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5年海淀高考一模作文范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03:55:32
文档

2015年海淀高考一模作文范文

2015届海淀区语文一模考试作文范文【原题回放】26.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50分)①中国宣纸“轻似蝉翼白如雪”,有着“纸寿千年”的美誉。它轻薄,却能承载文字、文化的厚重;它素朴,却能呈现心灵、精神的绚烂。轻中有重,朴中见华,又何止宣纸呢?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审题】宣纸——轻中有重,朴中见华1、宣纸:文化符号——具象2、特点:轻中有重、朴中见华——抽象3、相似联想:物、人、事     物
推荐度:
导读2015届海淀区语文一模考试作文范文【原题回放】26.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50分)①中国宣纸“轻似蝉翼白如雪”,有着“纸寿千年”的美誉。它轻薄,却能承载文字、文化的厚重;它素朴,却能呈现心灵、精神的绚烂。轻中有重,朴中见华,又何止宣纸呢?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审题】宣纸——轻中有重,朴中见华1、宣纸:文化符号——具象2、特点:轻中有重、朴中见华——抽象3、相似联想:物、人、事     物
2015届海淀区语文一模考试作文范文

【原题回放】

26.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50分)

①中国宣纸“轻似蝉翼白如雪”,有着“纸寿千年”的美誉。它轻薄,却能承载文字、文化的厚重;它素朴,却能呈现心灵、精神的绚烂。轻中有重,朴中见华,又何止宣纸呢?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审题】

宣纸——轻中有重,朴中见华

1、宣纸:文化符号——具象

2、特点:轻中有重、朴中见华——抽象

3、相似联想:物、人、事

     物象:茶、筷子、信笺、草木、照片……

     人物:由一人外在的“轻”“朴”了悟其人内心的“重”“华”……

     事情:由表面浅层的“轻”“朴”识见内在深层的“重”“华”……

粉彩浓淡总相宜 一类上

曙红、藤黄、花青,钛白……颜料盒上,这一个个古朴而灵动的名字让我心动不已。是了,就是这些粉彩,不起眼的胶块遇水却成就难以复制的华美,似要化在风中的矿质粉末却在中华文化中留下力压千钧的一笔,轻中有重,朴中见华,是传统粉彩的诠释。

我有幸学习过工笔花鸟,不大的画室中充盈着墨香。老先生铺开一张宣纸,提一口气又按下头去,在花瓣边缘涂一层墨色,形成明灭有致的阴影。再刷一层白浆,点一滴曙红,随花脉晕开。动作小心翼翼,似怕气息吹乱了花的神韵。我看着单独成块的粉彩,经他调制,在不大的宣纸上染出无限春光,竟一时有些失语。冰心笔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西府海棠,静静地开在宣纸上。粉彩的修饰,让这树海棠从北宋一直开到眼前。

几代人画的,真都是那一树海棠吗?纸已不是那泛黄薄脆的纸,人也不是那徘徊树下咀嚼海棠深浅变化的少年。然而那儿块朴素得与石片无异的粉彩,却带着一缕取材自自然的原香,让海棠的那一缕风中浅笑,活到了今天。是以今人画海棠,仍能被工笔重彩的华贵,震到如痴如醉。粉彩的朴素中承载的,是美之华贵。

于是隐约懂了《清明上河图》为何历朝必抢,《富春山居图》又为何险些被主人焚烧以带下黄泉。那几抹山间的青色,桥边烟柳,酒旗的远黛,都是画家对历史风貌的理解和还原。粉彩之美又何止于书画呢?从瓷瓶上纷飞的蜂蝶,到引人垂涎的寿桃,从敦煌石窟中飘扬的衣袂,到生旦净丑脸上的油彩------哪一个不曾施以传统粉彩的涂抹,又有哪一个不是浓重得凝聚着无数人对于传统美学的仰望呢?

粉彩是那么轻,似乎遇水即溶,见风而散,但他又是那样重,重得似有千钧之力,叫人移不开眼球。粉彩重在对文化的记录和诠释,重在引人感悟的缤纷色彩。

思乡心切的余光中曾叹道:“给我一掌海棠红,那血一样的海棠红,是乡愁的痛。”这正是粉彩给人深及心脾的感悟。

轻中有重,朴中见华,唯粉彩而已。

流入心灵的青田 一类中

如今我已刻章十年,最爱的却是那朴素的青田。

说来自己仍觉不可思议,冻玉的华美不曾驻入我心,泰山石的浑厚不曾令我感怀,曾经最痛恨最想早日摆脱的“初学者石”青田石却是我如今的最爱。

青田,青田,细细咀嚼这个名字,朴素中深藏着华贵,轻巧中蕴含了体悟,青色最是朴实无华,黄色更像土地一样稳重,它们承载着刻刀,细细地压下一道道纹路。

初学刻章,三舅爷叫我挑一块石头,青田石在手中挑挑拣拣,那细腻的纹路令我爱不释手,青色是苍天一样的清朗,黄色像大地一样浑浊,青田石的青色黄色融合在一起,仿佛有一种“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般天地初开的厚重。

