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语言学纲要 第九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05:13:07
文档

语言学纲要 第九章

第九章一、填空题(50分,每空2分)1.研究语音变化所凭借的材料主要是(方言和亲属语言)、(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2.语音演变主要它包括(组合关系)的变化,如音位的合并、消失和分化,从而又引起音位(聚合关系)的变化。3.语音演变的三个特点是:(一定的条件)、时间性、(地区性)。4.有的方言随着社会的分化可以变成(亲属语言),它们之间存在着语音(对应关系)。人们正是根据这种关系来确定(语言亲属关系)的。5.语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法的(组合规则)、(聚合规则)的演变和语法发展中的(类推
推荐度:
导读第九章一、填空题(50分,每空2分)1.研究语音变化所凭借的材料主要是(方言和亲属语言)、(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2.语音演变主要它包括(组合关系)的变化,如音位的合并、消失和分化,从而又引起音位(聚合关系)的变化。3.语音演变的三个特点是:(一定的条件)、时间性、(地区性)。4.有的方言随着社会的分化可以变成(亲属语言),它们之间存在着语音(对应关系)。人们正是根据这种关系来确定(语言亲属关系)的。5.语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法的(组合规则)、(聚合规则)的演变和语法发展中的(类推
第九章

一、填空题(50分,每空2分)

1.研究语音变化所凭借的材料主要是(方言和亲属语言)、(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

2.语音演变主要它包括(组合关系)的变化,如音位的合并、消失和分化,从而又引起音位(聚合关系)的变化。

3.语音演变的三个特点是:(一定的条件)、时间性、(地区性)。

4.有的方言随着社会的分化可以变成(亲属语言),它们之间存在着语音(对应关系)。人们正是根据这种关系来确定(语言亲属关系)的。

5.语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法的(组合规则)、(聚合规则)的演变和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

6.语法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语法聚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

7.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但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做(类推作用)。

8.词汇系统的演变具体表现在(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词语的替换)、(词义的演变)几个方面。

9.声调的平仄的汉语实现浊音清化规律的重要条件,(仄声)指上声、去声和入声。

10.“戏子”现称“演员”,“金陵”现称“南京”,这属于词语的(替换)。

11.汉语为解决由于语音变化而带来的大量同音词的问题,它所采取的方法是(增加音节),用(复音词)为主的格局来取代(单音词)为主的格局。

二、单项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语音演变的主要是指_____。A

a.音位系统的演变    b.音素的增加    c.浊音清化    d.词的读者变化

2.古汉语声母中有[b][d][g]在现在北京音系中按声调的平仄分别归入[p][t][k]和[p‘][t‘][k‘],这条语音规律叫做_____。C

a.腭化规律    b.清音浊化规律    c.浊音清化规律    d.浊音送气化规律

3.汉语中古音的浊音音位[b],到了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变成了[p][p‘],这属于_____。B

a.语流音变    b.条件音变    c.无条件音变    d.音位的对立

4.中古英语的“wifeman(妇女)”由“wife(女人)”和“man(人)”构成,是个复合词。后来这个词中的“wife”由于发音上的原因演变为“wo”,现代英语中的“woman(妇人)”成为一个词了。这是_____。D

a.句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    b.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汇的变化

c.词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    d.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

5.汉语中的“了、着、过”在古代具有实实在在的词汇意义,到了现代已成为表示类似体的意义的构形语素。这是_____。D

a.词序的变化    b.类推    c.异化    d.新的语法范畴的形成

6.古英语中“book(书)”的复数形式是“bec”,到现代变成了“books”。这属于____。B

a.形态的变化     b.类推    c.异化    d.新的语法范畴的形成

7.在社会变动较大或政治斗争激烈的时期,语言中变化最大的是_____。C

a.语音    b.词义    c.词汇    d.语法

8.“社稷”“太监”“丞相”“符节”等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它属于_____。B

a.词义的演变    b.旧词的消亡    c.新词的产生    d.词语的替换

9.英“barn”原指储存大麦的地方,后指储存谷物等农产品的地方;“mice”原指“愚蠢的”,后指“美好的”;“deer”指哺乳动物,后指鹿。它们依次属于词义的_____。D

a.扩大  缩小  转移    b.转移  扩大  缩小

c.缩小  转移  扩大    d.扩大  转移  缩小

10.“报复”原指报答恩和怨,现指报怨;“脸”原指脸颊,现指整个面部;“行李”原指行人、旅客,现指出门携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它们依次属于词义的_____。C

a.转移  缩小  扩大    b.缩小  转移  扩大

c.缩小  扩大  转移    d.扩大  转移  缩小

三、判断正误(10分,每小题1分)

