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施工准备
1材料
选用的油漆产品应符合设计要求。油漆种类常用的有:铁红环氧酯底漆、环氧富锌底漆、环氧云铁中间漆、醇酸面漆、环氧面漆、聚氨酯面漆、各种稀释剂等。油漆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指标的规定,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
2 主要机具:
喷漆、喷漆气泵、胶管、铲刀、打磨器、砂布、钢丝刷、油漆小桶、刷子等。
3 作业条件:
1)涂装前工件的前道工序都应已完成,经过检查验收,符合设计要求。
3)防腐涂装作业场地应有安全防护措施,有防火和通风措施,防止发生火灾和人员中毒事故。
4)一般情况下,涂装施工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0℃,相对湿度应不大于85%,被涂物表面温度应高于露点3℃。
5)在0℃以下进行涂装施工时,油漆应在有采暖条件的室内升温后再使用。
6)雨、雪、雾天及风力超过4级时,禁止室外施工。被涂物表面如有结露不许施工。
7)涂装及干燥过程中,漆膜禁止在烈日下暴晒。被涂物表面温度不得超过60℃。
8)施工区域必须空气流通。涂装及漆膜干燥过程中,周围环境禁止有粉尘及其它飞扬的异物。
二、操作工艺
1 工艺流程:
表面清理→底漆涂装→面漆涂装→检查验收
2 表面清理:
1)油漆涂刷前,应将需涂装部位的铁锈、焊缝药皮、焊接飞溅物、油污、尘土等杂物清理干净。
2)需要打磨的地方要用动力工具打磨平整,达到st3级。
3)表面清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涂层质量的好坏。
3施工要求
1)涂装时应严格遵守各种涂料对温度、湿度、重涂间隔时间、调配方法等有关规定。
2)涂料出现胶化、结块等变质现象,应禁止使用。
3)被涂物的棱、角、沟、槽及装配后的阴影部位应预先刷涂,然后再进行整体喷涂。
4)在焊后和装配后无法涂漆的零、部件或部位,应在焊接和装配前涂漆。
5) 两种不同颜色的涂层交界处,界限应明显整齐。
6)两个经常拆装的零件,其连接处的油漆接触面应平整,缝线明显,不得出现崩落、界限不分或漆成一片等现象。
7)被涂物表面凸凹不平或磕、碰、划、伤等缺陷影响油漆外观质量时,应涂刮腻子,填平、打磨平整光滑后涂漆。
8)不密封梁内部需涂漆时,应在形成“π”型梁状态时涂漆。
9)产品最后一遍面漆原则上应在总装试车合格后进行。
10)损坏的漆膜应进行修补,修补面应进行表面处理,与周围的涂层搭接宽度不少于50mm(或损坏面积较小时,修补的面积应比被破坏的面积大一倍以上)。修补应按规定层次进行,补涂部位的颜色、涂层厚度与周围涂层厚度一致。
11)涂漆前应对产品不涂装的部位进行遮挡,以防漆雾污染。
4涂漆方法
4.1刷涂
1)控制油漆的粘度、稠度、稀度,兑制时应充分的搅拌,使油 漆色泽、粘度均匀一致。
2)刷漆时应根据粘度,合理选用形状、大小、长度合适的刷子。 粘度高的用短毛刷。粘度低的用长毛刷。涂刷平面用长毛板刷或圆刷, 棱角、沟槽、洞孔用歪把刷。无法刷涂的部位用小型喷喷涂。
3)刷油漆时,刷子所蘸油漆量约为刷毛长的三分之一,然后按先难后易、先斜后直、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顺序涂刷。
4)每一遍油漆的纹理,应与前一道油漆纹理垂直交叉。
5)涂刷后或暂时中断刷涂时油刷应在规定的溶剂中摆洗干净。
4.2滚涂
滚涂油漆与刷涂油漆方法相同。