用细白的生宣仔细写好了方正的篆字,又将那漂亮的白纸反转过来,描摹着倒映的文字,写一张反字出来,刻章之前将裁成三寸宽三寸长的反字纸紧紧蒙在磨好的石头上,沾水,包上十几层厚宣用力往木桌板上一压,只听“咚”的一声,过了一会儿,字就压好了。反字是用不稀释的浓墨写的,沾水即印在了青田石最漂亮的平面上,仿佛青色与黄色的浑浊中有了远古蒙昧的墨字,点亮了整个青田的世界。

什么时候开始讨厌青田呢?大概是刻第三块“上山若水”的时候罢。青田石多含沙砾,刻上十块无非崩却刀子,刻到自己手指或因小石子压在凸线与凹线,作品无奈断线的结局。“善”字笔画多,烦躁与沙砾的共同作用下,我的“善”字断得惨不忍睹,几乎成了“吞”字。看到三舅姥爷漂亮的冻玉,青田石似是太朴素了。

晶莹的冻玉确实惹人爱,然刻了十年青田的刀似乎更爱青田。渐渐地沙砾于我再不是凶神恶煞的拦路虎,而像一个个熟稔的朋友。我可以轻松地与它们打招呼,它们在我的刻刀下一个个乖顺听话,再也未破坏我的作品。

一笔一划地,青田石的柔软细腻,温和大气渐渐流入了我的心。我慢慢明白了为什么老师傅最爱的大抵都是青田。

有些石头漂亮,流入石群却再也难辨踪迹,有些石头随虽不晶莹剔透,也不沉挚厚重,似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

2015届海淀区语文一模第二篇材料作文范文

【原题回放】

②2014年12月,《诗刊》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和凤凰网读书频道联合举办了一场以“日常生活,惊心动魄”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农妇、理发师、快递员、私企员工、煤矿工人,是这场朗诵会的主角。他们朗诵自己的作品,表达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50分

日常生活,惊心动魄

“日常生活,惊心动魄”,这样的话语起初听上去让人觉得难以置信。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无非是再简单不过的循环。每天都如同流水线上的产品一般千篇一律,学生日日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青年人也只是做着“上班下班”的重复性动作,何来“惊心动魄”之说?难道在这平凡生活中当真隐藏着什么足以写入诗中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么?

近来,一个名为余秀华的女诗人走红网络,众多出版商争相向她抛出橄榄枝,更有众多诗坛大腕对她的作品加以极高的评价。出于好奇,我阅读了这位诗坛红人的一些作品,方才得知她只是山村中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农妇,而她诗歌中所描述的也是“养猪”“喂猪”这一类极为平常的农家琐事。然而,在这些极为质朴的文字中,我读出了她对于生活的独特感悟与热爱,其情之淳朴真切,令人动容。她歌颂的不是苍天大地,亦非英雄的丰功伟绩,而是一名普通农妇的生活点滴,仿佛喂猪也成为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由此见之,当普遍人极为珍重认真地对待生活时,生活就不再寡淡,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所谓“惊心动魄”的伟大。

托尔金说,壮丽的《魔戒》之所以结束在一个哈比人的家里,是因为任何一场激烈的战争都不比最平凡的生活更有意义。当农妇、理发师、快递员动情地朗诵着自己创作的诗歌时,听众便可以感受到田野里稻禾的阵阵清香,感受到发丝在手中的触感,感受到日晒雨淋中奔波不息的辛劳。我们总是习惯用笔虔诚地记录下每一件“大事”,却往往忽略了最值得我们用心对待的生活本身。平凡人生活中的辛勤勇敢,难道不比那些遥远缥缈、难以把握的星河宇宙更值得歌颂么?魏晋时华美繁复的骈体文之所以成为了阻碍文化发展的绳索,正是因为那时的作家们并未将文学目光投向生活本身,而是在虚空中堆砌亭台楼阁。当文学作品失去生活本真味道的浸润时,也就失去了灵魂与感召力,最终结果只会是文化泡沫的泛滥。

