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5 03:55:02
文档

...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正确的一项是()A.玛琪脸上露出鄙夷不屑(xiè)的神情:“学校?学校有什么好写的?”B.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早、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jū)之地。C.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gē)上。D.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yán)的
推荐度:
导读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正确的一项是()A.玛琪脸上露出鄙夷不屑(xiè)的神情:“学校?学校有什么好写的?”B.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早、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jū)之地。C.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gē)上。D.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yán)的
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玛琪脸上露出鄙夷不屑(xiè)的神情:“学校?学校有什么好写的?”

B.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早、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jū)之地。

C.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gē)上。

D.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yán)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小时候因为逮蝈蝈儿,常常挨骂,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地主骂:蹚坏了他的庄稼。

B.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

C.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翱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

D.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B.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C.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张冠李戴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D.玛琪居然有这样“骇人听闻”的疑问!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驻青高校开展、筹备、策划的“我为峰会添光彩”活动,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响应。

B.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给人民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C.因市场规模巨大,我国高铁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载客、物流货运。

D.通过“经典咏流传”吟诵活动,使同学们提高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情。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B.更有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

C.“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

D.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

6.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其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兰亭集序》是其代表作。

B.《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C.《石灰吟》是清代政治家、军事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D.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等。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好的故事》,完成7~10题。

①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②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③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④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⑤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⑥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⑦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a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b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c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d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⑧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⑨我就要凝视他们……。

⑩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⑪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⑫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7.第⑦段画横线标明abcd的四句话打乱了顺序,正确的语序应该是(    )

A.cdab      B.cdba      C.cadb      D.dcab

8.对文章开头与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渲染沉闷气氛。昏暗的灯光与夜色,营造出昏沉、悲凉的氛围,体现出作者心境的低沉、幽暗。

B.影射社会现实。灯光昏暗,夜色昏沉,与当时作者书房的环境特征毫无关联,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影射。

C.与“好的故事”形成对比。书房的昏暗阴沉狭小,与梦境中的广阔无限形成对比,表达出作者两种截然相反的情调、情绪。

D.“昏沉的夜”出现在首段和尾段,首尾呼应,使文章内容更为完整,结构更为严谨。

9.下列对选文“好的故事”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丽,幽雅,有趣”,是这个“好的故事”的总体特点。

B.作者在描绘这个“好的故事”的时候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现实之境与梦中幻象交替出现,以实景为主,幻象为辅。

C.“好的故事”呈现出一种非常美好而又明快的意境,明快愉悦是它的感情基调。

D.作者多数段落都在描绘一个“好的故事”,描绘水上奇幻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厌恶。

10.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的描写,罗列景象,幻象迭出,充分表现出河水的静态景象,分外精彩。

B.这篇散文诗既是绘景的画,又是抒情的诗,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

C.本文是鲁迅散文诗的经典之作,语言精粹、优美、深刻。

D.“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运用比喻指明“美的人和美的事”繁华灿烂、纷至沓来的特点。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11~14题。

两小儿辩日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③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⑥孔子不能决也。

⑦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1.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孔子东/游            B.问/其故

C.日初出/大如车盖            D.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以日始出时去(距离)人近      B.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

C.孔子不能决(分辨,判断)也      D.孰为(通“谓”,称谓)汝多知乎

13.对话是本文的主体内容,下列对课文中对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人在表达自己意见时往往以谦辞开头,而本文2、3段中均直说“我以”,毫不客气,体现了两小儿的自信满满。

B.4、5段中“此不为……乎”是反问句,表达了两小儿强烈的肯定语气。

C.“孰为汝多知乎”运用反问,表达了两小儿对孔子的嘲讽,体现出孩子的天真、率直,同时也体现出当时社会礼制的缺乏。

D.本文两小儿的话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很好的突出了“辩斗”特点。

14.对本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即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事物也可能包含我们不确知的事物,需要我们多关注、多思索。

B.两小儿证明自己观点的思路是一致的,即先给出观点,然后用生活中的常理结合自然现象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C.文中孔子坦然承认自己无法决断,虽受窘被两小儿喇笑,但不失宗师风范,贯彻了他自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主张,令人钦佩。

