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如梦令》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03:56:58
文档

《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何家岩镇中心小学:马哲【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九课词两首之一《如梦令》。【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词。2、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词的学习方法。3、通过品味诗词的境界,融情于景,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抓住字词,想象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2、有感情的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教学准备】:课件、搜集李清照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步读文聊天:同学们好!(老
推荐度:
导读《如梦令》教学设计何家岩镇中心小学:马哲【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九课词两首之一《如梦令》。【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词。2、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词的学习方法。3、通过品味诗词的境界,融情于景,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抓住字词,想象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2、有感情的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教学准备】:课件、搜集李清照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步读文聊天:同学们好!(老
《如梦令》教学设计

何家岩镇中心小学:马哲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九课词两首之一《如梦令》。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词。

2、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词的学习方法。

3、通过品味诗词的境界,融情于景,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字词,想象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的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李清照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步读文

聊天:同学们好!(老师好)——同学们辛苦了!(老师辛苦了)——谢谢!今天,我们初次认识,我们聊会儿天吧!增进一下感情,好吗?你说聊什么呢?——那就聊聊我的爱好吧!——你猜,我最爱干什么?(运动,为什么你觉得我会喜欢运动呢,谢谢)——你猜呢?(音乐,那你能说说我为什喜欢音乐呢?)——再猜(画画)哎,真是我的知音咱们拥抱一下)男生(拥抱)女生(握手)——因为我觉得呀,画画能陶冶情操,画出来的画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导语:我今天来特意带来了一幅美丽的画。想不想看?(问学生)想看,眼睛睁大喽!(问一个学生)美吗?什么美?(人)就人美吗?还有什么美?(景色)。此情、此景、此人都很美。肯定有人想知道,这画中泛着一叶扁舟穿行在荷花丛中的女子是谁呀?想知道吗?(板书:宋 李清照)

1、简介李清照:她叫李清照,是北宋杰出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词人。与辛弃疾合称“济南二安”。 她写的词独具一格,称“易安体”。她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李清照一生经历了很多事情,有喜有悲,有笑有泪,唯独有一件事情,会偶尔令她开怀大笑。想听吗?

教师简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那是一次十分愉快的郊游,她玩的兴致太高了,所以很晚才划着船往回走,划呀划,划呀划,迷迷糊糊地就走错了,不知不觉闯入了荷花丛中,结果更有趣的事情发生了。那一次经历,令她记忆犹新。于是她便把这件事写了下来,给起名为《如梦令》。(板书:如梦令)

今天,我将带着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词,好不好?

过渡语:对于词,我想同学们一定并不陌生,我们前面也接触过。

2、回顾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你发现词和诗有什么不同?(相机引入“长短句”、词牌名)简介什么是词牌名。词牌名: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

3、在宋代有一位大文学家,叫朱熹。他在写的一本书《朱子家训》中,把读书的方法概括的非常精确。他说:从朱熹的话“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入手,提出学习要求:用心展开想象,用眼仔细观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诵。

4、自由读《如梦令》这首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生读)

5、检查学生的朗读。

采用多种形式读:个人读——个人读——集体读(评价)

6、提高要求:注意停顿,就会更有诗词的节奏和味道。教师先范读,学生再读。我也想读一读,教师跟着学生一起读,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再读这首词。

一生读。(评价)——个人读——师生集体读

【设计意图: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让学生认识李清照,对这个人物产生好感。回顾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区别词与诗的不同特点,词又叫长短句,词有词牌名,分上阕和下阕。明确学习要求,掌握学习方法。加强朗读指导,体会诗词音韵之美。让词“活”在学生的嘴上,才能“活”在学生的心里。只有解决了难读的问题,才能解决“难入”(入情、入境)的问题。】

二、批文悟情,理清情线

1、怎样读懂一首词呢?有什么好方法?(生交流,比如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等,看插图等。师概括。) 

2、接下来,你就和你前后、左右的伙伴共同分享学习的乐趣吧!小组合作学习,用刚才交流的方法,看能不能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

3、师问:谁读懂了这首词?(生汇报)

4、在这首词中哪几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心情的变化。生汇报:沉醉、兴尽、争渡。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再次感悟诗词描绘的画面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愉悦的心情。

板书:沉醉————兴尽————争渡

5、齐读这首词。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感悟诗词所描绘的画面美,体会作者愉悦的心情。】

三、想象画面,以图悟文。

1、再读这首词,你能从中找到几幅“画”吗,“画”的名字分别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引导)你最喜欢哪一幅画呢?读一读。

第一幅画:“溪亭日暮”

用自己的语言说这个画面。 老师引导品味画面之美,情感之“醉”。

指导朗读。

第二幅画面:“藕花深处”

你看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

品味画面之美,想象画面之香!读得美一点,香一点。

指导朗读:读得“美”一点,“香”一点。

第三幅画面:“一滩鸥鹭”

在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描述画面,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焦急中得到的一份意外的惊喜。

指导朗读,带着这种惊喜读这句话。

总结:教师把整个画面连贯起来,再次把学生带入美轮美奂的意境之中。我们把这三幅画面写下来,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板书:溪亭日暮——(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

2、倾听教师朗读,闭目想象画面。 (想象画面之美)教师引导学生诵读。

3、播放画面教师诵读,把学生带入画的意境。(感受画面之美)

引导学生朗读。誰想读?(个人读——师生集体读)

景色美吗?你沉醉了吗?还有谁醉了?读得真好!再次有感情地读文,读出美,读出沉醉。

4、小结本文:她是多么热爱这美丽的大自然,热爱这美好的生活呀!所以她醉了!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5、誰想背一背呢?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读出浓浓的醉意来。(个人背诵——个人背诵——集体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画面,帮助学生把握整首词的基本内容,体会本词的特有的“图画”美,并通过学生自己的拓展想象,让画面有“声”有“色”,并通过学生的连续想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变成“动画”通过文字与画面的结合,在品读中感悟词中所描绘的意境之美,感受女词人美好的心境。】

四、欣赏吟唱,适度拓展

词不仅可以当成画来欣赏,还可以谱成曲来吟唱,如果你喜欢,就跟着视频轻轻地唱起来。

结尾:唐诗宋词是祖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给予了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希望同学们从这些文学的经典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设计意图:吟唱《如梦令》,感受词的精炼,短短的几句文字就能表达出内心的真挚感情,这既是对文章理解的加深,也是对内容的艺术呈现。】

五、作业布置:李清照还有一首同名词——《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下去之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去学习。

板书设计:              

如梦令

沉醉————兴尽————争渡

溪亭日暮 —(误入)藕花深处 —(惊起)一滩鸥鹭

文档

《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何家岩镇中心小学:马哲【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九课词两首之一《如梦令》。【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词。2、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词的学习方法。3、通过品味诗词的境界,融情于景,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抓住字词,想象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2、有感情的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教学准备】:课件、搜集李清照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步读文聊天:同学们好!(老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