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为例
金贵朝 费骥慧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2)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学院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的改革实践为例,提出了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方案。
关键词:学院;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95(2010)04-0154-02
收稿日期:2010-06-17
作者简介:金贵朝(1980-),男,浙江磐安人,从事计算机应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方向的研究。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创新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探索,其人才培养定位已基本形成共识,就是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为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切合学院特点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也是学院内涵建设的必然选择。
一、当前学院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不尽完善
学院在建设初期,其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往往照搬于母体,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虽有所改革,但还是基本延续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素质培养的问题比较突出[1];实践教学单元弱小、零碎、分散、学时不足,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相对性;实验教学项目多以演示型、验证型和单科性实验为主,缺少综合、设计型实验;实践教学内容滞后,往往是从理论到理论,缺乏从事或者解决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训练,无法满足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实践教学资源相对不足
学院主要通过民办力量办学,招生规模大,经费相对紧张,这使得其在实验场地、仪器设备、实习实训基地、图书资料等方面的资源与公办高校相比显得相对不足。对此,许多学院不得不通过缩减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和学时的方式来保证日常教学的正常运行,从而导致学生实践训练不足,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三)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匮乏
由于学院的办学特殊性,一方面,自编师资主要由青年教师组成,其大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指导实践教学的效果不太理想;另一方面,外聘教师虽然占了不小的比例,但这些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参差不齐,且人员流动性较大,难以管理。另外,在引进教师时,由于过多强调学历、职称等条件,无形中也弱化了对实践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的要求,引进的教师达不到“双师”标准。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的优劣,已经成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瓶颈。
二、学院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针对以上学院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构建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符合自身特点的“一体化、分阶段、开放式”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实验、学年论文(设计)、实训、实习以及
毕业设计(论文)五大模块
(一)学年论文(设计)
学年论文(设计)是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及其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学年论文(设计)选题(材)应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难易度适当,工作量适度,开展类型可灵活多样,各类实验研究、文献综述、调查报告、课程设计、艺术作品创作等均可作为学生学年论文(设计)的形式,其成果可以是论文、设计说明书、艺术创作文案等。
专业技能,是指学生从事本专业领域相关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包括专业单项技能和专业综合实训。对此,学院特别增设了专业综合实训环节(共13周)。所谓专业综合实训,是指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应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在真实或仿真模拟的现场操作环境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多种实验原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根本宗旨的综合性课程。它整合了专业单项实验中的知识和技能,融合了各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是专业基础理论在实践应用层面上的大会战。
2005-2006学年,学院率先在电子商务专业进行了专业综合实训试点。2007年9月,各专业综合实训全面展开,到目前为止,已顺利开展了三届,取得了预期的成效;通过提炼各专业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推动各专业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定位;通过综合实训的实施,促进了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培养学生学会处理实际工作中所遇问题的初步方法,掌握基本的职业能力,搭建了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网际快车”。
(二)创新创业能力实训创新、创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创新、创业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对此,学院先后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开发与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和学科竞赛委员会,一方面加强学科竞赛的组织与领导,逐步拓宽校内外学科竞赛渠道和参与面;另一方面采用创业立项的形式,成立创业团队,组建模拟公司,开展创业实践训练。学院还专门设置了创业课程,以加强创业指导。通过搭建学生科研、学科竞赛、创业等服务平台,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培养。
三、学院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为保证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要求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促使实践教学规范、有序的开展,我们认为,学院应从思
155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in Independent College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Qianjiang College as an example
Jin Gui-chao, Fei Ji-hui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Qianjiang College, Hangzhou Zhejiang,310012,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the independent Institute of Problems of teaching and the Qiantang River in Hangzhou Normal College of the reform as an example, proposed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application" Undergraduate Training target practice teaching under the content system,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ideas and programs.
Keywords: Independent Institute; applied talents;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quality assurance [责任编辑:李 微]
想建设、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质量标准与监控体系建设等方面来构建实践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一)思想建设:统一认识
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提升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同时也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学院对实践教学的重视还仅停留在嘴上,或者说仅停留在潜意识层面,并未付诸实践。一方面表现在学院上没有体现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扶持、甚至倾斜;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对实践教学的不够重视,对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要求不严。因此,学院要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统一认识,形成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的良好氛围,使全体师生都成为实践教学的参与者、监控者和评价者,形成一种内化到教师内心的质量共识和自觉行为。
(二)硬件条件建设:数量与效率并重
实验场地、仪器设备、实习基地等硬件条件是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对此,一是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学院每年组织制订实验室建设计划,并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新建、改建实验室、以及仪器设备添置;与此同时,加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经费投入和管理力度,实现每个专业都有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二是提高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率,通过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提高实习基地合作层次等途径,为各专业的实践教学、课外训练、教师实践技能培训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
(三)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双师型”师资培养
构建和实施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队伍是否过硬,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对此,一是引进人才,唯才是用。在人才引进方面,对于具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和较强指导能力的教师可适当放宽对其学历、职称的要求;同时,发挥学院在用人制度上比较灵活性的优势,外聘在职或离退休的管理、技术骨干,对学院实践教学给予指导和服务。二是培养人才,提升师资水平。在人才培养方面,可采取多种措施有计划地安排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参与一线企业生
产实践、岗位训练、科学研究。要求专业理论教师限期通过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考试,并定期接受相关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三是选拔人才,树立优师典范。通过“实践教学优秀教师”评选等活动,树立优师典范,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提供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环境。
(四)质量标准与监控体系建设:加强过程监控与管理
由于实践教学涉及面大、教学内容和形式复杂多样、制约因素多,导致实践教学环节的可控性弱,教学质量表现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对此,我们提出构建科学而又具可操作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包括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学生学习质量的监控和管理部门管理质量的监控以及建立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学院于2007年制定了《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之后,又专门针对实验教学制订了教学质量标准,对指导教师、学生、实验员以及管理部门均提出具体的要求和规范。
四、结束语
几年来,钱江学院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道路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一体化、分阶段、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及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运行过程中逐步调整和完善,促进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才能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曾小彬.试论经济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1-4.
[2]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5(11):67-68.
[3]蔡小忠,郝玉英.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综合实训探微[J].杭州研究,2008(2):183-186.
[4]李勇军,李立明,尹新.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几点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9):2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