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PICC作为肿瘤患者进行静脉治疗的重要通道,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因为某些原因,偶有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不良事件发生,对2020年我科3例PICC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护理措施,提高患者依从性,为以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借鉴经验,减少或避免PICC非计划拔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字:PICC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
PICC非计划性拔管是指为患者治疗需要留置在人体内的静脉通道,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出导管,或因其他原因(如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敷料松脱、患者意识障碍)造成导管脱出,或病情变化(如导管感染、血栓),被迫拔出导管。PICC非计划性拔管可能会导致患者需要重新留置导管,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增加了治疗费用,延迟了住院天数,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甚至可能为医疗纠纷留下隐患,同时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给临床护士带来一定的工作压力。现对我科3例PICC非计划性拔管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1、基本资料
1.1案例1
患者,男,74岁,诊断为:鼻咽癌放化疗中,于2020年9月1日,因需静脉化疗,于留置左上肢PICC导管,于12月10日经PICC静脉输注营养液时出现寒战、发冷,遵医嘱予立即抽取血培养,结果示:PICC导管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经抗炎治疗后,效果不佳,综合考虑,于12月16日拔出PICC导管。
1.2案例2
患者,男,45岁,诊断为:鼻咽癌,于2020年11月1日,因需静脉化疗,于留置左上肢PICC导管,患者体型肥胖,BMI:27,患者洗澡时未注意,导致水雾进入敷料,加之出汗较多,于11月5日睡眠过程中,因敷料松脱,导管自动脱出。
1.3案例3
患者,女,50岁,诊断为:脑胶质瘤术后,患者于2020年5月1日开始行全脑放疗,患者外周静脉弹性及充盈度较差,考虑需长期行甘露醇静脉输注治疗,于5月2日留置左上肢PICC导管,患者依从性较差,未按时服用德巴金抗癫痫药物,于6月9日夜间23:00癫痫发作,烦躁不安将导管拔出。
2、原因分析
2.1感染导致的PICC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2.1.1患者方面:①患者放化中,发生三度骨髓抑制,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出现导管感染。②依从性较差,PICC正常维护时间为7天一次或敷料松脱时应及时维护,患者出院间隙未按时维护。③患者放疗中,出现二度口腔黏膜炎,咽部疼痛,导致进食量明显减少,营养不良也能增加导管感染风险。④患者自身因素:年纪大,病情重,抗生素使用无效,机体恢复慢,最终导致拔管。2.1.2护士方面:①观察不到位:每日三班未都检查导管情况,如穿刺周围皮肤情况,敷料固定情况,导管通畅情况,未主动询问患者有何身体不适。②宣教不到位:患者出院前未再次对患者行健康宣教,未对患者自身对PICC导管自我观察及出院间隙维护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全面评估。③护理工作预见能力欠缺:患者放疗中,年纪偏大,食欲差,未向主管医生建议留置胃管,减少营养不良事件发生。
2.2敷料松脱导致的PICC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2.2.1患者方面:①自身原因:体型肥胖,容易出汗,敷料容易松脱。②自身不够重视:对护士宣教内容不上心,洗澡期间不注意,导致水雾进去,敷料容易松脱。③睡觉姿势不对:患者睡觉时喜左侧卧位,导致管道受压,因睡眠状态时翻身动作较大,导致导管直接扯出。2.2.2护士方面:①评估欠佳:留置PICC导管时未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只询问患者日常生活中主力手为右手,未询问患者夜间睡觉时喜左侧卧位。②宣教不到位:宣教后未及时评估患者接受程度,从护理工作中,可以判断患者对自身认知不够,未能及时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应反复强调PICC导管处敷料松脱极有可能导致导管脱出,宜多次宣教引起患者重视。③护理查房不仔细:对于依从性较差或自身认识不足的患者,应该重点巡视,查房时不能形式化,一定要落实到实处。
2.3意识障碍导致PICC非计划性拔管原因2.3.1患者原因:①依从性差,未按时、按量服用抗癫痫药物,导致癫痫发作。②自身疾病因素:患者行全脑放疗,剂量大,放疗面积广,容易发生颅内压增高,可能导致意识障碍,无意识下拔除导管。2.3.2护士原因:①工作失误:护士未能及时发现患者三日未规律服用德巴金药物。故发放此类药物时,不仅需要正确发放,且应及时巡视患者是否有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服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②临床突发事件抢救技术不成熟:当班护士为N0护士,患者癫痫发作时,护士抢救流程不熟练,心理素质不成熟,患者评估不全面,虽患者最终抢救成功,但在抢救过程中,因患者烦躁不安,自行将导管拔除。
