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一年级音乐活动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05:19:24
文档

一年级音乐活动教案

一年级音乐活动教案【篇一:优秀音乐教案集锦】《在动物园里》教学设计北京丰台区芳星园小学韩莹【教学内容】歌曲《在动物园里》(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歌曲《在动物园里》是一首波兰民歌,结构为方整性平行四句体。描述了孩子们在动物园里见到各种动物时愉快而惊奇的心情。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可以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并通过模仿活动,感知并理解音的长短。【学生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还带有幼儿的特点,他们往往好奇好动,更喜欢模仿。因此激发和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很重要。孩子们很喜爱小动
推荐度:
导读一年级音乐活动教案【篇一:优秀音乐教案集锦】《在动物园里》教学设计北京丰台区芳星园小学韩莹【教学内容】歌曲《在动物园里》(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歌曲《在动物园里》是一首波兰民歌,结构为方整性平行四句体。描述了孩子们在动物园里见到各种动物时愉快而惊奇的心情。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可以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并通过模仿活动,感知并理解音的长短。【学生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还带有幼儿的特点,他们往往好奇好动,更喜欢模仿。因此激发和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很重要。孩子们很喜爱小动
一年级音乐活动教案

【篇一:优秀音乐教案集锦】

 《在动物园里》教学设计

 北京丰台区芳星园小学 韩 莹

 【教学内容】

 歌曲《在动物园里》(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歌曲《在动物园里》是一首波兰民歌,结构为方整性平行四句体。描述了孩子们在动物园里见到各种动物时愉快而惊奇的心情。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可以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并通过模仿活动,感知并理解音的长短。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还带有幼儿的特点,他们往往好奇好动,更喜欢模仿。因此激发和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很重要。孩子们很喜爱小动物,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让他们感受并理解音的长短。爱动物也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这个时期也是让儿童认识什么是友善,认识动物、认识大自然的最好时期。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以及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2.能力目标:熟悉“x —”和“x”,感受音的长短;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演唱《在动物园里》,启发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用轻快的声音表现小朋友在动物园里看到许多动物时惊奇又高兴的心情;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

 3.知识目标:感受、理解音的长短,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及表现歌曲的能力。

 【教学过程】

 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一、感受音的长短

 阶段目标: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通过听辨和比较,感受音的长短,熟悉“x —”和“x”节奏。初步感受多声部节奏。

 教师活动:

 1.导言:今天老师请你们和我一起到森林动物园去玩,你们听,是谁在门口迎接我们呢?

 2.播放课件:小猫、小狗的叫声。

 3.提问:

 (1)是谁在迎接我们?你能模仿一下它的叫声吗?将动物的叫声写到黑板上。

 (2)小猫和小狗的叫声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把合适的节奏贴到动物叫声上面。

 4.谁来扮演小猫?谁来扮演小狗?

 5.边分组读小猫和小狗的叫声,边听听老师扮演的是谁?它的声音什么样?是长的还是短的?学生读的时候,老师用x x x x 节奏模仿小鸟的叫声。

 6.想一想,谁的叫声和小猫一样长?谁的叫声和小狗的叫声一样长?谁的叫声像小鸟?

 学生活动:

 1.听动物叫声。

 2.模仿,并把合适的节奏贴到黑板上。

 3.边拍节奏边模仿动物的叫声。

 4.分小组,扮演小猫和小狗,边拍节奏边读,练习多声部节奏。

 5.边读边听,说出小鸟的叫声,和老师一起读节奏,感受三声部节奏。

 6.学生创编一组节奏,并分组读一读。做三声部节奏练习。

 二、学习歌曲《在动物园里》

 1.学习歌曲

 阶段目标:通过聆听和接唱,学会歌曲。

 教师活动:

 (1)导入:

 动物园的大门打开了,让我们一起参观。老师看到了小动物们,心里真高兴,你们想知道我看到了什么动物吗?听老师唱一首歌。范唱。

(2)提问:老师看到了什么动物?

 (3)我们一起来读读歌词吧。播放课件。

 (4)再听一次范唱,说说你是从哪句歌词中感受到老师的高兴心情的。你能试试吗?

