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必须/必需:前者副词,后跟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后者动词,作谓语,还可作定语。
2.辨别/鉴别:前者指分辨、区别;后者指通过审察而确定事物的性质或特征。
3.度过/渡过:前者通常用于时间方面,如青年时代、季节、节日、岁月等;后者常用于江河、海,或通过困难、难关、危机等。
4.遏止/遏制:前者着重于“止”,通常用于战争、进攻、等;后者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对象通常是情绪、敌人或某种力量,常带宾语。
5.妨碍/妨害:前者着重指造成一定障碍,程度较轻;后者着重指有损害,程度较重。
6.考查/考察:前者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检查、衡量,对象通常是人们的行为;后者指通过观察、调查来研究事物的或问题的本质,对象通常是客观事物,如山川、地质、工程等,有时是人,如干部等。
7.截止/截至:前者指(到一定期限)停止,不及物动词;后者截止到(某个时候)。
8.不免/难免:不免指免不了,后面只跟肯定形式;难免指不容易避免,后面可以跟否定词。
9.窜改/篡改:前者的对象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如成语、文件、文章、古书等;后者的对象多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如理论、、学说、历史等,尤其强调用作假的手段改动。
10.反映/反应:反映主要有两种用法,一表现客观事物的实质,二把情况告诉有关的人或部门;反映的用法也有两种,一指人或物针对某种影响而产生相应的活动,二指化学反应。
11.分辨/分辩:前者是辨别、区分,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上区别;后者是辩白、辩解,指用言辞论证以说服别人。
12.会合/汇合:二者都表示聚集,但“会合”含有相见、见面的意思;“汇合”多指水流的聚集。
13.权利/权力:前者指公民享受的,跟“义务”相对;后者一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二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如行使大会的权力。
14.侦察/侦查:潜在合用于军事,指为了弄清敌情、地形等而进行活动;后者用于机关,指为了确定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而进行的调查。
15.启用/起用:前者指开始使用(机关印信等);后者指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
16.熟悉/熟习:前者指知道得清楚、详细,含义较广,对象是个体的人事或抽象的事理;后者指了解得深透而熟练、习用,对象常是技艺、语言、知识等,如“他熟习果树栽培技术。
17.中止/终止:前者指做事中途停止;后者指结束、停止。
18.沟通/勾通:前者指互相通连,中性词;后者指暗中勾结,贬义词。
19.履行/实行:前者的对象常是条约、合同、义务、手续、职责等;后者的对象是计划、路线、决议、原则等。
20.启示/启事:前者是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可作动词、名词;后者是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只作名词,如征稿启事。
21.融化/溶化/熔化:溶化有两个用法,一是指糖、盐等固体物质均匀地分布在某种液体中成为溶液,二是指冰雪化成水;融化一般只指冰雪变成水,在这个用法上,融化与溶化通用,但融化比溶化更常用,一些比喻用法,如“我的整个身心都融化在那醉人的乐曲中”,就不宜用溶化;熔化指固体物质加热后变成液体。
22.施行/实行:“施行”有两种用法,一是相当于“实施、执行”,指法令、规章等公布后发生效力;一是指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如“施行心脏手术”;“实行”是用行动来实现纲领、、计划等。
23.以至/以致:以至一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二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承接上文的条件,引出下文的结果,往往是较好的结果;以致表示所引出的结果多是不好的或不如意的。
24.祛除/驱除:前者指除去(疾病、疑惧或邪魔等);后者指赶走、除掉。
25.流传/留传:前者指(故事、消息等)传下来或传播开;后者指遗留下来给后代。
26.推托/推脱:前者专指借故拒绝,后常带上托词或拒绝的原因,如“她推托嗓子坏了,怎么也不肯唱”;后者着重指摆脱、开脱,使与已无关,多指责任、问题等。
27.简洁/简捷:前者指干净,没有多余的话,简明扼要;后者指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
28.暴发/爆发:前者一指突然发财或得利(多含贬义),二指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后者一特指火山爆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