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温高压管道管件原材料的质量问题堪忧
本文将揭示电厂建设中高温高压管件原材料的普遍的、重大的质量隐患。
众所周知发电厂能否安全运行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众多电力职工的生命财产能否得到保障的前提。火力发电厂的四大管道系统因为承受着高温高压,在电厂建设过程中历来被业内人士所重视。
1999年锦州电厂省煤器出口联箱至汽包联络管爆炸,5人死亡、3人受伤;
2000年首钢总公司动力厂主蒸汽母管管头爆炸,6人死亡、2人受伤;
2006年西柏坡电厂发生高温蒸汽泄露事故,4人死亡、7人受伤;
2006年山西神头第二发电厂主蒸汽管道爆炸,2人死亡、5人受伤;
2006年青海大通电厂在试运过程主蒸汽管道爆炸,2人死亡、1人受伤;
这些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在2006年上述事故频发后,国家电监会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对假冒国外钢管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消除隐患的通知》,各发电集团、各地电监办、质监局都对四大管道的原产地及质量问题高度重视并加强了监管。
但是更隐蔽的、更重大的安全隐患——管件的原材料的原产地及质量问题却一直处于失控状态。
更隐蔽——管道在施工、安装过程中可以根据唛头查到生产厂家、热处理批号等信息,以此可以追溯其源头的真实性。而管件一旦加工完毕后就无法追溯这些信息。
更重大——四大管道运行过程中,管件是工况最恶劣、受力最复杂的部件,管道的质量再好,管件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将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
现在国内除个别厂家能够坚持安全责任的底线外,大部分管件制造单位存在严重的造假现象,造假的手段也十分高超。
现在通行的做法是: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采用假冒劣质管道,但也进口小部分管道作为库存。无论投标阶段还是生产完成后提供给业主的所有原材料证明都是这一小部分管道的资料,如此来瞒天过海。
为了获取更大的暴利,很多厂家甚至联合起来,各家分别进口小部分不同规格、用途的管道。当A单位的业主到A单位检查原材料情况时,B单位、C单位将各自的进口管道都拉到A单位,B单位的业主检查时也是如此,如此形成进口管道很充裕的假象。在不同业主、不同项目中用的是同一个管道的原材料证明资料,实际使用的都是假冒劣质管道。
有的厂家连这个手段都省了,直接造假的报关证明、商检报告、材质单、原材地证明等资料。
电厂四大管道管件的原材料采用高温铁素体合金钢P22、P91、P92以及高强度钢WB36。这些材料国内的研发、生产刚刚起步,能够生产这些管道的厂家只有三家:武汉471、江苏诚德、北方重工等公司。如果那些造假的管件生产企业以这些厂家的管道冒充进口管道还只是商业信誉的问题,但是事实证明这些企业欲壑难填,他们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都是采用一些不知名的、生产规模小、人员素质低、设备配置落后、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企业的产品。管件造假企业催生了一批假管道制造商,甚至导致市场上甚至出现了管道的边角料、刨花供不应求的情况,管件原材料造假的猖獗情况由此可见一斑。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可以肯定地说如果这些假管件安装到机组上,将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所以希望诸位同仁给予足够的重视,也许在你身边就埋藏有这样不定时的。
其实判定一个企业是否造假并不太难,只要核查其近几年所接项目情况,需要多少原材料,然后核查近几年的进货情况,如此就一目了然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多个企业间串通、勾结,每个企业核查下来的情况应当互相比对、印证。
希望有关部门对管件生产企业加大力度整顿、提高四大管道管件行业的准入门槛,让那些害群之马无所遁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