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内科学教学大纲A1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05:11:59
文档

内科学教学大纲A1

《内科学A1》课程教学大纲MedicineTeachingProgram课程编号:内科学A1学时:104学分:6.5分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急诊医学、临床医改班、临床医学(放射医学方向)、妇幼方向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外科总论与手术学、诊断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内科学作为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重点论述人体各个系统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内科学作为医学教育的教材,其目的是引导一学生在已经掌握的基础医学、临床前期学
推荐度:
导读《内科学A1》课程教学大纲MedicineTeachingProgram课程编号:内科学A1学时:104学分:6.5分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急诊医学、临床医改班、临床医学(放射医学方向)、妇幼方向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外科总论与手术学、诊断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内科学作为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重点论述人体各个系统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内科学作为医学教育的教材,其目的是引导一学生在已经掌握的基础医学、临床前期学
《内科学A1》课程教学大纲

   Medicine Teaching Program

课程编号:内科学A1

学    时:104           学分:6.5分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急诊医学、临床医改班、

临床医学(放射医学方向)、妇幼方向

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外科总论与手术学、诊断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内科学作为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重点论述人体各个系统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内科学作为医学教育的教材,其目的是引导一学生在已经掌握的基础医学、临床前期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从理论走向实践、从书本走向临床,帮助医学生掌握为患者掌握诊治疾病的本领。内科教学的任务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内科常见多发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并将诊断学与内科学的知识融汇贯通。培养学生树立疾病的整体观概念,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为今后从事内科工作或其他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理论授课与临床见习,使学生比较系统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内科常见的危重病症的抢救知识与技能,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

第二章  循环系统疾病

(一)心力衰竭(2学时)

1.基本内容:

(1)心力衰竭的定义和病因:介绍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死亡率、治疗现状及病因疾病谱变化。

(2)心力衰竭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及各种代偿机制和神经内分泌变化。

(3)心力衰竭的分类和分期:左、右心功能不全、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NYHA分级以及心力衰竭的ABCD分期。

(4)左心功能不全和右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5)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强调心力衰竭是主要通过症状和体征作出的病理生理诊断,应尽可能查明心力衰竭的病因诊断。左心衰竭主要与肺部疾病、肺功能不全相等鉴别;右心衰竭主要与慢性心包填塞、肝硬化、肾炎等相鉴别。

(6)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原则和方法:基础病因及诱因治疗;药物治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等,尤其是目前有关神经内分泌调节的治疗进展和洋地黄类药物的适应征,禁忌征及洋地黄中毒表现。

(7)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舒张性心力衰竭常见病因、诊断要点及基本治疗原则。

(8)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抢救措施:重点讲解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和抢救措施,注意与支气管哮喘鉴别。

2.基本教学要求:

(1)掌握心力衰竭的分期与分级;掌握各类心力衰竭(左、右心衰,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掌握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抢救措施。

(2)熟悉: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诱因及病理生理机制。

(3)了解:心力衰竭治疗的最新进展及顽固性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诱因及病理生理机制;

(2)心力衰竭的分期与分级;各类心力衰竭(左、右心衰,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收缩

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

(3)心力衰竭治疗的最新进展及顽固性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

难点:

(1)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诱因及病理生理机制;

(2)心力衰竭治疗的最新进展及顽固性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和治疗。

4.教学建议:

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结合临床病例并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讲解。

(二)心律失常(4学时)

1.基本内容:

(1)心律失常的定义: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顺序的异常。

(2)心律失常的分类: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诱因及临床表现。

(3)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诊断及临床意义: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心动过速、扑动、颤动、传导阻滞等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和临床表现;诊断强调心电图可以基本确诊心律失常,但应尽可能查明病因和诱因。

(4)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临床应用:临床常见抗心律失常药药物的分类,以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电生理效应作为分类依据将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为Ⅰ、Ⅱ、Ⅲ、Ⅳ共四大类;临床常见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适应症、不良反应、常用剂量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及主要排泄途径。

(5)常见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和起搏器治疗;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强调心律失常的病因治疗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6)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进展和介入以及手术治疗。

2.基本教学要求:

(1)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诊断及临床意义;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

(2)熟悉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临床应用;熟悉心律失常的定义和心律失常的分类、病因及发生机理; 

(3)了解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进展和介入以及手术治疗。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心律失常的定义;

(2)心律失常的分类、病因及发病机理;

(3)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诊断及临床意义;

(4)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临床应用;

(5)常见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

(6)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进展和介入以及手术治疗。

难点:

(1)心律失常的分类、病因及发病机理;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和诊断;

(2)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进展和介入以及手术治疗。

4.教学建议

列表对比各种心律失常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特点;

尽可能通过多媒体图示心电图结合临床病例讲解各种心律失常。

(三)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2学时)

