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隧道施工中岩溶地层处理方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05:10:42
文档

隧道施工中岩溶地层处理方案

岩溶地段隧道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XX隧道、YY隧道、ZZ隧道设计图;(2)《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3)《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4)《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6)集团公司及公司相关管理制度“中铁XX程[2009]28号文”。2.工程概况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江西段站前工程XX标X工区共3座隧道,总长1878m,隧道概况见表2-1隧道概况表。表2-1
推荐度:
导读岩溶地段隧道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XX隧道、YY隧道、ZZ隧道设计图;(2)《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3)《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4)《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6)集团公司及公司相关管理制度“中铁XX程[2009]28号文”。2.工程概况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江西段站前工程XX标X工区共3座隧道,总长1878m,隧道概况见表2-1隧道概况表。表2-1
岩溶地段隧道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XX隧道、YY隧道、ZZ隧道设计图;

(2)《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

(3)《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4)《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

(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4-2008

(6)集团公司及公司相关管理制度“中铁XX程[2009]28号文”。

2.工程概况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江西段站前工程XX标X工区共3座隧道,总长1878m,隧道概况见表2-1 隧道概况表。

表2-1隧道概况表

序号名  称

起讫里程长度(m)

地质概况围岩分级备 注

1X隧道

表层为粉质粘土,下伏灰岩夹中-薄层页岩,隧道洞身通过的底层主要为可溶岩,岩溶较发育。

明挖:35m

Ⅴ级围岩:22m

Ⅳ级围岩:65m

Ⅲ级围岩:280m

2Y隧道

表层为粉质粘土,下伏灰岩夹中-薄层页岩,隧道洞身通过的底层主要为可溶岩,岩溶较发育。

明挖:30m

Ⅴ级围岩:55m

Ⅳ级围岩:150m

Ⅲ级围岩:345m

3Z隧道

表层为粉质粘土,下伏灰岩夹中-薄层页岩,隧道洞身通过的底层主要为可溶岩,岩溶较发育。隧道穿越三条断层。

明挖:51m

Ⅴ级围岩:180m

Ⅳ级围岩:355m

Ⅲ级围岩:310m

3.岩溶分类

岩溶是可溶性岩层(如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等)受具有溶解能力(含CO2)的水的长期作用而产生的。由于溶蚀的形成,位置、塌陷作用的不同,岩溶个体形态、大小也不同。岩溶可概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3.1按有无地下水分:

3.1.1溶缝、溶槽、溶洞暗河支岔通道有季节性流水。

3.1.2长年流水。

3.1.3溶洞内无水,其中有充填物或干燥无充填物

其规模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米

3.2按其出露在隧道洞身部位分

3.2.1位于隧道顶部或顶部的一侧

3.2.2位于隧道的墙部或墙部的一侧

3.2.3位于隧道的底部或底部的一侧

3.2.4洞身全部在溶洞或溶洞填充物内穿过

溶缝、溶槽、溶洞等,有沿线方向的,有与线路正交或斜交的,当隧道施工穿过可溶性岩层时,常遇见大小不等,形状各异部位不同,充填物及充填程度和含水量不等的溶缝、溶槽、溶洞及暗河通道等。

3.2.4本工区三座隧道地质构造复杂,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多,隧道Ⅳ、Ⅴ级软弱围岩所占比例大,洞身为灰岩夹炭质页岩地层,岩溶发育,地下水量大,属强富水区,岩溶情况统计见表3.2.4-1

表3.2.4-1   隧道岩溶情况统计

隧道名称隧道长度(m)

岩溶情况描述
Z隧道

隧道在洞身DK845+950-DK846+000为较大规模物探异常区,岩溶较发育;DK846+440-+465洞底约10m为物探异常区,岩溶较发育。

Y隧道

洞身DK845+140- +160为物探异常区,岩溶较发育;DK845+245-+320岩溶强烈发育;DK845+430-+470路肩设计线下8-10m存在低阻异常区,岩溶较发育。

X隧道

隧道下伏基岩为灰岩夹炭质页岩地层,岩溶发育,施工中易发生涌水涌泥等突发灾害,应做好防护措施。隧道成洞后进行岩溶探测。
4. 主要施工措施

4.1超前预测预报和验证

预报可能存在的岩溶的位置、规模、发育方向、充填物情况。施工中采用超前综合物探、隧道基底地质钻孔和施工过程中的超前水平探孔作为主要预报措施。严格执行超前探水、放水的措施。

