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佛头小学 冀红珍
【摘要】: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洛克有句至理名言:“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全的身体。” 随着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体育课程又与健康拉起了手,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关注学生身心发展。
【关键词】:体育健康;增强体质;磨练意志;增进友谊
说到体育,我们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健康。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体育锻炼,当然是为了强身健体。通过一定的锻炼,我们的运动机能就会增强,我们的身体状况就会一直保持健康的状态,使我们远离疾病。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对于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锻炼不但能够增强体质,促使人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能够提高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实现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的三重健康。因此,体育与健康密不可分。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二十一世纪健康教育的主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体育可增强体质。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也是评价体质的基本条件。体育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协作性,去追逐、躲闪、改变方向、超越障碍、身体接触和对抗等来完成的,是在已掌握的各项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体育活动对增强学生体质,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当今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时期,体育活动不仅可以起到提高兴奋性和体温,伸展关节韧带等作用,又可以达到使身体放松,消除疲劳的目的;既可以起到诱导练习的作用,又能作为发展身体素质的手段。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采用各种不同手段与形式,赋予体育以某些特定的锻炼价值,可以促进参加者的新陈代谢,调整大脑神经系统,提高运动器官及内脏器官的功能,从而起到增强体质,提高活动能力,焕发精神。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能发展学生的生理机能,发展体能,增强适应力促进躯体健康。体育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以及特有的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和一定的观赏性,调动学生的积极地从事体育锻炼。吸引众多学生参与,使人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活动中锻炼了身体,强健了身躯,愉悦了精神。达到健身、健心的效果。“锻炼性是体育教学最本质的特征,如果一个游戏缺乏锻炼价值,那么它就不成为体育活动了,因而锻炼价值是评定体育活动质量的一条重要标准。
二、体育可磨炼意志。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个性培养,陶冶情操。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种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培养其勇敢、果断、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体育运动可调节人的一些不健康的情绪和心理如:消沉、沮丧、紧张等。体育竞赛运动,特别是一些团体运动,它要求团结协作、诚实、守纪、力争上游、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作风。
体育锻炼对心理的发展(如增强信心,建立良好的环境,培养稳定的情绪,培养和出事果断的能力,提高智力发展等)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相反,不积极的从事体育活动不良情绪的不到彻底宣泄,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
良好的情绪主要是指整个心理状态的稳定和平衡,这种状态有利于保持和促进整个有机体的稳定。从事体育锻炼,可以调剂情绪,并在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下,对有机体内部的各个方面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平衡,这对情绪和精神也会有良好的作用,尤其对爱好体育的人,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一般伴有艰苦、疲劳、激烈、对抗、竞争等特点, 因此通过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人的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三、体育可增进友谊。
体育锻炼是一种集体活动,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而且在各种锻炼活动中可以促进同学交往和增进友谊。此外,体育活动中的许多团体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等已广泛地得以普及,学生在投身于这些运动强身健体的同时,学会了如何恰当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何融入集体之中,与他人沟通及合作,并在其中强化了个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同时,体育运动使学生相聚在运动场上,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练习和比赛,使他们相互之间产生亲切感,尤其集体竞赛项目,可以使直接参与者及间接参与者结识更多的朋友,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友好。
体育教学中包含有很强的社会性成分, 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集体环境,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逐渐培养起尊重自己, 尊重他人, 理解行为的习惯, 培养协作精神、服务精神等良好的道德品质。体育活动, 一般都是组织学生集体进行,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样, 在活动中,学生逐渐发展了道德责任感, 对成人角色的认识和对他人的关心, 开始学会与他人合作, 逐渐消除了不愿与他们交往、自私、独占一切等不良心理特点。可以说, 游戏能帮助中学生进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活动的集体性和公开性,使得活动中存在着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的相互交往性,能够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融洽关系、团结协作,这也有助于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由以上分析可知,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各方面健康极为重要。体育教学中要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选择最佳的教法很重要的,要实现体育教学健身健心的目标,教师就必须集思广义挖掘教法,把"快乐体育"带到教学中去。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有效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同样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起到良好的调节与促进作用,体育可以“强筋骨、调感情、强意志”。因此,加强健康教育,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是提高我们小学生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因此学校体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任重而道远。我们小学生也一定要注重体育,做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林翠鹃.论中国农村体育的出路[J].先体育学院报,2005(22)
[2]刘曦. 对发展农村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乌蒙论坛,2007(6)
[3]谢晓丹,王世良.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报,2008(3)
[4]卫洪斌.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