗透装置,实现污水变净水,建设美丽中国。通过授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的生态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在化学实验课中重点强调对废水、废气、废杂的处理方式,同时联系医疗领域对应医疗废物的处理注意事项,通过改善实验路径建立绿色实验,激发学生对未来医学事业相关内容的思考,引导学生从绿色化学、绿色医疗的角度思考背后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如何统一,引导学生去探寻生命科学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关系,加强以人为本的科学意识。[11]
3医学院校《医用化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路径
3.1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元素,丰富其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致力于构建所有课程的育人格局和育人理念,因此,“课程思政”的核心就在于充分发掘每一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修养和伦理道德等元素融入到各门专业课的实践教学中,深入挖掘课程的德育元素,以专业知识为载体传递哲学观点和价值理念。如讲解渗透压力部分,突出强调渗透压力与人体体液之间的联系,渗透浓度相关转化,高渗、等渗、低渗溶液在人体体液中的标准范围,并将人体正常红细胞置于不同渗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进行图片对比,[12]将实验现象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辩证唯物法中质量互变规律相结合,引发学生思考正常红细胞变形的原因,再结合临床案例分析: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红细胞为什么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低,脆性高。而红细胞置于高渗溶液会使其逐渐皱缩,皱缩的红细胞易黏在一块,形成团块,它能堵塞小血管形成血栓,对学生进行低盐饮食的引导。这样来引导学生学会认知事物的方法:由事物的普遍性到特殊性再到普遍性进行分析问题。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通过测定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可以临床诊断某些疾病。再比如,讲解立体异构章节,通过系统的分析相同结构式的各种不同的立体构型之间的差异,让学生体会到各种命名法中的异同点(比如顺反异构和Z/E异构),物质的差异性往往体现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角度的分析,引导学生抓住事物变化的本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立统一。在讲解过程中利用传奇药物——反应停,[13]引导学生认识事物要用发展眼光看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药物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药物化学家对问题的思考,对异构体的提纯分离,对不同异构体的药理学细致入微的研究,离不开他们的谨慎严肃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科研的深入钻研精神,帮助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医学的崇高敬仰。总之,通过深入挖掘《医用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找准专业知识的切入点,引入恰到好处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仅能够传道授业,更能起到解惑的功效,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真正让“课程思政”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3.2创新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守好课程思政的主阵地
如何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完美契合,切实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其中,“创新专业课教学方法,将传统课堂、网络课堂和实践课堂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是当前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也是提升高校专业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路径和有效链接。”[14]因此,《医用化学》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积极采用问题引领式、启发性互动式、情景式或案例式等教学方法,通过设定一些特定问题或案例来引导学生对思政人文的思考。其次,要积极推动高校专业课“网络课堂”的建设。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有效拓展MOOC、SPOC课程教学,组织开展移动课堂教学等。最后,要强化高校专业课实践课堂的创新。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健全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完善实践教学的考评机制。如:在讲解有机部分时,醛类物质这一节,在授课之前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来收集甲醛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甲醛为什么无处不在,学生通过课前自由式网络自主学习,可以课前开展一个“谈醛色变”的交流沙龙,有了前期的铺垫,授课时教师通过引入世界权威杂志Cell中Venkitaraman教授的报道,[15]结合基因技术,浅谈甲醛致癌机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意识到甲醛的对人体的危害,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同时让学生认
(下转第201页)2019年第17期广东化工
第46卷总第403期www.gdchem.com·201·
关前沿性研究课题开放实验,以深化学生对当前应用实践项目的感性认识,同时通过开放性实验项目激发学习兴题,拓展思维发展,提高创新能力。“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学生通过应用实践项目能有效的增强对生产流程、工艺条件、环境资源、技术设备等多方面的了解,树立工程观点,抓住目前的研究动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拓展知识面,同时也可以获得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成就感。成就感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生产实践相联系,并自发性的补充学习相关拓展性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应积极开展“对话式”、“论讨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就目前实践过程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这样不仅能够起到活跃学习氛围的作用,也能使学生学会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分工合作,强化责任意识
合作学习是重要的教育教学方法之一。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各自完成分工内容,提高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一定的协作,以共同完成实践目标,培养交流沟通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系着实验的成功与否,迫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实践过程中所担当的角色,培养个体责任感。通过合作实践学习过程,不仅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而且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显著提升学习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对实践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
2.5改革实验报告形式和成绩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工作能力
目前,学生的实验报告多为以实践教学讲义为模板。学生在撰写实验报告时按照格式规定大篇幅书写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设备、操作步骤等内容,而对于实验数据部分由于没有相关讨论分析、实验误差分析的要求,因此大部分学生仅仅记录相关基础数据及计算结果,内容形式单一,也不利于教师判断其是否真正发现和解决问题。实验报告应给予学生思考、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不完全要求实验数据的合理性,更加注重实验过程,可在实验报告中对实验中的异常情况加以说明,对异常数据加以解释,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学生抄袭实验报告的几率,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除此之外,成绩评价体系应反映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高低,具体可从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三个方面进行评分,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创新能力[7]。
3结论
化工专业综合实验对学生深化认识生产实践知识有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教师可通过强化预习环节、改革预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展“对话式”、“论讨式”的教学模式,督促学生发散思考,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分工合作学习方式,强化学生个体责任意识,提升学习自信心和意志力;注重实验过程,改革实验报告形式和成绩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思考,增强创新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传统学习模式转变到自主学习模式,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为成为应用型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文婷,白杰,艾尼瓦尔·吾买尔.药理学实验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药学教育,2015,31(4):68-71.
