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05:18:00
文档

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

智库时代·82·智谋方略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衣雪艳(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体育部,上海201600)摘要:高校体育课程凭借其行为育人的特殊育人方式,成为有效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有效渠道,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通过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政素养、传承和创新传统体育文化、优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合理设计体育场馆的展示空间等途径,以达到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目的,充分发挥高校体育课程的德育功能。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中图
推荐度:
导读智库时代·82·智谋方略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衣雪艳(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体育部,上海201600)摘要:高校体育课程凭借其行为育人的特殊育人方式,成为有效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有效渠道,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通过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政素养、传承和创新传统体育文化、优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合理设计体育场馆的展示空间等途径,以达到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目的,充分发挥高校体育课程的德育功能。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中图
智库时代

·82·

智谋方略 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

衣雪艳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体育部,上海 201600)

摘要:高校体育课程凭借其行为育人的特殊育人方式,成为有效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有效渠道,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通过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政素养、传承和创新传统体育文化、优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合理设计体育场馆的展示空间等途径,以达到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目的,充分发挥高校体育课程的德育功能。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中图分类号:K825.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24-0082-002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上海市各高校在教育部的指导下,推行了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通过“基因嵌入式”方式将思政教育思想融入学校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让所有课堂教学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主渠道,时刻牢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高校体育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理应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思政教育理念,通过与其他学科不同的行为教学方式,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

一、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机制

(一)高校体育课程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

按照目前大多数的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来讲,体育课程大部分是在操场或者体育场馆进行的。体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大学生在体育运动时,情绪往往比较高涨,更容易将平时隐藏在内心的心理状态等表现出来。在该种状态下,往往能够更直观真实的展现一个人思想观念,这也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最佳时机。因此运用体育课程这一载体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爱国情怀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就更容易被接受和感染。

(二)思政教育是体育课程的内在灵魂支撑

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不仅要强健当代大学生的体魄,同样担当着强健灵魂的职责。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相关技能和技术传授上,更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文化知识有机融合,以发挥隐性思政的作用。也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体育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方面,才能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相关技能的培养达到价值引导和育人导向的作用。

(三)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和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

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五个领域,其基本目标也是立德树人。因此,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以“思政课程”为载体的,将“技能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

二、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

(一)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政素养

为了保证思政教育的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就需要授课教师善于挖掘和分析政治性背后学理性的思想基础,以逻辑严谨的学理性话语分析学生的政理性问题,以科学专业的学科理论夯实学生的政治信仰。目前众多高校面临着思政教师专业化程度较高,但受学科与学生的互动性方面差强人意,体育教师能够与学生有着较好的互动性,但在思政思想和价值观传递方面又略显知识单薄。因此高校体育老师自身应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领导应加强对思政教学的培训力度。鼓励体育教师积极挖掘提炼所授课程与思政的内在契合点,增强各校各专业之间的互动学习性,对于优秀案例多进行交流学习,在体育授课过程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与人才培养、心理疏导相结合,使得体育课真正起到启迪人生、价值导向的作用。在此过程中,不得不结合体育教师课程任务重、体力消耗大、工作环境差等特点设置合适的进修课程。

(二)传承与创新传统体育文化

1.射艺、舞龙、龙舟等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

为了落实思政教育的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在实践研究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要注重射艺、舞龙、龙舟等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将价值观寓于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高校体育课程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和重要渠道,理应担负起思政教育的重担。传统体育项目在文化传承、文化育人、文化传播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萃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立场、追求、信念、目标等。传统体育项目凭借其经典性、

传承性、挑战性,很容易与我国青年学生的教育相融合,以促进高校学生通过该种方式提高对思政课的接纳程度。以高校推广的射艺课程为例,在射箭课程传授过程中蕴含着传统礼仪、竞争精神、纪律意识、合作精神、工匠精神等,这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到课程体系中去,这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技能,提高运动水平的同时,自觉自愿地将主流价值规范内化到体育运动中,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创新元素的不断融入

为了落实思政教育的建设性和批判性的统一,在实践研究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要注重创新元素的不断融入。高校体育对于传统体育项目的引入,是为了弘扬其中的优秀成分,运用其历史文化价值,发挥其当代的教育价值,因此高校体育在进行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同时要注意创新元素的融入。以高校武术为例,我们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的同时,作为高校体育工作者完全可以集中各种拳种以提炼出核心技法,以两两对抗的方式来培育学生“刚强不息”的精神。

(三)优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在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过程中,要秉承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为了落实以上的“相统一”,笔者总结为以下四种方法,统称为优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1.实行团队比赛等参与式实践教学为了落实思政教育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在优化体育教学模式时可以将团队比赛等方式融入其中。体育课程本身具有行为教育的特点,竞技类体育课程,教师可以在传授相关体育知识、示范规范动作要领之后,在班内展开团队比赛。

2.俱乐部、社团、运动队等多种活动方式并行

为了落实思政教育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在优化体育教学模式时可以将课堂教

智库时代

·83·

智谋方略

学与俱乐部、社团、运动队等多种活动方式并行,即构建“三元一体”的课程模式,以满足学生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锻炼需求。

3.建立师生及时反馈机制

为了落实思政教育的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在优化体育教学模式时要在师生之间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教学流程、内容设置、时间控制方面起主导作用,通过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达到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

4.做好从灌输教学到启发教学的延伸为了落实思政教育的灌输性和启发性的统一,在优化体育教学模式时要做好从灌输教学到启发教学的延伸。灌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环节,必须确定其主导地位。灌输是启发的原则和目的,启发是灌输的实现形式。