4.3喷涂
1)高压喷涂时工作压力应保持在(4~6)kg/cm2之间。待压力升到定值时,检查高压设备过滤器、软管接头、喷等部位有无泄漏现象。
2)喷涂时应根据工件大小油漆粘度、温度,合理选用口径不同的喷嘴进行调压试喷。以确定符合涂装质量的粘度、雾化效果和理想的膜厚。
3)喷涂时喷嘴与工件之间距离保持在300mm~400mm为宜,喷出的漆流尽量垂直于物件表面,手臂以(10~12)m/min速度均匀移动。每个喷涂条带应在前一个喷涂条带上重叠三分之一宽度。
4)喷涂结束后,用溶剂循环清洗喷涂设备将剩余油漆排净。
5产品特殊部位及部件的涂漆技术要求
1)用高强螺栓连接的摩擦表面,摩擦系数μ≤0.35的产品在出厂时,保持一层完整无损的无机锌预处理底漆;摩擦系数μ≥0.35时,出厂前需对其表面进行二次喷砂,达到Sa2.5级,经检验合格后涂过氯乙烯可剥漆两层,中间夹一层纱布,以增强可剥性。
2)制动器的制动轮圆周表面,试车后涂过氯乙烯可剥漆。
3)铆接、螺栓连接件相互接触的表面,在连接前应涂厚度30 μm~40μm防锈底漆。搭接边缘应用油漆、腻子或粘结剂封闭。
4)不封闭的箱型结构内表面,溜槽、漏斗、衬板内表面,平衡重箱内表面、安全罩内表面、涂厚度60μm~80μm防锈底漆。
5)铸锻件表面喷砂经检验合格后涂无机锌预处理底漆防锈。
6)不易喷砂的薄板、型材,酸洗后需涂产品规定的底漆。
7)车辆转向架(侧梁、车轮、轮轴等)如有特殊要求涂清油或清漆一遍。
6 一般情况下,下列产品部位及部件不涂装:
1)与混凝土接触或埋入混凝土部位(或部件)及紧贴耐火材料的部位;
2)全封闭的箱型结构件内表面;
3) 机械加工滚动、滑动、转动的配合面,工作面,摩檫面等;
4)不锈钢件;
5) 钢丝绳、地脚螺栓及底板;
6) 电镀表面、有色金属件;
7) 塑料及橡胶制品件;
8) 钢轨踏面、垫片、法兰内表面;
9) 机电配套件装置表面。
三、涂层检查与验收:
1 漆膜厚度
施工时,经常用漆膜测厚仪测定漆膜厚度,准确控制干膜厚度。
2漆膜实干的检查
用拇指在漆膜上按,如在漆膜上未留下拇指压出的凹痕,则表示漆膜已实际干燥。
3外观检查
底漆、中间漆不允许有针孔、气泡、裂纹、脱落、咬底、渗色、不盖底、流挂、漏涂等缺陷。面漆平整均匀、色泽一致,主要面上不允许出现流挂和气泡等缺陷。检查方法可用肉眼或五倍放大镜观查。
4涂层厚度
应在每一涂层干燥后测量,全部涂层涂装完后再测总厚度。
检查方法:用电磁式膜厚计,每10㎡作为一处(涂层厚度不足10㎡按10㎡计),管路等细长体每3m~4m长作为一处,每处测3~5点。每处所测各点的平均值不低于规定涂层总厚度的90%,不高于120%,每处各点厚度中的最小值不应小于规定涂层总厚度的70%。
5涂层附着力性能检测
附着力检查在漆膜实干后进行。采用交叉法检查:用锋利的刀片 或保险刀片,在表面划一个夹角为60o的叉,刀痕要划至钢板;然后贴上专用压敏胶带(宽25mm),使胶带贴紧漆膜,接着用手迅速将胶带扯起,如刀痕两边涂层被粘下的总宽度最大不超过2mm即为合格。
6 不得误涂、漏涂,涂层应无脱皮和返锈。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四、成品保护
1 涂装后应加以临时围护隔离,防止踏踩,损伤涂层。
2 涂装后禁止进行切割、焊接等破坏涂层的操作。
2 涂装后,在4h之内如遇有大风或下雨时,应加以覆盖,防止粘染尘土和水气、影响涂层的附着力。
3 涂装后的构件需要运输时,应注意防止磕碰,防止在地面拖拉,防止涂层损坏。
4 涂装后的产品勿接触酸类液体,防止损伤涂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