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来源:《内蒙古教育·理论版》2015年第09期
摘 要:小班幼儿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要源于生活;区域活动内容要紧扣生活;区域活动场景要再现生活。生活化的区域活动能把理想和实际融合在一起,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感悟美好快乐的现实生活。
关键词:幼儿园 区域活动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9D-0095-01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倡导教育的生活化。如果教育离开了生活的本源,也就失去了意义。小班幼儿由于刚进幼儿园,开始学习生活,生活化的环境对他们来说才有亲切感。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区域活动占了主要的部分,因此,开展生活化的区域活动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促进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让小班幼儿区域活动呈现生活气息呢?
一、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源于生活
小班幼儿环境不是随意的装饰作品的黏贴,也不是硬件设备的堆砌,而是教育者根据生活化教育目标,着眼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精心创设的教育平台,要紧贴小班幼儿的生活。区域活动材料的生活化,要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尽可能多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另一方面围绕教学目标,提供多样性的玩(教)具供幼儿探索与学习。
1.益智区:提供麦秆、牙签、冰棒棍、塑料瓶盖进行拼摆;提供门帘珠、塑料珠、贝壳等进行串珠;提供各种绳子、夹子、瓶子、袋子、豆类、纽扣进行各种操作活动。棋类材料是通过购买和自制相结合的方式给幼儿提供交通棋、旅游棋、故事棋、图形棋、蚕豆棋、围棋、跳棋、国际象棋等。
2.美工区:美工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需要提供各种纸(彩色纸、卡纸、广告纸、铅画纸、吹塑纸、糖果纸、纸巾等);绘画工具(水粉颜料、水粉笔、油画棒、蜡笔、水彩笔等);手工工具(剪刀、花边剪刀、压花机、打孔机、订书机、双面胶、固体胶、胶水等);各种材料(一次性盘子、杯子、玻璃瓶、鹅卵石、树叶、果壳、纽扣、木块、木饭勺等)。可以让幼儿玩趣味画(吹画、牙刷喷画、掌画、手指画、石头画、纸浆画、木画等),制作剪贴作品,自制小玩具。
二、区域活动内容紧扣生活
小班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感受最多、最深刻的就是生活。因此,小班幼儿的区域活动内容要充分体现生活化,这样,才能让小班幼儿具有亲切感与亲近感,才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在区域活动中充分感受生活气息。
1.选取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的区域活动。小班幼儿对于自己往往具有好奇感,他们往往会很想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此,要选取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的区域活动。
例如,要引导幼儿阅读有关五官和四肢的书籍、图片,这样,他们才会对自己的小手、小脚等身体部位进行认知,要给幼儿提供酒、醋、香水等让幼儿通过鼻子闻一闻,提供沙子、棉垫等让幼儿踩一踩,提供棉花、石头、铁等让幼儿摸一摸,这样,幼儿就能在这些活动中充分通过感官去体验,从而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生活化的经验。
2.选取贴近小班幼儿家庭生活的区域活动。家庭生活是小班幼儿生活的主要环境,也是他们最感觉有安全感与亲密感的环境。根据小班幼儿的这一特性,要善于选取贴近小班幼儿家庭生活的区域活动,这样,才能有效地让小班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环境。
例如,小班幼儿在刚入园时,往往是哭闹的,因此,在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可以让小班幼儿在“温馨的娃娃家”向老师和小朋友介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庭成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配合小班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在这个过程中,就能使小班幼儿逐渐平静,从而快速地对幼儿园的生活环境进行适应,并促进他们形成热爱幼儿园生活的情感。
三、区域活动场景再现生活
要使小班幼儿乐学、喜欢学,教师创设的区域活动必须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通过创设的生活片段、生活场景,再现幼儿的生活,吸引幼儿,唤起他们的兴趣,从而发挥主体作用。
在幼儿教育中,游戏是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存在的,有很多游戏都是专为幼儿而设计的。同时,由于幼儿“喜玩”的天性,始终对游戏充满兴趣。因此,将幼儿的礼仪教育融入到游戏之中,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例如,可以给孩子定期举行一些爱新体验活动,组织孩子帮助爸爸妈妈打扫家庭卫生、帮助爷爷奶奶穿针等,让孩子在帮助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也可以让大班、中班的孩子去帮助小班的弟弟妹妹,让孩子们在大帮小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去做榜样,同时也培养孩子们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品质。还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角色互换”游戏体会如何做事,让孩子做一回老师,带领小朋友上课、游戏、吃饭、睡觉等,让幼儿明白自己做的哪些事情给老师制造了难题,哪些事情帮助到了老师……
总之,让小班幼儿区域活动呈现生活化气息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拉近小班幼儿在园内活动中与生活的距离,才能体现幼儿教育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王新瑶.拓展幼儿区域活动的三度空间[J].中国校外教育,2014,(7).
[2]董英姿.幼儿活动教学三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