我记得当北岛在台上吟诵起诗人食指的《凌晨三点一刻的北京》时,台下的听众自发向他靠拢,只因受到了诗情的感染。诗人食指记述的是他作为知青离开北京的那个夜晚,痛苦与不舍,悲伤与爱,在平凡生活中真实地存在着,并强烈地感染着每一个人。真实情感的表达造成了情感的极度起伏,使人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这又如何称不上“惊心动魄”?真实生活本身,也给予人们“惊心动魄”的体验。

清朝张岱在《幽梦影》中曾说“人须求可入诗,物须求可入画”,而在我看来,来自不同岗位、不同教育水平的平凡人皆可入诗,平常生活中的物件亦皆可入画。当我们严肃认真对待生活,病将文化创作的目光投向最朴素的生活时,生活之光亦会照耀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为诗歌创作,为人类本身,注入不朽的生命力,使每一个平凡人,都活得“惊心动魄”。

 

平凡的诗意

诗意,是纳兰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是卞之琳装饰了别人的梦的佳人,是艾青常含泪水的双眼,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细微的琐细。

如果说对于政客来说,诗意是兼济天下的情怀;对于将士来说,诗意是银钩铁划的激昂,对于羁旅之人来说,诗意是西风瘦马的寥落。那么对于农妇,理发师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诗意,就是平凡的生活。

作为诗歌朗诵会的主角,这些普通人的激情无疑撼动了我们被快节奏生活牵拉得有些麻木的心。这些平凡的试一试所传达的对诗歌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感悟通过最平实浅易的文字表达出来,带着一种猝不及防的力量直击我们心中潜藏的一份柔软。

为什么海子的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会令所有人动容,为什么萧红笔下那寒冷高纬度的火烧云会令我们念念不忘,为什么冯至的“彗星出现,狂风乍起”会令人们等待着,“深深领受”。是因为我们心中始终蛰伏着诗意,每当遇到共鸣,便“蠢蠢欲动”。

我们的诗意固然没有合辙和韵的精巧,反复推敲的雕琢,却有着对生命最本真的热爱。然而这份真诚,在快节奏的今天,难免被横流的物欲所浸染,或是被全力奔跑的人们视为负担,弃置途中。

    毕竟,这平凡的诗意,不能直接换来真金白银,香车宝马。

但海德格尔有言:“人,应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平凡人朗诵原创诗歌,不意味着对现代生活的否定,而是选择以一种更值得品咂,更柔和的生活方式、态度。舟车劳顿,疲于奔命,与或棹孤舟,水调歌头,都是在前行,后者看似缓慢,实则更富意味。活动主办方之所以选择这些平凡的人而非名家大师,或许意在告诉我们,这也是生活。

这样的生活或许不似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或许少些“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深情,或许没有“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姿态。却以其最本真而不事雕琢的诗意浸润干涸的骨骼,唤起心中的呼应。让我们明白,平凡人,更应有对诗意的追求。以此,才可升华出一个社会富有韵味的态度。

樱花已经开始飘落,若是哪片花瓣随风落在你肩上,请在心底作一首诗“滑稽好笑”的打油诗,不必为旁人知晓,那是你一个人平凡的诗意。

47分

诗人未死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海子的卧轨与顾城的自缢,一个诗人的时代消散在风中。而今,北岛、食指等一个个曾万人传诵的名字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有人说,诗人已死。

说出这种话的人,也许根本不了解何谓诗。

人生而劳顿,但人是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我以为凡有人生活之地,便有诗音。何为诗?难道只有大师的手笔、哲人的金句才是诗?并不,诗是人们对生活的感悟,诗情感流露最基本而纯粹的方式,人们的喜与愁,忧与爱,无不是真挚的诗歌。

然而或许是我们太操劳于生计,亦或是日渐加快的社会发展的脚步使人们无心去感悟诗意,表达诗意。我们似乎已经把诗丢入了角落,将其视为闲云野鹤之类无实用之物。诚然,生活的节奏太快,光是跟上就十分吃力,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诗的体味,我想一场“日常生活,惊心动魄”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足以让人们重拾被遗忘的诗意。站在舞台上的,并非所谓的名家大师,而是农妇,诗理发师,诗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人,是你也是我。他们告诉我们,生活本就是诗。农妇的诗便是田间的绿意和阳光,理发师的诗就是飞舞的剪刀。人,生而为诗,有人便有诗,只是往往人们忘了它在那。