 (5)和老师一起唱。与学生接唱歌曲。

 学生活动:

 (1)边看课件边听范唱,说说歌曲中唱了哪几种动物。

 (2)从“真好玩”这句歌词中体会快乐的心情。

 (3)按节奏读歌词。

 (4)学唱歌曲中的几句“真好玩”。

 (5)接唱“真好玩”的部分。

 (6)完整演唱歌曲,随琴练唱。

 2.处理歌曲

 阶段目标: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演唱《在动物园里》,启发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用轻快的声音表现小朋友在动物园里看到许多动物时惊奇又高兴的心情;通过为歌曲伴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通过创编简单的歌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

 教师活动:

 (1)提问:动物园里有这么多动物朋友,你们高兴吗?除了高兴还有什么感受吗?请你用歌声表达出来好吗?

 (2)你们唱得真好听,小猫听见了,高兴得用叫声给你们伴奏呢。谁来扮演小猫为我们伴奏?小猫的叫声是长的,你想用什么乐器来打节奏?

 (3)你们看,小狗也来伴奏了,谁来扮演小狗和小猫一起给我们伴奏?选什么乐器来打节奏?

 (4)你们还看到什么动物了?能唱给老师听吗?

 学生活动:

 (1)回答。做高兴而惊奇的表情。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唱出高兴又惊奇的感情。

 (2)一部分学生唱歌,找几个学生边敲三角铁边伴奏。

 (3)部分学生唱歌,部分学生用三角铁,部分学生用响板伴奏。

 (4)学生创编简单的歌词演唱。

 3.思想渗透

 阶段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以及和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1)播放课件:伤害动物的情景和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景。你们有什么感受?

 (2)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你们想对这些伤害动物的人说些什么?

 学生活动:自由表达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了美丽的森林动物园,并学会了歌曲《在动物园里》。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保护它们,跟它们成为好朋友。

 《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设计

 山东威海高区田村小学 刘美聪

 【教学内容】

 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快乐地掌握歌曲的知识点──节奏 和的练习,并能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在学唱歌曲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和音乐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搜集教学需要的详实的材料,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思想感情;通过听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彝族音乐的特点,用身体动作感受彝族民歌的特有韵味。

 【教学重难点】

准确掌握节奏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对歌曲进行再创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好!(老师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课,首先让我们以饱满的情绪进入课堂,一起来进行快乐律动。(拍手歌)

 二、音乐知识──彝族简介

 1.导入:同学们的动作做得真漂亮,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彝族的音乐宫走一走,表现出色的同学将获得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小礼物,看哪位同学今天能满载而归,出发!(设计意图:课堂开始,老师就为学生设置了一条情境线,以带他们去彝族的音乐宫为线索及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小礼物等吸引学生,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兴趣及积极性。)

 2.图文结合,让学生了解彝族的有关风土人情师介绍(出示我国地图,播放录像片段):彝族是我国人口比较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他们居住的地方景色很美,有全国闻名的泸沽湖景区。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节日期间人们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开展许多活动,如摔跤,同学们快看,美丽的泸沽湖就在脚下。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的介绍方式,让学生耳目一新,一幅幅美景很快吸引了学生,简短的设计让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

 三、节奏练习

 1.导入:同学们,彝族人民不但居住的环境很美,他们的音乐宫更富有神奇的童话色彩,我们现在一起去感受。

 2.节奏练习(出示节奏城图)

 师:节奏城的大门紧锁着,怎么进呢?(引发学生的悬念)别着急,这有金钥匙和银钥匙,试一试,用哪一把?(出示带有节奏的两把钥匙)

 师:用哪一把钥匙来开门呢?认为用金钥匙的同学到左边来,用银钥匙的同学到右边去。现在老师来开门。(银钥匙把门打开了,里面出来两段话)

 师:同学们快看!节奏城的朋友正在欢迎我们呢!(节奏为歌曲的节奏)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符合事物的发生顺序,同时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本课歌曲的基本节奏,为学习新歌打下铺垫。)

 3.旋律填空练习

 导入:(师很惊奇地说)同学们,音符城发生了一件怪事,旋律妈妈丢了几个小宝宝,正着急呢,你们快去帮帮她。(出示不完全的节奏谱)

 师:一起来看一看。哦!原来是音符宝宝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帮帮它。(教师弹旋律,让学生听辨哪一个更有结束的感觉)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乐于助人的特点,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促进了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能力。)