1.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时期中起作用。(√)

(语音的某一演变规律只适用于某个时间,过了这个时间,就没有作用了。)

2.语法是语言中最稳定的部分,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语法的确是语言中最稳定的,但不等于一成不变,它还是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

3.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是无限的,可推而广之,无一例外。(×)

(类推作用是有限的,因为有些根深蒂固的语法现象是无法用类推解决的,同时语言演变时时发生,类推规则不可能处处适应。)

4.词语的替换全部取决于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

(词语替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社会因素,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5.利用借词的读音可以探索古音。(√)

(借词记录外语词的读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语音特点,可以作为探索古音的参考材料。)

6.有些古诗今天读起来不押韵,是因为词义变化了。(×)

(古诗今天读起来不押韵,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不同。)

7.古代汉语中的浊塞音声母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了。(√)

(古代汉语中的浊塞音,已经变成了同一发音部位的清音。)

8.英语名词复数是在后面加s,所以man的复数是mans。(×)

(语法规则的类推作用不是在任何场合都管用,英语名词的复数形式,一般都是在词后加词尾s,但man却是例外,其复数形式是men。)

9.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表示它们的词语也会随之消失。(√)

(旧事物退出社会,一般情况下交际中已经不再涉及,记录这些旧事物现象的词语也就随之而消失了。)

10.古代汉语的“龟、蝇”今天变成“乌龟、苍蝇”,这是词语替换。(√)

(这种替换是因为语言内部的原因引起的,主要是避免同音词过多影响交际使用,所以把单音词变成了复音词,这也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一大特点。)

四、问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1.为什么语音演变规律具有条件性特点?

语音的演变是像波浪一样从一个中心向外扩散的,而且这种扩散要受到地域的,所以音变只在一定的地域中进行。例如浊音清化的规律在北方系统中普遍起作用,但在吴语区和湘语区仍保留原来的浊音,并没有发生清化现象。

2.举例说明汉语语法组合规则的演变。

例如在先秦时,疑问代词作宾语或人称代词在否定句中作宾语,位置在动词之前。而自汉魏以后,特别是南北朝以后,这些代词宾语的位置逐步移到动词后面,和“动词-宾语”的基本格式取得一致。再如上古汉语的偏正结构里,有一种“大名+小名”的类型,如“草菅”“虫蝗”,发展到现代汉语,这种类型消失了,完全定型为“小名+大名”的格局了,例如“柳树、杨树、红花”等。

3.试述汉语语法聚合规则的发展情况。

拿现代汉语同古代汉语相比较,聚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词的句法功能比古代确定,词类的界限比古代清楚,特别是在历史发展中出现了特有的量词;二是开始出现构词词缀(例如“老-、阿-、-子、-儿、-头”等)和表示类似体的意义的构形语素(例如“-了、-着、-过”),就有点类似于英语中的词尾。

4.为什么词汇发展中会有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词汇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变化联系十分紧密。随着工农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为表达这些新事物的需要就要创造新词。如指称新事物的“软件”、“特区”、“光盘”、“影碟机”等,指称新现象的“代沟”、“黑客”、“打工族”、“发烧友”等,指称动作行为的“下岗”、“抢滩”、“扶贫”、“走穴”、“打假”等,指称性质状态的“火暴”、“缩微”、“抢手”、“有偿”等。另外,旧事物的消失也必然会引起旧词的消亡,因为现实生活交际中已经不再涉及这些事物,必然也就用不着这些词语。如“诸侯”、“知府”、“天子”、“翰林”等。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正好说明语言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文档

语言学纲要 第九章

第九章一、填空题(50分,每空2分)1.研究语音变化所凭借的材料主要是(方言和亲属语言)、(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2.语音演变主要它包括(组合关系)的变化,如音位的合并、消失和分化,从而又引起音位(聚合关系)的变化。3.语音演变的三个特点是:(一定的条件)、时间性、(地区性)。4.有的方言随着社会的分化可以变成(亲属语言),它们之间存在着语音(对应关系)。人们正是根据这种关系来确定(语言亲属关系)的。5.语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法的(组合规则)、(聚合规则)的演变和语法发展中的(类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