D.本文对话部分句式长短错综,简洁明了;叙事部分句式整齐,偶有押韵。

四、(6分,每小题3分)

阅读《马诗》,完成15~16题。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5.对本诗一、二两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一、二两句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意思是平沙覆盖着大漠,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B.“大漠沙如雪”运用比喻,“雪”字不仅从视觉上写出颜色,也从触觉上写出了寒冷,从正面表现出月光的皎洁。

C.“燕山月似钩”同样运用比喻,“钩”即“吴钩”,表达出作者的报国之志。

D.一、二句描绘出一幅悲凉肃杀的边疆战场景色,“燕山”并非实指真正的燕然山,而是代指当时藩镇肆虐猖獗的地区。

16.对本诗三、四两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这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叹。

B.“何当金络脑”一句,以“何当”领起问句,传出无限企盼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

C.“金络脑”,指贵重的鞍具,作者在此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比喻马受重视,得到重用。

D.“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清秋”的时候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第Ⅱ卷(表述题  共102分)

五、(22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0分,每小题1分)

(1)________________,札札弄机杼。(《迢迢牵牛星》)

(2)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______,惟弈秋之为听。(《学弈》)

(3)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4)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5)《诗》云:“桃之夭夭,________________。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大学》)

(6)疏影横斜水清浅,________________。(《梅花》)

(7)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_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8)三顾频烦天下计,________________。(《蜀相》)

(9)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____。(《登楼》)

(10)梅须逊雪三分白,________________。(《雪梅》)

18.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加点字注音。(共8分,每空1分)

①璀càn(    )  ②yíng(    )光屏  ③荡yàng(    )   ④追根求yuán(    )

⑤花圃(    )   ⑥三弦(    )      ⑦瘦削(    )      ⑧奄(    )奄一息

19.根据《鲁滨逊漂流记》相关知识回答问题。(4分

《鲁滨逊漂流记》由英国作家①________所著,讲述了一个叫鲁滨逊的英国青年独自在荒岛上度过了②________年时光的故事。鲁滨逊从小喜欢航海,曾③________次离家到南美各地旅行。他流落荒岛的时候毫不气馁,以惊人的毅力活了下来。没有房子就自己搭建,没有食物就尝试着打猎、种谷子,甚至用④________筛面粉做面包。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

六、(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三轮车夫

①深夜,小城仿佛睡着了,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冷的冬夜带来些许温馨。

②她抱着正发高烧的女儿,穿过漆黑的小巷,奔向街口。鞋跟敲打在冻得坚硬的地面上,发出急促而清脆的响声。从这儿到医院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而怀中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儿却变得越来越沉重,她不由得咬咬牙,加快了脚步。

③突然,她看见前面街口处停着一辆三轮车,旁边还晃动着两个人影。她赶忙跑了过去,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和车夫谈着价钱。

④她对那位中年男子说:“大哥,让我先坐这部车好吗?我急着上医院呢!”中年男子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车夫走过来,瞅了瞅她怀中的女儿,问道:“孩子病了?”

⑤“是呀是呀,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

⑥“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车夫说。女人感激地刚要上车,没想到被那中年男子一把拦住:“哎,车是我先要的,我也急着要回家呢。”女人停下步,惶惑地看着车夫。

⑦车夫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谁肯出20块钱,我就拉谁!”“咦,你这不是宰人吗?平时两块钱的车钱,你开口要20,心也太黑了!”

⑧“别啰嗦,上不上?”车夫不耐烦了。“太贵了,能不能少点?”那男子还想讨价还价。“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随即,他转身问那女人:“喂,20块钱,你坐不坐?”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20就20。”说完,她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上了车。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

⑨女人坐在车上,心里这才感到有些踏实。她问车夫:“大哥,你这么晚还出来蹬三轮车?”“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岗,只好靠蹬三轮挣点钱补贴家用。”想到自己和丈夫下岗后的艰难,女人不禁对车夫有些同情起来。不过,要不是为了女儿,她是怎么也舍不得花20块钱坐这三轮车的。

⑩车子很快就到了医院。她抱着孩子下了车,伸手去口袋里掏车钱。

⑪“大妹子,快带孩子进去看病吧!看得出你过得也不易,两块钱的车钱就不用给了。”“刚才……不是说好20块吗?”“不这样说,那个男人肯让你先坐吗?”车夫咧开嘴,有几分得意地笑了起来。