 四、新歌学唱

 导入:同学们,你们运用智慧帮了旋律妈妈的大忙,为了感谢大家,旋律妈妈送给大家一首歌。(出示歌谱)

 1.师:听老师为你们来唱一唱,一起来学习。

 2.用la来模唱旋律。

 3.按节奏试读歌词(听伴奏带试读两次)。

 4.跟着磁带听唱。

 5.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演唱。

 6.分组比赛。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歌曲学得又快又好,你们能为这首歌起个好听的名字吗?(让学生为歌曲起名,找出最具有说服力的作为歌曲的名字。)

 五、深入拓展(对歌曲进行再创作)

导入:音乐宫里有一个神奇的智慧屋,进去的同学会变得更聪明,我们一起去瞧瞧智慧老爷爷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出示四个有吸引力的创作要求)

 (设计意图:智慧屋、智慧老爷爷都是学生喜欢的,以此引导学生按要求进行创作,让知识点更富吸引力。)

 1.小小词作家们,请从这里做起:用另外的衬词代替歌曲中的“阿里里”。

 2.小小舞蹈家们,发挥创造力,展开想象,为歌曲创编律动。

 3.小小歌唱家们,努力练习,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4.小小画家们,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歌唱时的心情。

 (设计意图: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巩固歌曲,用喜欢的形式来表现歌曲,充分感受不同形式的音乐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即兴创作的能力;另外,本环节的设计使音乐与其他学科更好地结合,把视觉感受转化成多种感受,既体现了创新教学的要求,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六、自我展示

 师:同学们的创作真精彩,快快为彝族小朋友表演。(分小组展示)

 师小结:今天的活动开心吗?有哪些收获?我们的活动即将接近尾声,最后,我们一起大声歌唱,把我们的歌声留给彝族的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录音。(用磁带记录学生的歌声)

 (放录音)师:希望彝族的小朋友能喜欢我们的歌声,向彝族小朋友们说“再见”!(听着录音走出教室)

 声 音 的 长 短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大良东康路西山小学 王 丽

 教学设想:

 声音的长短是人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中的内容,是通过一些音乐活动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长短。我认为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应该做到:音乐与律动的结合、音乐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不仅有利于音乐教学的完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的好办法。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不同。

 2.会用三角铁、响板、碰铃、铃鼓等打击乐器,及肢体语言等方式表现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3.让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4.培养学生模仿和创造节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听一听、仿一仿

 1.课件呈现动物嬉戏的录象。

 要求:欣赏完后,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模仿一下。

 【通过欣赏学生喜欢的各种小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模仿自己所看到动物的声音和形态。

 (1)指声表演。

 (2)集体表演。

 【给学生模仿的空间,是让他们参与学习的过程。首先,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其次,让学生了解到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是有长短的,初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

 3.整理学生在录象中收集到的声音,如:

 小鸭:嘎 嘎 小猫;喵 —  小狗:汪 汪汪 小鸡:叽叽 叽叽青蛙:呱 —  小羊:咩 咩

 4.学生用不同方式表现这些声音的节奏。比一比,谁表现的方式多。

【在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方式有很多,如:①模仿叫声②拍手、拍腿、拍肩③跺脚④体态律动(跳跃、跑跑、走、舞蹈动作等)⑤捻指⑥嘴打梆子⑦“嗒”式读谱法】

 二、谈一谈、议一议、仿一仿

 1.让学生收集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和动作。

 2.学生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声音和动作:

 泉水:叮  咚 火车:呜?呜?卡嚓  卡嚓

 大钟:当  —

 汽车:嘀  — 闹钟:嘀嗒  嘀嗒

 牛  :哞  — 老鼠:吱吱  吱吱

 心脏跳动:咚  咚 钉钉子:叮当  叮当

 狮子:吼  — 小兔:蹦蹦  跳跳

 【通过收集自己所熟悉的声音或动作,并按节奏模仿出来,进一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长短】

 3.节奏组合表演

 (1)师引导:谁能用刚才收集的火车的声音来表演火车开来的声音?