(四)合理设计体育场馆的展示空间为了落实思政教育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性,在完善体育教学环境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优化设计体育场馆的展示空间的方式,传承校园的体育文化,以促进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校园体育文化。在校学生可以通过进修体育课程的方式接受思政显性教育,而场馆的陈列又通过隐性的方式对思政思想进行更好的传播。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为例,“健全之人格寓于健康之身体”“身心健康下的知识增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语警示,无不体现隐性育人的特点。馆内14个俱乐旗队徽的陈列,展现了众多学生队员智慧的结晶,使得场馆文化与“三元一体”体育教学模式交相呼应,在无形中提高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性。场馆LED 屏的循环播放,将射箭的礼仪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使得学生在学校的运动场地时刻能够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三、结语

高校体育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理应承担起思政教育的责任,在体育锻炼过程中

渗透思政理念,形成体育运动与思政教育协

同育人的联动机制。将体育教育教学与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规则意识、团结合作意识、和平竞争意识以及情绪控制能力的培养等融为一体,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健身的习惯。通过体育的行为教学方式,渗透体育的精神魅力,让更多的学生通过对体育的真正了解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素养,以达到高等教育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作者简介】衣雪艳(1988-),女,硕士,初级,研究方向为体育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陈兵,张力跃.高校体育课程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3):62-

[2]房晓伟,姚远.论新时代我国传统射箭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问题[J].体育文化导刊,2018(11):21-25.

(上接第78页)

第一,进行信息化教学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认可度为95%;第二,在高职学生完成全部课程后准备实习前,对学生开展综合护理水平的测评,以班级为一个单位,每班学生进行分组,分为7组,一组学生为6名,在进行综合考试时每一组考察一个不同的智能病例,每组学生对该病人进行综合护理,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并完成2个具体的操作护理环节,再由专家以及老师对每组完成情况进行测评以及每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现场遇到问题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测评结果综合评分明显高于以往护理教学中没有融合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往届学生,以满分为一百分的评价分数,评价结果分数高出6.78分;第三,学生在医院临床护理实践结束后,通过对医院进行了解和访问,医院的老师总体都持赞扬的态度,认为学生的总体综合情况较好,如遇事能迅速应对、护理操作技术娴熟等,但在以前没有融合信息化手段的学生一般认为学生虽然学习态度端正,但积极性不高,适应能力有待加强等。

(二)高职护理老师的教学水平

判断高职护理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在进行护理教学时融合信息化技术手段背景下,老师建立教学方案的能力、创新教学方式的能力、熟练使用信息化设备的技能等。护理教学中渗入信息化技术,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我院护理教学在渗入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后,不断参加信息化教学比赛,通过比赛发现自身教学水平的不足,并及时进行改正,创建出了高水平、高技能的专业老师队伍。

五、总结

总体来说,高职护理教学和教育信息化的有效结合,符合新医改的发展要求,使高职护理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促进护理教育的健康有序的发展。加强高职护理教学和教育信息化的高效结合,不但使学生的学生方式变得多样化,而且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符合现代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作用,使我国护理教学的发展持续稳步的进行。【作者简介】张瑞敏(1987-),女,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外科护理学。

【参考文献】

[1]周学萍,程辉,叶永椿,高虹,杨静静,江欣,俞荷俊,蒋国英,余亮.多元化实践教学在高职护理健康评估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8):88-90.

[2]杨建科.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现状分析与改革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65.

[3]张晓燕,张艳.高职院校护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信息科技,2019,3(5):179-181.

[4]陈丽娟.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研究[J].现代交际,2019(1):188-1.

[5]吴新征.高职外科护理学教学评价改革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1):154-155.

[6]曾丽娟.教育信息化与高职护理教学融合的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4):30-31.

(上接第54页)

络载体。首先,高职学生可以建议学校的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多刊登一些金融知识的信息,可以请学校老师、金融活动兴趣小组基于微信公众号开辟宣传金融知识专栏,从而满足学生学习金融知识的需要。其次,还可以在主流的财经网站学习一些金融知识,可以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网或者人民日报网站的金融专栏里学习一些金融知识,从而提高金融知识的丰富性,更好的学习主流媒体金融知识。第三,金融知识较为复杂多样,学习金融知识应当有的放矢,注重基于网络理财投资实践学习一些金融知识,同学们可以基于XX宝,或者基于各种理财软件探讨一些理财投资行为。

四、结论

提高金融知识学习有效性,应当争取老师的支持,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根据自己的金融活动现实需要,有针对性的学习一些金融知识,全面提高对金融知识的理解水平,达到提高学习金融知识有效性目标。

【作者简介】孙蕾(1999-),女,大专在读,研究方向为金融管理与实务。

【参考文献】[1]李许贝.浅谈高职学生学习金融理财知识存在问题及途径[J].财经界(学术版),2017(1):52.

[2]吴朝娅.对培养体育职业学院学生人文素养的探讨[A].劳动保障研究,2018:77-79.

[3]吴朝娅.以资源平台网络化发展推进高校资源共享与开发[J].中国成人教育,2016(6):41-43.

[4]郑文迪.从高中学生视角探析金融理财知识学习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6(23):451.

文档

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

智库时代·82·智谋方略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衣雪艳(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体育部,上海201600)摘要:高校体育课程凭借其行为育人的特殊育人方式,成为有效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有效渠道,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通过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政素养、传承和创新传统体育文化、优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合理设计体育场馆的展示空间等途径,以达到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目的,充分发挥高校体育课程的德育功能。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中图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