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05:17:52
文档

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教案头授课内容: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情感)目标1.理解并掌握感觉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掌握知觉的特性。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基本概论,分析和评价幼儿各方面感知觉变化的情况。1.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积极的运用感知觉去认识周围的事物。2.体会有趣的心理现象,培养学生对于心理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感知觉的概念及其特性。难点:知觉的概念及其特性。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能力训练任务能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感知
推荐度:
导读教案头授课内容: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情感)目标1.理解并掌握感觉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掌握知觉的特性。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基本概论,分析和评价幼儿各方面感知觉变化的情况。1.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积极的运用感知觉去认识周围的事物。2.体会有趣的心理现象,培养学生对于心理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感知觉的概念及其特性。难点:知觉的概念及其特性。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能力训练任务能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感知
教案头

授课内容: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授课地点: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技能 目 标素质(情感)目标

1.理解并掌握感觉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知觉的特性。

   

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基本概论,分析和评价幼儿各方面感知觉变化的情况。

   1.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积极的运用感知觉去认识周围的事物。

2.体会有趣的心理现象,培养学生对于心理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感知觉的概念及其特性。

难点:知觉的概念及其特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  小组讨论法  案例教学法   
能力训练任务能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基本概论,辨别生活中哪些事物的反映是用知觉,哪些反映是感觉?

教学参考资料《学前儿童发展与评价》——张文军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设计

一、课程导入

描述苹果的特征。

二、新课讲解与训练

(一)感知觉的概述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学生活动:总结归纳感知觉的区别联系。

感觉知觉
区别 个别属性的反映整体属性的反映
低级阶段高级阶段

都是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二)感知觉的分类和特性

1.感觉的分类

感觉器官按其所在身体部位的不同分为三大类:外部感觉器官、内部感觉器官和本体感觉器官。

2.感觉的特性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3)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

(4)阈下刺激的心理效应

感受性的变化

(1)感觉适应

视觉的适应:明适应(从暗处—明处)的适应时间<<暗适应(从明处—暗处)所需要的时间。

嗅觉的适应:“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2)感觉对比

同时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黑白对比、月朗星稀

先后对比:先吃糖再吃苹果,觉得苹果是酸的

(3)感觉的相互作用

(4)联觉

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

(三)知觉的分类及特性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包括对对象的大小、形状、立体和远近等的知觉。知觉的恒常性

2.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想一想】

 为什么在幼儿园的故事教学中需要配上教学挂图或者表示角色的动物玩具?

3.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在某一瞬间,人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背景,这就是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虽然事物有多种属性,由不同部分构成,但是人们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的几个部分,而倾向于把它们组合为一个整体。

(3)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对象进行加工理解,并以概念的形式标示出来。

(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形状恒常、亮度恒常、颜色恒常。

三、本章小结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今天对于感知觉的特性及其分类的详细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此部分的内容已经都掌握的差不多,课下请同学们在认真温习做好课下作业。

四、作业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平常的生活中我们通常有哪些感知觉的体验!

五、教学后记

文档

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教案头授课内容: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情感)目标1.理解并掌握感觉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掌握知觉的特性。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基本概论,分析和评价幼儿各方面感知觉变化的情况。1.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积极的运用感知觉去认识周围的事物。2.体会有趣的心理现象,培养学生对于心理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感知觉的概念及其特性。难点:知觉的概念及其特性。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能力训练任务能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感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