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 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
2. 初步掌握算法的表示方法。
3. 理解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基本模式。
教材分析:
算法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要和前几节形成一体,所以在教学中建议在以上几节的基础上提出算法的概念,引出算法执行的三种基本模式。然后将以前的问题深化为适用到选择模式和循环模式的问题,再次将算法以流程图方式表示。对于三种基本模式只作简单了解,不进行程序实例分析,也不要展开讨论或深入探讨。
教学方法:教授法为主
教学过程:
1、引入:
在确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如何把解题方法转换成计算机能完成的操作步骤呢?如上面“用铁丝制作一个矩形框”示意性程序中的一系列步骤,这些步骤能清楚的反映解题方法的一步步“怎么做”的过程,这些处理步骤的全体就构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算法。
2、算法的基本概念
算法:能清楚地反映解题方法一步步“怎么做”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叫算法。
简单的说,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经常要用到算法,只是通常不用算法这个词罢了。例如乐谱是乐队指挥和演奏的算法;菜谱是厨师做菜的算法等等。
算法的特征:(分析“用铁丝制作一个矩形框”示意性程序,介绍算法特征,简单快速带过)
有穷性:不论方程有无根,最多只要执行11个操作步骤,广义的说,操作步骤的数量或能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全部操作,如果要让计算机运行几十年才能完成的算法肯定不是一个有效的算法。
确定性:每个步骤必须有确切的含义,而不是含糊的、模棱两可的。如L/正整数,但正整数不知道具体的数是不行的。
能行性:每一个步骤都要足够简单,是实际能做的,在非常断的时间内可完成。
有0个或多个输入:如例子中要输入长度L和面积S,以便建立算法的初始状态
有1个或多个输出:算法的目的是用来求解问题,问题的结果应以一定的方式输出。如方程的根有几种结果,即使无解也要有提示输出。
3、算法的表示方法
(重点介绍算法的表示——流程图,可采用教材中的两个例子,分析两个流程图后,可让学生通过执行“算法执行过程体验”,复习巩固所学算法表示知识。)
算法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描述,流程图是一种比较直观易用的、用图形来描述算法的方法。
介绍流程图中的符号的用途
4、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基本模式
算法的执行流程是指算法中各个处理步骤的执行次序和模式。通常算法中含有三种基本模式:顺序、选择和循环。
(1)顺序模式:一个步骤完成后,顺序执行紧跟着的下个处理步骤。如电视节目,按先后顺序直线下来。
(2)选择模式:根据情况的不同,在预定的两个模式中,选择一个合理的步骤执行
如根据天气情况,选择体育课场地问题。
(3)循环模式:对某个情况e进行判断,当结果为真时,执行处理步骤step,然后再次判断这个情况e,当结果为真是,再次执行步骤step,并继续判断情况e。总是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判断的结果为假。
5、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算法的概念,用流程图的方法描述算法,最后还简单的学习了算法的三种基本模式:顺序、选择、循环。
6、练习:
体验:page 11 实践体验
7、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