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讲内容:
收尘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易发生故障及原因·清灰方式·注意事项
要求掌握吸尘器的工作原理及构造,熟知收尘器的常见故障及措施,对每个人员进行考核
构造:
工作原理:
袋式收尘器是利用多孔纤维材料的过滤作用将含尘气体中的粉尘过滤出来的。这种过滤作用通常由下列效应而产生。
筛滤效应:当粉尘的粒径大于滤袋纤维间隙或滤袋上已粘附的粉尘层的孔隙时,尘粒无法通过滤袋,就被截留下来。这种效应称为筛滤效应。通常的滤料,这种筛滤效应是很小的,因为滤袋纤维间的空隙往往要比尘粒大得多。只有当滤袋上积沉一定数量的粉尘并形成粉尘层后,筛滤效应才显示出来。
碰撞效应:当含尘气体靠近滤袋纤维时,空气绕纤维而过,但较大的尘粒由于其惯性价用而偏离气流方向,撞击到纤维上而被截留的效应称为碰撞效应。
钩住效应;当含尘气体接近滤袋纤维时,如果靠近纤维的尘粒部分突入纤维边缘时,尘粒就有可能被纤维边缘钩住,这种效应叫做钩住效应。
扩散效应;当尘粒的直径为0.2微米以下时,由于气流的气体分子的相互碰撞而偏离气流流线作不规则的布朗运动,这就增加了尘粒与纤维的碰撞机会,使尘粒彼捕获。由于布朗运动引起的扩散,使粉尘微粒与滤料接触吸附的作用,叫做扩散效应。尘粒越小,这种不规则的运动越剧烈,则尘粒与纤维的碰撞接触的机会也越多。
静电效应:当尘粒与滤料纤维的电荷相反时,尘粒就会吸附于滤袋上,如果尘粒与滤料的荷电相同,滤袋就排斥尘粒,降低收尘效率,
袋式收尘器在开始滤尘时,气流和微小尘粒大部分从滤袋径纬线间的空隙通过。随着气体不断通过滤袋纤维间隙,粗粒径的尘粒在滤袋纤维间隙不断被截留,滤袋逐渐成为对粗细尘粒都有效的过滤材料。大量的尘粒被吸附于滤袋上形成“二次过滤介质”,在这“二次过滤介质”的粉尘层上出现以筛滤效应为主的过滤作用,其中碰撞、钩住、扩散、静电等效应也同时有所增强。二次过滤介质的存在使它具有较高的收尘效率
易发生故障及原因:
1.机械故障:被高速气体腐蚀,腐蚀性的气体或者不平均的气体分布。安装过程中的损坏(不如鼓膜)
2.化学腐蚀性(要依赖袋子质量):水解(潮湿)·强碱性,酸性环境或者氧化作用·高氧化氮(当接近露点的时候)
3.热破坏:收缩,伸长·局部烧坏(比如火星)
4.用旧了的或者是磨破的袋子。不均匀的物料流进灰斗,使灰斗慢料。某些收尘室清灰频率过高,同一地方一直有堵塞,腐蚀磨损的现象出现
袋式收尘器清灰方式:
袋式收尘器清灰方式按工作原理及结构,一般可分为两类:机械式振打和气体反吹式振打或者联合使用。
机械式振打清灰是用机械振动来抖落滤袋上的粉尘,清灰时袋子暂停过滤,所以是用几组袋子轮流进行。机械式振打有人工振打及机械自动振打两种,人工振打多用于简易袋式收尘器,机械自动振打用于LDS/1型、LDl8型及ZX型等袋式收尘器。
气体反吹清灰是用常压或高压空气从滤尘的反方向往滤袋鼓风或抽风,使积灰脱落。反吹方法可分为常压反吹;反抽风、脉冲反吹及气环反吹等几种。后两种在清灰时可以不停止过滤。
注意事项:
1.脉冲压缩气体的油和水可靠分离,尽量使用干燥的气体。
2.不要把清灰用压缩空气和和其他用途的管道连在一起。
3.鼓膜破了的脉冲阀要立即进行更换。
4.用真确的清灰方法避免清灰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