 (2)学生自由组合表演,教师给予指导。

 (3)请表演好的学生表演展示给大家看,并给予奖励。

 鸣笛声‖ 呜 呜 ︱呜 呜︱ 呜 呜  ︱ 车轮声‖卡嚓卡嚓  ︱  卡嚓  卡嚓  ︱卡嚓  卡嚓 ︱

 【奖励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4.以小组为单位,边听《火车开了》边模仿鸣笛声和车轮声。(可以用声音,也可以律动)

 5.学生分小组合作表演其他声音和动作的组合,教师指导。

 (学生边表演,边播放歌曲《在动物园里》,既培养了学生稳定的节奏感,又熟悉了歌曲《在动物园里》,为下一节教学这首歌曲奠定了基础。)

 ①小鸭:嘎 嘎  小鸡:叽叽  叽叽

 ②锤子:咚 咚  钉钉子:叮当叮当

 

 6.教师引导学生由二声部逐渐过渡到三声部:

 ①小猫:喵  — 小羊:咩  咩 老鼠:吱吱  吱吱

 ②大钟:当  — 铃声:叮  呤 闹钟:嘀嗒  嘀嗒

 ③ 风 :呼  — 泉水:叮  咚 树叶:哗啦  哗啦

 ④狮子:吼  — 青蛙:呱  呱 小兔:蹦蹦  跳跳

 

 7.分组表演,比一比,哪组配合最默契,表演的种类多,节奏稳定。评奖激励,自评、互评。

 (生边表演,边播放歌曲《在动物园里》)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这样,不仅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创造节奏。

 (1)师示范:小白  兔  ︱  跳跳  跳  ︱

 (2)学生创造:如:

 ① 老师 ︱ 早上 好 ︱ ②小妹  妹 ︱ 真漂 亮 │

 ③ 哎— ︱ 你在 ︱ 哪里 ︱

【篇二:201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2012年修订版)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世界

 《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教学目标:

 1.对生活中的声音产生兴趣

 2.能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3.能用声音创编简单的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能够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教学难点:用声音创编

 教具准备:电子琴 录音机 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耳朵的主要作用就是听辨声音的。那现在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的小耳朵是不是很灵?请一听一好!

 二、听辨声音

 (一)教师在黑板上贴上“听一听” 卡片(卡片上有一个卡通儿童在思考)

 师:现在,老师播放第一组声音,这一组共有两种声音,请同学们仔细听好,这两种分别是什么声音。

 1.教师播放cd:钟表的嘀嗒声、报时声。

 2.教师播放多媒体:动物的声音。

 3.教师播放cd。《野蜂飞舞》。师:请同学们继续闭上眼睛,下面一组声音你们能听出来吗?如果你听出来了,请你用动作模仿。

 4.教师播放cd:婴儿哭、鼓掌、刷牙、游泳等声音效果。

 (二)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想一想”卡片

 师:现在,又要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了!

 1.教师播放多媒体中“风、雨、雷、电” 的声音。

 2.教师播放cd。(1)马的声音。

 3.教师播放多媒体中“火车” 的声音。

 (三)教师在黑板上贴“试一试” 卡片

 师:继续给同学们播放几组声音,但在听这几组声音的时候,我们能够根据听到的声音讲述简单的情节,我们看看谁的想象力最为丰富。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1.教师播放cd:高跟鞋走路;开、关车门;启动、熄火;鸣笛;启动、远去。

 2.教师播放多媒体音效。

 多媒体课件中“街道” 的声音:摩托车、公共汽车、小轿车、警车、救护车、直升飞机的叫声。

 板书设计:

 反思与重建:

《大雨和小雨》

 教学目标:

 1、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感受和体验歌曲的情绪,体会春天的甘霖润物的情景。

 2、认识歌曲中不同的声音表现,并会模仿和创造不同的动作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难点:能够模仿和创造不同的动作进行表演。

 教具准备:电子琴 录音机 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用音乐问好

 二、谈话导入:

 三、学习歌曲《大雨和小雨》

 听第一遍歌曲:请回答你在老师的歌声里听到了几种“雨声”呢?

 歌词里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分别是怎样的?