[2]李晓毓,李丰伯,马晨,等.基于产学研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黄山学院学报,2016,18(3):1331-134.
[3]李薇.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内涵发展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3,3:63-65.
[4]邓学明.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24(6):505-508.
[5]周春梅.试论高只院校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黑龙江高校研究,2010,3(191):108-110.
[6]张建生,李颖娜,金昌磊.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唐山学院学报,2013,26(1):91-94.
[7]彭柯铭,陈健,尹志新,等.大学物理实验培养动手能力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01:277-278.
(本文文献格式:杨继亮,岳贤田,晏娟.化工专业综合实验教学课程中学生实践能力与责任意识的培养[J].广东化工,2019,46(17):200-201)
(上接第203页)
识到为什么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甲醛,甲醛如何防治,化学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通过化学、医学知识共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绿色健康理念深入学生心理,激发了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浓厚兴趣。所以教师在授课中所选案例必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实际,在保持学术性的同时也能兼顾趣味性,提升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3.3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增强其育人意识
总所说:“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16]教师作为教学实践中的主导因素,是组织课堂教学的灵魂人物,其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以及人格魅力对于学生的精神建设、情感培养和道德提升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尤其是理工类课程教师对于课程思政还没有更多的积极主动意识,因此导致理工类课程仅仅只是单纯地知识传授,忽视了其价值引领和人格塑造的作用。所以专业课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深入理解和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意义,有意识地主动学习现代先进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转变传统的说教模式,并与时俱进地将社会热点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融入到实践教学当中,帮助学生在提升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道德品格和价值判断。正如,总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总关于“四个统一”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17]总之,“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只有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明确课堂教学中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对教书育人有深刻的理解,积极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才能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376-377.
[2]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376-377.[3]总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3-19(1).
[4]陶行知全集:5卷[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283.
[5]汪丰云,王晓锋,杨林霞,等.化学家与化学肥料的发展[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1,32(9):94-96.
[6]刘云梅,刘栋材,曾红华.浅谈碱性体质与癌症内蒙古中医药,2013,32(4):113.
[7]韩广甸,马兆扬.黄鸣龙还原法[J].有机化学,2009,29(7):1001-1017.
[8]奚肇庆.中医急诊的发展与前景[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4):425-427.
[9]刘静明,倪慕云,樊菊芬,等.青蒿素(Arteannuin)的结构和反应[J].化学学报,1979,37:129-143.
[10].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8-10-18.
[11]董敏,李明发,沈民南.医疗废物处理现状及问题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2):2053-2054.
[12]张守国.等渗、高渗、低渗溶液与人体健康[J].生物学教学,2007,32(10):72-73.
[13]周颖.反应停致短肢畸形事件[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0,12(5):335-337.
[14].高校思政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高教论坛,2018,(4):69.
[15]Shawn L W Tan,Saakshi Chadha,Yan S Liu.A Class of Environmental and Endogenous Toxins Induces BRCA2Haploinsufficiency and Genome Instability[J].Cell,2017,169(6):979-981.
[16]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17]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本文文献格式:于波,.基于医学院校《医用化学》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9,46(17):202-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