所以我们还能说“诗人已死”么?除非人类灭绝,否则诗意永存。何不去感悟生命中诗意的栖居呢?余秀华的名字因为她的诗歌而被人熟知,同时人们更惊喜的发现,这位诗人是一个农民,也是一位脑疾患者。于是人们惊叹了,仿佛她的诗歌与她本人不符似的。面对这一切,余秀华只说:“我希望我的诗歌是余秀华写的,而不是农民余秀华,脑瘫余秀华写出来的。”这是一句直击心扉的话语,叩问着所有人的心灵:难道只有书香门第,满腹经纶才是诗人?难道只有华丽的辞藻,精妙的笔法才是诗?诗人并不以诗为业,却以诗传情,诗并不是白纸黑字,而是人皆有之的情怀与感悟。

诗意从未走远,我们需要的并且掘地三尺去寻觅诗作,俯身拾起开放在生活中的诗意便足够。只要用心去感悟,甚至不用表达,人人都可为诗人。诗人,从未有死去的时候。

空持百千谒,不如吃茶去

     南有嘉木,和敬清寂。这大概说的就是茶吧。

    不知从何时起,竟爱上了喝茶,香气缭绕,水汽氤氲之中的淡淡清香仿佛携带古代的故事,抚慰灵魂深处的浮躁,平淡的苦甘之味浇灭了心中的欲火怒火,却点燃了我心中那深入灵魂的热爱,勾勒了我梦中的愿景:山水之间,一盏清茗,一心清明。

    茶是低调的,云南的茶山是我见过最美的田野,它不用任何华丽的修饰,直接给人最真实的影像,不怒不争,不温不火,茶山上总有水雾气缭绕,让人幻想云雾下的故事。择一个暮秋时分,回眸轻吹一口气,将氤氲的水汽吹开,就好像吹走了漫山遍野的云雾,那茶叶的卷曲秀丽才会呈现出来。

    元稹《一字至七字诗茶》中说:“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古人喝茶,犹讲究“入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而我虽不似古人讲求如此多的茶礼,但也仍能在泡茶品茶中享受人间最幸福的时刻。

    用红木勺取一些茶叶,放在壶中,7浸7泡,香气层层分明。  

    第一层水沏过,暖香自杯中升腾,扑鼻而来;  

    第二层水沏过,醇和甘香;  

    第三层水沏过,浓郁不衰;  

    第四层水沏过,一丝淡淡花香;  

    第五层水沏过,一片清香,渐渐弥漫;  

    第六层水沏过,味淡久而清雅,香寂静而转幽  

    第七层水沏过,水过无声留清韵,月夜何处寻弦音。 

    茶粒,裹着不为人知的梦,遇沸水,浮沉跌宕,缓缓舒展,几片叶子,由绿转黄,仿佛沏进了山涧的几缕阳光,茶的灵魂,在你的掌心悠悠转醒,它终经过沸水的百般历练,散发自己的香气。

    绿茶的清冽,乌龙的甘醇,普洱的绵厚,个中滋味,还须亲自品尝。或月下,或雨夜,或华灯初上,一人,一壶,一灯,一影,剪一段温馨的旧梦,展一帧泛白的画卷,拾几颗岁月古檐的水珠,一同抛掷于杯内,品过,回味,人世浮沉,人情冷暖,时光厚薄,全在心扉一一过滤,至心底,已是澄净清明。 

    自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我爱看茶,看它的朴质真实,看它绿绿嫩芽清新的姿态;我爱泡茶,让它在水中浮沉,平静,让淡香满室;我爱斗茶,我这边是新摘的雨前龙井,你那边是象牙白玉的器具,素瓷雪色缥沫香,何如诸仙琼蕊浆;我爱论茶,仿佛闲敲棋子的片刻,便能品出茶的前世今生来;我爱品茶,无论是煎茶也好,煮泡也罢,无外乎,山水之间,一盏清茗,一心清明。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白流苏仔细望着玻璃杯中装的茶叶,就仿若置身于茂密的森林。而我,沐浴在满室的茶香缭绕里,真真是仿佛置身于九天仙境了。

    年岁越大,越是要离酒而近茶,刮去几十年的油腻荤腥,换得长长久久的通透清醒。

    何日,具鸡黍,约我吃茶去,不凭栏,不醉芙蓉,竹下忘言对紫茶,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文档

2015年海淀高考一模作文范文

2015届海淀区语文一模考试作文范文【原题回放】26.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50分)①中国宣纸“轻似蝉翼白如雪”,有着“纸寿千年”的美誉。它轻薄,却能承载文字、文化的厚重;它素朴,却能呈现心灵、精神的绚烂。轻中有重,朴中见华,又何止宣纸呢?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审题】宣纸——轻中有重,朴中见华1、宣纸:文化符号——具象2、特点:轻中有重、朴中见华——抽象3、相似联想:物、人、事     物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