⑫她还是从兜里去掏那本来该付的两块钱车费,没想到车夫已经迅速调转了车头,用力一踩,转眼就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

20.第①段中画线句表面上写街灯带来温馨,从全文看,还有什么其他含意?(3分)

21.车夫不要车费这一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你从前文中找出这样安排的两句伏笔。(4分)

22.纵观全文,从车夫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23.如果你是文中的“她”,在车夫转身离开医院的一刹那会怎样想,怎么做?请用文字表达出来。(要求:想象合理,符合语境,不超过60字)(4分)

七、(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7题。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

①好菜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年人们的生活: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低下头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②事实上,当下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低头族”:他们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

③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人离不开手机。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就已经开始显现了。

④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⑤因专注于手机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43%。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

⑥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的负面影响。2012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妺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晩饭,饭来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⑦有媒体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一再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虛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夭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

⑧或许,“低头族”的兴起,只是人类科技与文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相信人们终将意识到,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无论如何精彩,都始终无法代替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科技只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而心与心的距离,还是需要在“线下”构建。

24.文章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25.第⑤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分)

26.结合文意来看,“低头族”究竟“错过了”什么?(4分)

27.智能手机的普及确实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做一个“低头族”呢?请给出两条建议。(4分)

八、作文(50分)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没有什么比亲自参与得来的,更让人满足与快乐。进入初中学校一年来,你亲历过什么?你获得了什么?让你感到满足与快乐的是过程还是结果?班史编委会请每位同学写篇文章,这些文章将择优辑录在学校文学社刊的“生活踏浪”栏目中。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可以记叙经历,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②不少于600字,不得套写、抄袭;③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答案

第Ⅰ卷(48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1.A  2.C  3.C  4.B  5.D  6.B

二、(12分,每小题3分。)7.C  8. B  9.B  10.A

三、(12分,每小题3分。)11.A  12.D  13.C  14.D

四、(6分,每小题3分。)15.B  16.C

第Ⅱ卷(102分)

五、(22分)17.(共10分,每空1分)

(1)纤纤擢素手    (2)其一人专心致志    (3)粉骨碎身浑不怕

(4)千磨万击还坚劲    (5)其叶蓁蓁    (6)暗香浮动月黄昏    (7)一时多少豪杰

(8)两朝开济老臣心    (9)玉垒浮云变古今    (10)雪却输梅一段香

18.(共8分,每空1分)

①璨  ②荧  ③漾  ④源  ⑤pǔ  ⑥xián   ⑦xuē   ③⑧ǎn

19.(4分,每空1分)

①笛福  ②28  ③3  ④围巾(纱布)

六、(共15分)

20.(3分)暗指三轮车夫像街灯一样给人温馨。(意思对即可)

21.(4分)①“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

②“车夫想了想,说……”

③“车失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每句2分,写出两句即可得满分)

22.(4分)勤劳、机智、善良、乐于助人等。(意思对即可,写出两个要点以上得4分)

23.(4分)表示想法的:“真是个好人啊!”或“他是在帮我!”“世上还是好人多啊!”等。表示做法的:“她攥着钱的手轻轻地抖动着,迟疑了一下,抱着孩子进了医院。”或“望着远去的背影,她的眼睛湿润了,紧紧抱着孩子进了医院。”“呆呆地看着手中的两块车钱,迟疑地放回口袋,紧抱着孩子进了医院。”等等都可。

七、(15分)

24.引出说明对象——低头族;表明手机带给人类的负面影响;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共4分,意思接近,写出2条即可得满分)

25.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共3分,答出两种即可得满分)

26.错过了健康;错过了正常的人际关系(或答亲情、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等)。(共4分,一条2分,意思接近即可得满分,)

27.制定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使用手机时间过长;培养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比如读书、画画、写字;多多参与集体活动,与小伙伴面对面交流、分享。(共4分,言之有理答出两条以上即可得满分。)

文档

...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正确的一项是()A.玛琪脸上露出鄙夷不屑(xiè)的神情:“学校?学校有什么好写的?”B.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早、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jū)之地。C.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gē)上。D.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yán)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