 听第二遍歌曲:你最喜欢那一句歌词?为什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四、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一)朗读歌词

 1、师范读,生跟读。

 2、选一个学生带全班齐读。

 (二)生跟师的琴声默唱歌曲

 (三)生跟师的琴声轻声演唱歌曲。

 (四)生跟师的琴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创编动作:下面以四个同学为一组,请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歌曲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五、小结:

 你们表演得真棒,老师向你们学习。今天通过学习和表演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有趣的声音世界,亲身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盎然。希望在课后同学们能够收集更多有关声音的知识,带到课堂与我们一起分享。最后,我们的兔宝宝们在愉快的音乐声里,迈着矫健的步子,奔向欢乐的操场吧!(走出教室,下课。)

  板书设计:

  反思与重建:

 《布谷》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感受小提琴的音色。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

 2、通过对三拍子歌曲《布谷》的学习,使学生能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3、知道节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和热爱集体的意识,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掌握歌曲的节奏

 教学难点:能感受音乐的情绪并随着乐曲做律动,用动作感受节拍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随着《星光恰恰恰》律动。

 二、新课学习

 1、导入

 2、聆听小提琴曲《会跳舞的洋娃娃》

 a:师扮演洋娃娃,随音乐律动。  b:师带领生一起随音乐律动。

 师:洋娃娃跳得怎么样?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她的音乐舞会好吗?

 师生听音乐律动,注意节奏的准确,用动作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1)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用简单律动表示节拍)

 (2)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小提琴  (3)复听乐曲,随着音乐律动。

 3、学唱新歌《布谷》——用听唱法学习

 (1) 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2) 老师范念歌词(配乐)。

 (3)听教师范唱,学生跟着歌声击拍。引出三拍子,学生用简单律动

 表示三拍子。

 (4) 学生跟钢琴用“lu”哼唱旋律。

 引出“休止符、连音线”,让他们知道各自在歌曲里的作用。

 (5) 学生跟琴试着轻轻演唱歌曲。

 (6) 学生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学生歌唱的速度。

 (7) 学生用身体乐器打三拍子节奏,再次演唱歌曲。

 三、巩固歌曲

 1、学生听音乐变对形,讨论编创简单律动。(配乐)

 2、师选择碰铃、三角铁、串铃、铃鼓敲击每小节的第一拍分组为歌曲伴奏。(配乐)

 3、利用这两种方式再次巩固歌曲。(唱歌、跳舞、器乐)

 四、师小结下课 学生随音乐边唱边跳出教室。

  板书设计:

 反思与重建

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2)能力目标: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3)情感目标: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通过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发展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边唱边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舞、奏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教具准备:电子琴 录音机 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1、猜谜语

 圆圆一只大木桶 上下肚皮都是空  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

 2、玩乐器

 (1)认识乐器:大鼓和小鼓

 (2)通过敲击、观察正确分辨大小鼓在声响、形状、敲击方式上的区别。

 3、比较两个鼓声有什么不同?

 (二)新歌教学

 1、歌曲的学唱

 (1)通过使用教师设计的课件,让学生用互相合作的方式,运用听唱法、模唱法进行歌曲旋律的学习。

 (2)教师进行歌曲的范唱。(3)学生将自己在这一环节的衬词进行练习,并进行演唱,教师协助学生完成学唱的过程,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的给予其个人发挥的空间,并适时帮助学生解决在练唱时的困难。

 (4)完整的演唱所学习的歌曲,分组合作来进行演唱。可由一个组演唱歌词,一个组演唱衬词。轮流来。

 (5)教师对所有同学的表现进行肯定。

 2、 音的强弱—游戏、演唱、演奏环节

 (1)节奏律动游戏——“我的大鼓和小鼓”

 通过唱、拍、舞、奏等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2)请学生对所学歌曲进行边演唱边演奏的活动。

 3、歌表演

 (三) 课后总结

  板书设计:

 反思与重建:

青蛙音乐会

  教学目标:

 一、聆听《青蛙音乐会》,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生动鲜明的青蛙形象。

 二、愿意用肢体动作和演唱等形式来表现青蛙的模样。

 三、喜欢并乐意参加音乐会。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青蛙音乐会》,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边唱边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舞、奏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教具准备:电子琴 录音机 多媒体音乐、头饰、青蛙相关动画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唱歌的青蛙来了。

 1、引用《动物说话》伴奏音乐唱几遍,“青蛙唱歌咕咕儿呱(拍手),青蛙唱歌咕咕儿呱(拍手),咕咕儿呱(耸肩)咕儿呱咕儿呱咕咕儿呱”并出示唱歌的青蛙形象。

 2、播放《青蛙音乐会》开头部分,跟音乐模拟青蛙唱歌。“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学生根据音乐节奏、情绪用嘴型有表情地演唱。