1.基本内容:

(1)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的定义;

(2)心脏骤停的病因和病理生理特征;

(3)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和诊断:重点讲解心脏骤停的诊断依据;

(4)心肺复苏和基本生命支持方法:常用药物和治疗原则;

(5)电除颤方法:同步和非同步电复律。

2.基本教学要求:

(1)掌握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的定义;掌握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心肺复苏和基本生命支持方法。

(2)熟悉心脏骤停的药物治疗和电除颤方法。

(3)了解心脏骤停的病因,病理生理特征。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的定义;

(2)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3)心肺复苏和基本生命支持方法。

难点:

(1)心脏骤停的病因,病理生理特征;

(2)心肺复苏和基本生命支持方法。

4.教学建议:

     结合临床病例和人体模型操作讲解心肺复苏。

(四)原发性高血压(2学时)

1.基本内容:

(1)高血压的分类及定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2)原发性高血压的流行病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

(3)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一般表现和并发症(心、脑、肾、血管)及高血压急症表现,强调并发症的危害性;

(4)原发性高血压的分级和危险分层;

(5)降压治疗的目的和治疗原则:重点讲解降压药物治疗;

(6)降压药物的分类、特点、副作用以及临床个体化选择和降压目标:一线降压药物的选择和应用,强调终生治疗的重要性;

(7)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类型及诊断方法:重点讲解同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疾病特点和诊断方法;

(8)高血压急症的诊断及处理:不同高血压急性的诊断和治疗。

2.基本教学要求:

(1)掌握高血压的分类及定义;掌握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诊断、分级和危险分层;掌握常用降压药物的分类、特点、副作用以及临床个体化选择和降压目标;

(2)熟悉: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类型及诊断方法;

(3)了解原发性高血压的流行病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了解高血压急症诊断及处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高血压的分类及定义;

(2)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3)原发性高血压的分级和危险分层;

(4)降压治疗的目的和治疗原则;

(5)降压药物的分类、特点、副作用以及临床个体化选择和降压目标;

(6)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类型及诊断方法。

难点:

(1)降压药物的临床个体化选择和降压目标;

(2)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类型及诊断方法;

(3)高血压急症的诊断及处理。

4.教学建议:

结合具体临床病例讲解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个体化治疗;

列表对比各种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五)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学时)

1.基本内容:

(1)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防治原则:一般讲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

(2)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介绍冠心病的各级预防措施;冠心病的临床分型和定义:重点讲解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定义及病理特点和病理生理机制。

(3)心绞痛的分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重点讲解典型心绞痛的特点,心电图表现及其他辅助检查;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依据和主要鉴别诊断,介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冠脉造影检查;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心绞痛发作期及稳定期的治疗。

(4)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抢救治疗原则: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重点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胸痛特点、心电图动态改变、心肌坏死血清标志物等辅助检查;重点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重点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措施:止痛、再灌注治疗、处理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或休克等并发情况,尤其是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包括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5)介绍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进展。

2.基本教学要求:

(1)掌握冠心病的临床分型和定义;心绞痛的分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掌握心绞痛的分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抢救治疗原则;掌握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包括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2)熟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

(3)了解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防治原则;了解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进展。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冠心病的临床分型和定义;

(2)心绞痛的分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

(3)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抢救治疗原则;

(4)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概念和病理生理机制;

(5)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包括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6)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进展。

难点:

(1)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抢救治疗原则;

(2)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概念和病理生理机制;

(3)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治疗以及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进展。

4.教学建议:

结合临床病例和多媒体图片和影像学讲解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六)心脏瓣膜病(2学时)

1.基本内容:

(1)二尖瓣狭窄的流行病学概况、病因、病理、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的病因为风湿热;重点讲解二尖瓣狭窄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对心脏的影响。

(2)二尖瓣狭窄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原则:重点讲解二尖瓣狭窄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变化,心脏B超为确诊依据;讲解二尖瓣狭窄常见并发症;讲解二尖瓣狭窄的治疗原则,药物治疗疗效有限,强调早期介入或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同时加强风湿活动的预防。

(3)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流行病学概况、病因、病理、病理生理机制:重点讲解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因和病理;重点讲解二尖瓣关闭不全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对心脏的影响。

(4)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原则:重点讲解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变化,心脏B超为确诊依据;讲解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常见并发症和治疗,强调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5)主动脉瓣狭窄的流行病学概况、病因、病理、病理生理机制:讲解主动脉瓣狭窄的病因和病理;重点讲解主动脉瓣狭窄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对心脏的影响。

(6)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原则:重点讲解主动脉瓣狭窄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变化,心脏B超为确诊依据,注意与主动脉瓣上或主动脉瓣下狭窄的鉴别;讲解主动脉瓣狭窄的并发症和治疗,强调介入治疗应用范围局限,人工瓣膜置换术可明显改善预后。