在富水段每个断面设4~5孔进行超前探水,探孔布置见下图。每次探水长度为30m,开挖25m,保留5m,然后再开始下循环的探水和开挖过程。在物探强烈异常区,则适当增加探水孔数量。

图6.2.1-1  探孔布置示意图

4.2隧道遇到各种溶洞的处理措施和施工方法

隧道施工中遇到溶洞地段时,首先要查明溶洞分布范围,类型情况,岩层的稳定程度,溶洞内填充物和地下水流情况等,分别采取截、引、堵、越、绕等措施进行处理和施工。

4.2.1拦截地表水

根据勘测资料和施工现场观测,当地表自然沟床,汇水洼地发现有溶穴、落水洞、漏斗、竖井等为隧道地下水补给来源,补给量随季节变化,则采用拦截地表水。如为自然沟槽,采用在溶穴、落水洞、漏斗、地表陷穴四周施作浆砌片石排水沟。如地表为一溶蚀封闭洼地,则可采用截水沟,泄水暗管,泄水暗管将水引到隧道渗泄区以外。

4.2.2引排地下

当隧道掘进遇到溶洞有流水时,宜排不宜堵,首先应查明水源,涌水量,流向及与隧道位置的关系,采取以排为主,截引相结合的措施常年流量大的采用开凿泄水将水排除洞外,流量小的可采用拦截引排将水引入隧道排水沟内,排出洞外。

4.2.2.1常年流量大的岩溶地下水,即隧道排水沟无法正常完全排走的水。

4.2.2.2隧道设有平行导坑:地下水出露在平导一侧,比较好处理,可自平导凿泄露水洞,将水引入平行导坑排走。当地下水出露在平行导坑的另一侧,则需将水排引到平行导坑一侧,再由平行导坑开凿至正洞的泄水洞将水引入平导排出至洞外。

 当地下水出露在平导另一侧,拱顶上部,或隧道拱顶以上时,可在拱顶以上设渡槽,横跨隧道,将水引至平导一侧由泄水洞排至平导。渡槽两端置于拱顶以上的岩帮上,然后用竖向暗沟,将水引至泄水洞,再引入平导,排出洞外。

当地下水出露在平导另一侧,拱顶至隧底标高,可采用竖向间沟或在隧道衬砌范围外用浆砌片石拦水墙拦截地下水,当地下水出露较高时用间沟,出露较低时用拦水墙,然后用暗沟或暗管将水引至平导一侧,再由泄水洞排往平导排至洞外。

4.2.2.3当隧道未设平行导坑时,其在隧道部位的处理方法,基本同有平行导坑,但泄水洞要选择适当位置将水排除至洞外。

4.2.2.4一般涌水即利用隧道排水沟能正常泄排走的水。在隧道施工中常遇到的是一般涌水。仍以引排为主,其处理方法是:涌水在隧道顶上部出露的,采用在衬砌范围以外,拱部设渡槽和墙部竖向暗沟,将水引至墙脚外侧,在衬砌边墙脚留一暗洞或理设钢管将水引入隧道排水沟,当涌水出露在边墙部位,在边墙衬砌以外可设竖向盲沟或暗沟、将水引至边墙脚外侧,在边墙衬砌时,墙脚留一暗洞或理管将水引入隧道排水沟排出洞外。

4.2.3堵填

4.2.3.1对已停止发育,径跨不大,无水或渗水较小量,可根据其与隧道相交的位置及其充填情况,采用浆砌石或砼回填封闭,并辅以适当的引排水。

(1)溶槽位于隧道拱部,横穿隧道且有水,但溶槽不大,有部份充填物。采用浆砌征石回填封堵拱顶,其宽度至拱脚外2m,并在涌水侧,作竖向暗沟或盲沟,将水引入隧道排水沟。

(2)溶洞们于隧道中部或一侧,仍采用浆砌片石封闭,渗水引入隧道排

(3)溶洞隧底部且较小时,仍采用浆砌片石或砼封闭。

4.2.3.2隧道穿过溶洞,下部为充填物,拱部以上空洞,可采用加强衬砌,拱顶以上设浆砌片石,浆砌片石以上设干砌片石封闭.如空洞过高,可视岩石破碎程度,对空穴岩壁可进行适当喷锚加固。

4.2.4跨越:

当溶洞较深时,不宜采用堵填封闭的方法,可采用梁、拱跨越,钽梁端或拱座要置于稳固可靠的基础上,在隧道施工中,以梁跨越较多,且施工较为方便。

 当隧道道边墙县空时,设钢筋砼或钢轨托梁通过,隧道底部以钢筋砼梁通过,易于施工,质量可靠。如宜珙铁路马蹄山隧道K61+780~K61+798段为一大溶液洞,隧道全断面位于溶洞内,且溶洞很深不宜回填。变更设计,两侧边墙下设38kg/m旧钢轨束钢筋砼托梁长16m通过。隧底设16m钢筋砼梁跨过。施工时托梁基础和桥台一起施工。

4.2.5施工中遇到特大和一时难以处理的溶洞。为使工程不陷入停顿,可以改线绕行通过溶洞或用迂回导坑绕过溶洞区,继续进行施工一面进行溶洞处理。如宜珙铁路轿顶山隧道,在距出口1600m,k58+320~+400遇到一特大溶洞,溶洞沿线路长达80余米,隧底面以上高25m,宽近60m,洞分四层,通道支洞错综迂回,其下有常年流水的暗河.处理十分困难,经设计院现场设计组变更设计在隧道内增设3个弯道,改线绕行,避开溶洞通过。

4.3施工工艺

4.3.1拦截地表水施工工艺

4.3.1.1截水沟和泄水沟施工工艺

测量溶蚀洼地绘水面积、调查落水洞的水量
 
设计截水(泄水)沟截面形式和大小和流水坡率标高

 
 测量放线,测放出水沟位置

  
用人工挖水沟,石方小炮爆破开挖

 
用人工砌筑截(泄)水沟

 

4.3.3.2泄水暗管施工工艺

测量放线
开挖沟槽
回填埋设的暗管
埋设暗管
预制暗管
4.3.2引排地下水工艺

4.3.2.1拱顶横向排水渡槽:

搭设脚手架及支架并将水引至渡槽外侧
 
 处理、加固岩帮设置渡槽两端的基岩

 
 立 渡 槽 底 槽

  
制 作 模 型

 
弯 制 钢 筋

 
 灌 注 底 板 砼

 
 绑扎渡槽底板钢筋、立底板外模

 
 立内模、绑扎渡槽侧墙钢筋

 
立外模、灌筑侧墙砼、外模随砼灌筑逐渐加高
 
养生、折内模
 
 将水引入渡槽

 
 拆除外模和支架、脚手架

 
竖向暗沟,分段自下向上灌注,先于渡槽灌注完毕。
4.3.2.2泄水洞施工工艺,泄水洞开挖,采用人工手持风动凿岩机钻孔,爆破开挖,人工翻碴至平行导坑,或人力车运输至洞外,其工艺流程如下:

测量放线、布置炮孔
 
钻 孔 、爆 破

 
通 风 、出 碴

  
往 复 循 环 至 贯 通

 
开挖一段后、支护衬砌
4.3.2.3暗沟施工工艺

测 放 暗 沟 位 置

 
 开挖、修凿、检查暗沟断面

 
立下节暗沟模型
  
 灌注下节暗沟砼

 
拆 除 下 节 内 模

 
立 上 节 模 型

 
养 生 拆 模

 
灌 注 上 节 砼

4.3.3回填封闭:一般浆砌片石或灌注砼常规方法

4.3.4边墙跨越托梁施工工艺

变更设计、确定托梁形式和结构布筋
 
两端基础处理和加固可与桥台同时施工处理
 
搭设支承架立底模
  
放置旧钢轨和绑扎钢筋
 
灌注托梁砼
 
养 生 拆 模

 
灌注边墙砼(边墙砼也可同托梁砼一起灌注)

4.3.5隧底部跨越桥梁施工工艺

变更设计、确定桥梁结构形式
 
测 量 放 线

 
桥台基础开挖(与托梁基础一起施工)

  
搭设浇筑梁部支架、立底模
 
桥 台 浇 筑

 
绑扎梁部钢筋和立侧模板
 
灌 注 梁 部 砼

 
养生 、拆模

文档

隧道施工中岩溶地层处理方案

岩溶地段隧道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XX隧道、YY隧道、ZZ隧道设计图;(2)《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3)《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4)《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6)集团公司及公司相关管理制度“中铁XX程[2009]28号文”。2.工程概况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江西段站前工程XX标X工区共3座隧道,总长1878m,隧道概况见表2-1隧道概况表。表2-1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