 二、 跳舞的青蛙来了。

 播放《青蛙音乐会》慢板的片段,教师戴上头饰用典型的三拍子舞步跟着音乐邀请小朋友参加跳舞,没受邀请的小朋友在座位上跟着老师动身体。结束后出示跳舞的青蛙形象。

 三、 演奏的青蛙来了。

 1、可用你们的音乐书、笔、课桌等东西编创一些简单的节奏模拟流水声、鸟叫声、鼓声等加入到音乐中来,看谁最厉害。

 2、小组讨论创编。3、合着音乐展示。出示演奏的青蛙。

 四、青蛙指挥家也来了,举行青蛙音乐会咯。

 1、夏季暮色中的池塘里,来了一群会唱会跳会奏的青蛙们,看,他们多热闹啊!(出示课件)

 2、播放完整的《青蛙音乐会》,青蛙指挥家(老师扮演)领着这帮青蛙们开始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

 3、学生自由选角色,在音乐中跟着指挥表演了。演后选出最出色的歌手,舞手,奏手,并给予奖励。

 五、动物音乐会。

  板书设计:

  反思与重建:

【篇三: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世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目标:

 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是我们的第一节音乐课,大家认真听一听,外面是不是还在下雨?

 (是),同学们早上家长送你们来的时候,那时候是下的大雨还是小雨啊?(大

 雨)。下大雨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声音啊?(哗哗哗哗)下小雨的时候呢?(学生

 用很小的声音哗哗哗哗),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同学们观察的

 很仔细,那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大雨和小雨。

 (二)学唱《大雨和小雨》

 1.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2.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3.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4.学习四二拍子的指挥,掌握四二拍子的重拍在第一拍。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些声音呢?

 按教材提示创造出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教学评价:

 能积极参与声音的探索,听辨出两种以上的声音。会唱《大雨和小雨》。

 学生能创造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

 第二课时《布谷》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布谷》,理解四分休止符、二分音符,牢记第一段歌词。

 2.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法学习知识,并参与表演加强记忆。

 3.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小燕子、布谷鸟的情感。

 同时,让学生知道生活是有大自然的万物生灵才显得更美。

 教学要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能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教具:琴、歌片、彩笔、动物头饰。

 教法:听唱、故事、创编、表演、活动尝试。

 教学过程:师生问好。

 一、新学期教育与学生沟通,激励学生热爱音乐。

 二、表演《小燕子》

 提示:歌曲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你想和它交朋友吗?

 那你该怎么做呢?

 1.听歌曲《小燕子》,并为其自由创编舞蹈。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还可以

 自由选舞伴来完成。

 2.随琴声自由表演。

 三、表演《布谷》

 1.师边讲故事边在在黑板上进行绘画。将学生带进春天,带进大自然,带

 进火热的生活。

 2.站学生来模仿“布谷鸟”的叫声或者动作。而且边做边随老师记忆歌词,

 体味歌词。

 3.师范唱歌曲。让学生默声表演。看谁能把老师的歌表现的最好。

 4.听琴,体会歌曲中的四分休止和二分音长,跟着音乐来拍手拍腿,感受歌

 曲的节拍,可以随琴自由演唱。

 5.请大家互相合作,讨论一下歌曲中唱出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6.听唱学习歌曲。注意旋律的的确起伏,边学习边让学生分小组拉起手。听

 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

 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7.唱会歌曲,牢记歌曲的第一段歌词,并启发学生小鸟唱出的是第二段歌词,

 我们唱出是第三段歌词。

 8.动手操作,用彩笔标出休止符和长音的地方,看谁找的最准确。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来到了春天,来到了田野,让我们这些可爱的小鸟,

 把春天装扮得更美。把生活装扮得更美。

 五、板书设计:

 布 谷

 歌词意境彩图

 学生自己描绘的春天

  第三课时:《声音的强弱》

 一、教学内容: 《声音的强弱》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歌表演:《小动物唱歌》,并创编歌词进行表演。

 二、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感受音乐的强弱,并能正确的进行运用到歌曲之中。通过歌

 表演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力。

 三教学准备:

 钢琴、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课件、小动物头饰、打击乐

  四、教学过程:

 1.学生伴着音乐《火车开了》开着小火车进教室,来到动物乐园。(幻灯片

 动物乐园)。

 2.师:动物乐园的小动物看到我们来了送给老师一样礼物,同学们闭上眼晴

 听听是什么?(老师拿出鼓和碰铃)

 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 生:鼓和碰铃。师:这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哪种声音大一些?学生说出自己刚才听到的感受。

3.师:小动物们不仅给老师送礼物,给你们也准备了礼物,快到自己的凳子底下找找吧。(凳子底下是老师准备好的各种打击乐)

 快拿出来敲敲吧。(孩子们随意的敲)。老师想听听大一点的声音?老师想听听小一点的声音?(学生按照老师的引导敲击大小不同声音)。

 4.游戏:《找小兔》

 动物园派小兔来招待我们,我们向小兔打个招呼吧。小兔这么友好我们和它做个游戏吧。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一会我请一位同学上来蒙住他的眼晴,再请一位同学把我们的小兔藏好,藏好后我们请刚刚蒙住眼睛的同学睁开眼睛来找,其他同学用手中的打击乐提示他帮助他尽快找到小兔。如果他离藏的小兔越近我们就将手中的打击乐敲得声音大一些,如果他离藏的小兔越远我们就将手中的打击乐敲得声音小一些,直到找到小兔为止。

 通过游戏感受声音的大小。小结:刚才我们说的声音大在音乐中把它称作强  用f来表示;声音小在音乐中把它称作弱  用p来表示。(出示幻灯片强和弱)

 5.分组合作(两人一组)

 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强和弱

 6.动物乐园的小动物真是好客,你们听他们唱着歌来欢迎我们来了。(幻灯片放歌曲《小动物唱歌》的曲谱和音乐)

 师:刚才听到那些小动物又来了(小猫、小狗)它们两次的叫声有区别吗?(第一声强,第二声弱)

 7师生合作:老师唱许多小动物,你们唱小动物的叫声,注意第一声强,第二声弱。

 8.创编歌词。

 师:同学们动物乐园有许多小动物你喜欢谁就和它做朋友并且模仿它的叫声,一会我请同学带着你的伙伴上来表演《小动物唱歌》。(老师拿出准备好的头饰,让孩子们去挑。

 9.师生共舞

 今天太高兴了,让我们和小动物一起跳起来吧。一会我们唱到强的声音大家都向圈外叫,唱到弱的声音大家都向圈里叫。

五、总结下课

 今天我们感受到音乐中的强和弱,并且和这么多的小动物成为了好朋友,真开心,现在太阳已落山了,让我们和小动物再见,坐着小火车回家吧。

  第四课时:《大鼓和小鼓》

 教学内容: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1、感受声音的强弱。

 2、认识大鼓和小鼓,感受其音色,学会基本演奏方法,能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3、学会《大鼓和小鼓》,并能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1、学会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2、学会演奏大鼓和小鼓。

 教学难点:

 1、歌曲不同乐句的力度处理。

 2、器乐的演奏。

 教学过程:

 一、感受音的强弱:

 1、(多媒体课件出示“森林之门”)导入:

 师:(伴随着轻快、活泼的音乐)今天,我们来到森林进行探险,瞧!这有一座通往森林之门。它中间是大门,两边是小门。看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用两种不同的声音,分别敲开这扇大门和小门。

 2、教师启发,学生想象,用“强弱”两种不同的声音表现。

 师:看见大门怎么敲?看见小门怎么敲?

 3、师小结,引出“强、弱”。

 师:这两种敲门声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声音响、声音大在音乐中称为“强”,声音轻、声音小在音乐中称为“弱”。

文档

一年级音乐活动教案

一年级音乐活动教案【篇一:优秀音乐教案集锦】《在动物园里》教学设计北京丰台区芳星园小学韩莹【教学内容】歌曲《在动物园里》(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歌曲《在动物园里》是一首波兰民歌,结构为方整性平行四句体。描述了孩子们在动物园里见到各种动物时愉快而惊奇的心情。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可以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并通过模仿活动,感知并理解音的长短。【学生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还带有幼儿的特点,他们往往好奇好动,更喜欢模仿。因此激发和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很重要。孩子们很喜爱小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