(7)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流行病学概况、病因、病理、病理生理机制:讲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因包括主动脉瓣和(或)主动脉根部疾病;重点讲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对心脏的影响。

(8)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原则:讲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并发症和治疗,强调外科治疗为根本措施;

(9)三尖瓣、肺动脉瓣与联合瓣膜病的流行病学概况、病因、病理生理特点;

(10)三尖瓣、肺动脉瓣与联合瓣膜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基本教学要求:

(1)掌握二尖瓣狭窄和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原则;掌握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原则。

(2)熟悉:三尖瓣、肺动脉瓣与联合瓣膜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3)了解心脏瓣膜病的流行病学概况、病因、病理、病理生理机制;了解心脏瓣膜病的手术和介入治疗适应症和禁忌症。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二尖瓣狭窄和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原则;

(2)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原则。

难点:

(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原则;

(2)心脏瓣膜病的手术和介入治疗适应症和禁忌症。

4.教学建议

列表对比各种瓣膜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

结合具体临床病例,通过多媒体,如播放各种心脏瓣膜病杂音帮助理解掌握各种心脏瓣膜病。

                       

(七) 心血管的介入诊断及治疗(2学时)

1.基本内容:

(1)常见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及其适应症和禁忌症;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及其适应症和禁忌症;

(3)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及其适应症和禁忌症;

(4)主动脉支架植入术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及其适应症和禁忌症;

(5)介绍心血管疾病介入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

2.基本教学要求:

(1)熟悉常见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熟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及相关适应症和禁忌症。

(2)了解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及其适应症、禁忌症和疗效;了解主动脉支架植入术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及其适应症、禁忌症和疗效;了解心血管疾病介入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常见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及其适应症和禁忌症;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及其适应症和禁忌症。

难点:

(1)常见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及其适应症和禁忌症;

(2)心血管疾病介入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

4.教学建议:

结合临床具体病例及多媒体展示讲解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疗效。

 

(八) 感染性心内膜炎(2学时)

1.基本内容:

(1)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病理和发病机制:讲解自体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分类、病因、病理和发病机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3/4有基础心脏病,感染菌多为草绿色链球菌;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累及正常心瓣膜,感染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2)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并发症:重点讲解自体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感染中毒症状及感染非特异性症状、心脏杂音、栓塞表现。

(3)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方法: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实验室检查,强调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对确诊的意义;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的主要和次要标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包括抗微生物和外科治疗。

(4)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点和治疗。

2.基本教学要求:

(1)掌握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并发症;掌握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方法。

(2)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病理和发病机制。

(3)了解: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点和治疗。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并发症;

(2)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

(3)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难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及治疗原则及方法。

4.教学建议:

结合临床病例讲解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和治疗。

(九)心肌病(原发性)(1学时)

1.基本内容:

(1)心肌病的定义和分类:心肌病是指伴有心肌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心肌病根据病理生理学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型心肌病及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

(2)扩张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肥厚性心肌病、型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4)各类特异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酒精性心肌病、围生期心肌病、药物性心肌病和克山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2.基本教学要求:

(1)掌握扩张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2)熟悉肥厚性心肌病、型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3)了解心肌病的定义、分类;了解各类特异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扩张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2)肥厚性心肌病、型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难点:各类心肌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4.教学建议

列表对比各种特异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

结合多媒体心脏彩超图片和临床病例讲解各型心肌病。

(十)心肌炎(1学时)

1.基本内容:

(1)心肌炎的分类和病因;

(2)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重点讲解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参考标准。 

2.基本教学要求:

(1)掌握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2)熟悉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原则。

(3)了解心肌炎的分类和病因;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

难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

4.教学建议:

结合临床病例讲解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

(十一)心包疾病(2学时)

1.基本内容:

(1)急性心包炎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重点讲解五种常见心包炎的鉴别和治疗。

(2)缩窄性心包炎的病因、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重点讲解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与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结核性腹膜炎的鉴别。

2.基本教学要求:

(1)掌握缩窄性心包炎的病因、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

(2)熟悉急性心包炎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熟悉缩窄性心包炎的治疗原则。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难点: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

4.教学建议:

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及多媒体图片讲解缩窄性心包炎的病理特征和临床表现。

         执笔人:杨军    系室审核人:吴洁。

文档

内科学教学大纲A1

《内科学A1》课程教学大纲MedicineTeachingProgram课程编号:内科学A1学时:104学分:6.5分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急诊医学、临床医改班、临床医学(放射医学方向)、妇幼方向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外科总论与手术学、诊断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内科学作为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重点论述人体各个系统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内科学作为医学教育的教材,其目的是引导一学生在已经掌握的基础医学、临床前期学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