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点30分的铃响起,杨晨匆匆地跑下楼,奔向图书馆后面。当走到第二教学楼的时候,她停下了脚步,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播音学院练声队伍中的一员了。她淡定地放缓脚步,来到自习教室,安静地坐下,看起现在的专业书《导演基础》。
“虽然已经适应了不少,但是说实话,还是难以完全融入新的氛围。”杨晨笑着说。这学期来经常出现的错误,今天又让她虚惊了一场。
杨晨是安徽淮南人, 1.69米的个头,秀发乌黑,五官端正,樱桃小嘴,特别是一双大大的眼睛格外引人注目。无论遇到什么事,她的眼神里总是透着冷静与执着。认识她的人都说,她将来一定会是一个好主持。
杨晨原本是礼仪文化专业的一名学生。因为从小的兴趣,没有经过任何专业培训的她顺利通过了艺术类统考,以第一志愿被“浙江传媒学院”录取。
高中同学对她羡慕不已,她却在大一结束之际决定放弃自己的专业,打算转到电视艺术学院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作为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一个方向,礼仪文化方向比播音本科学得更加多,但是不够专业,跟播音本科比还是略显不足。她觉得一个主持人一个栏目,女生生了孩子可能就不如年轻人有竞争力了,而电视台对编导的需求显然更大,一个栏目就需要好几个编导,而且编导不像主持人吃的是青春饭,总是越来越得心应手。
于是这学期一开始,她就到教务处网站上下载 “浙江传媒学生转专业申请表”,按表格规定内容如实填写并按规定时间到本二级学院报了名。之后就是一边忐忑地等待,一边专心地上礼仪的课。每天能做的事,就是一遍遍地刷着教务处网站,等着名单公布。
“我是班里第二名,统计专业排名的时候好像是专业4%”当提到这些过去的事情的时候,杨晨显得有些不太愿意。根据学校转专业的要求,大一必修课程每次考核合格且学习综合成绩在本专业同级学生中排名位列前10%才能转专业。“当37度高温的时候,我还在图书馆的连廊里背《公共关系》”她笑得有些尴尬,随后马上说,“我可不是学霸。”
“要不是规定不能转的话,我最想到新闻专业来。”杨晨对新闻学院也充满了期许,在她心里传媒行业中记者的需求最大。不过学校规定,艺术类专业不得转入文史、理工类专业。但是她对这个规定也很理解,“要不然高考就没价值了”。
10月15日,她终于等来了自己的好消息:转专业的申请被批准了。“期待了那么久,等待真的来了,反而觉得平静了。”
现在学了《导演基础》、《非线性编辑》等专业课后的她,又决定去考研了,当然原因还是就业。“一张本科文凭拿出去,还是觉得没有竞争力。”进入新专业已经半个学期了,她还是难以融入新的学习氛围,她说不想搞任何裙带关系来谋求一个好工作,女孩子一定要靠自己的能力就业而不是年轻或者美貌。
刚刚转完专业的她,又要开始为考研的方向而奔波了。
采访:
1、高中成绩怎么样(在班里排名)
2、为什么会选择艺考?
3、为艺考做了哪些准备,有什么心得感受?
4、原本的高考志愿,如何进入浙江传媒学院
5、寝室成员的组成,各自的特色(是学霸还是其他)
6、是怎么进入礼仪专业的
7、记得你说过寝室成员都转专业的,这在寝室内部有没有形成某种共识
8、大一的礼仪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何,你感觉怎么样
9、造成你转专业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
10、下定决心转专业是什么时候,开始为其做了哪些准备(比方说刻苦认真地学习,周末泡图书馆啊)
11、大一有没有参加很多社团活动,参加了哪些社团,如何支配学习和活动的时间。
12、转专业有哪些流程,申请经过哪些步骤,自己内心的情感变化(求详细阐述)
13、转专业成功的消息是谁告知的,当时心里有什么感受
14、当时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有什么期待,现在学了一段时间以后觉得跟自己想的有没有区别
15、现在的学习和精神状态怎么样,有没有什么短期计划
16、未来求职方向是什么?考研的话,还会继续本专业吗?
17、对于大学转专业,家长是什么态度
18、现在觉得后悔转专业的吗?如果没有大类(广电艺术类不能转文史理工类)的话,你最想转什么专业
19、你觉得转专业这个制度合理吗?有没有什么建议。
20、现在交到新的朋友了吗?你觉得电视艺术学院和播音学院在大气氛上有没有什么不同?对发展感情有没有什么不同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