3、护理措施改进
3.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手卫生
留置PICC导管时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根据患者血管情况及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及导管。留置导管后根据患者皮肤情况选择合适敷料覆盖,并根据敷料的不同要求按时行换药维护(透明敷料7天更换一次,无菌纱布2天更换一次)。置管人员和导管维护人员应持续接受导管相关操作和感染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并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及手卫生。在护理工作中,做好无菌操作及手卫生,能很好减少导管感染,从而减少PICC因感染原因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
3.2有效固定导管
管道固定良好是防止意外拔管、脱管的重要保障。固定导管的有效措施有以下几点:①选择合适的敷料。②遵守正确的固定流程,做到有效固定导管。③每班认真检查并及时更换胶布或敷料,保证固定导管的敷料黏性好,固定有效。④对于出汗较多的患者建议使用无菌纱布。
3.3加强宣教
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宣教,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PICC导管的目的及重要性,功能锻炼及出院间隙维护要求,及时评估患者及家属对PICC相关知识知晓率及配合、掌握程度。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避免漏服或不服,以免引起病情加重,导致意识障碍时拔除导管。
3.4护理工作落实到点,及时巡视病房。
对于有管道的患者,护士应加强巡视,尤其是加强重点时段,比如夜间护士少时段、忙碌时段、来重患者时段、低年资护士值班时段的巡视,防止发生PICC导管拔除、脱管。巡视病房时除了观察管道固定情况,也需要询问患者是否规律服药,检查患者抽屉是否存在漏服的药物。
3.5必要时行肢体约束
对于意识障碍、烦躁不安、极度不配合患者,经家属协商同意后,签定约束使用同意书,给予患者适当肢体约束,在约束过程中,需特别注意患者约束带的松紧程度,既要防止患者自行解开约束带,又要观察约束肢体血运情况,以免造成约束部位血运障碍或压疮发生。
3.6使用导管标志
床头卡内放置PICC导管标志,标志醒目,提醒各班护士注意患者管道情况。
3.7加强科室培训
对低年资护士进行系统培训和考核,如:急救措施预案、各种管道维护、发生不良事件后处理流程。提高低年资护士工作业务水平,尽早能独挡一面。
3.8给予患者心理护理
加强患者心理护理,介绍留置PICC导管的好处,详细解释患者心理疑虑,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同时向患者强调自行拔除导管的后果,提高患者依从性,取得患者配合。
3.9 各班实行床边交制度
严格执行床边交制度,对患者病情、自理能力、心理情况、各种管道情况、治疗情况、服药情况应进行全面交。详细的交能及时发现导管或导管敷料的异常情况,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3.10 规范护理操作
规范护理操作,特别时在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搬动转移患者时,一定要与患者沟通好,注意留置导管手臂的摆放,以免因搬运力度因素及牵拉导致PICC导管脱出。
3.11随访
静疗专科护士每周五对留置PICC导管出院患者进行随访,询问患者是否坚持行肢体功能锻炼、敷料是否有松脱,穿刺口是否有流液或红、肿、热、胀、痛等不适,是否按时去正规医院行PICC维护治疗,对随访内容进行详细登记。
4、总结
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属于不良事件,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给医疗及护理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必须提高重视,做好各项护理操作,加强宣教,减少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经过一年持续质量改进,2021年我科未发生PICC非计划拔管事件。
参考文献
[1] 李变娥.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0,24(4):1001
[2]王旭.肿瘤内科高龄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有效预防措施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6)
[3]章春芝,王桂英,薛志芳.PICC等专项技术规范管理的实践[J].齐鲁护理杂志,2012,47(1):50-52
作者简介
周荣华(19-),女,主管护师,本科,学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临床护士,主要从事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