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也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随着我国劳动人事制度和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等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这让即将毕业的我们十分担心,教育部近日发出通知称当前,国内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全社会宏观就业压力增大。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另外通知显示,为了实现2013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实现就业人数持续增加,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
关于目前我国就业形势的基本判断,最主要原因就是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人员的数量巨大。中国是人口大国,拥有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就业问题是一项十分繁重、艰巨、紧迫的任务。据统计今年,中国将有611万名研究生、大学本专科学生毕业。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210万,可预计2013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而09年这一特殊的年间我们不仅遭遇到了金融危机的重创,还经历了刻苦铭心的雪灾、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下,2013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之前,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一方面我国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企业萎缩明显,企业校园招聘也相应畏缩。往年10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由于遭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 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这给学生就业客观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二.2013年就业现状:1.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随着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现在就业形势开始冲击传统观念,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迫于就业压力,渐渐地“不重学历重技术”,“不选本科选专科”。从目前很多高分考生开始选高职来看,说明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改变。在本科院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市场化,更符合当前就业形势,为专科层次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近期特别是今年以来人们更加不注重学历的,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了学技术,或是直接就业。
2.热门专业与需求形式:
从2013年5月中旬毕业生行业就业情况来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五大行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其中,制造业是目前吸纳毕业生最多的行业,本科学历各年度比例分别占到29.98%、29.10%和43.29%,专科学历各年度比例分别占至41.33%、43.55%和56.37%。
三:就业态度分析
首先,现在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较高,觉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还要稳定,这样就给毕业生很多的压力。大部份学生把考公务员当和事业单位当作唯一选择,宁可有业不就。加之学生对自己认识过高,在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学生希望每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工作时间不超过5天,还要提供住宿条件,这样就无形缩小了就业范围。
其次,大多数毕业生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而实际上,我国就业市场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业,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无疑又缩小了自己的就业范围
再次,大多数人不敢创业,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极少数毕业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
分析总结
针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以上分析总结我认为,对于高校毕业生,一方面要从自身出发,完善知识技能,练好“内功”。将自己的学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努力成为复合型优秀人才,提升自身竞争力,以适应社会多层次的需求。一些大学生对自身定位和职业的期望普遍偏高,“眼高手低、急功近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要放平心态,对自己的兴趣有清晰的认识,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能干什么,才能少走弯路,避免择业盲从盲动。要转变观念,树立“先就业,再谈发展”的观念。另一方面比较重要的是
各级和社会各界能对届毕业大学生增加信心并积极给他们提供展示平台
,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业问题,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在毕业后用于创业实践,用于市场开拓,才是实现大学生就业和我过市场经济进步的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