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姓 名 刘 超
学 号 0********
专 业 财务管理
班 级 2007-2班
指导教师 唐现杰
学 部 管理学部
答辩日期 2011年 5月22日
2010年12月25日
说 明
本表需在指导教师和有关领导审查批准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认真填写。说明论文的来源(自拟题目或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论文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若论文因故变动时,应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提交题目变动论证报告。
|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及来源 |
| 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并购问题研究 |
| 毕业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 一、研究的目的 |
| 并购己经成为公司实施其国际化战略的主要手段,以强化市场地位、获得资源、提高效率、寻求战略性资产等为目的的并购已成为全球竞争激烈化的高度体现,越来越多的公司把并购方式作为进入全球其他市场、扩大竞争优势的一种主要战略。处于如此激烈的运营环境下,企业如何迅速发展呢?本文从研究企业并购的现状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及建议,并为企业并购提供了可参考的借鉴。 |
| 二、研究的意义 |
| 虽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当前以并购为主的对外直接投资相比,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小、数量少、方式也较单一。究其原因,固然与国家的相关法律、有关,但更重要的在于企业自身实力弱、缺乏投资经验等因素密切相关。并购之所以成为当代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是由于其具有可在较短时间内进入国外市场、较快提升企业实力、促进一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等优点,因此开展并购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企业的并购开启了“时间之窗”。随着金融危机蔓延,全球实体经济的发展明显被拖累。发达国家众多公司资产大幅缩水、股价下跌,生产经营活动和流动性陷入困境,而这恰为企业并购欧美发达国家企业创造了良机。本文对如何抓住这一契机、促进企业的并购活动,以及在并购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和对策进行进一步研究,并为企业并购提供了可参考的借鉴。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 我国由于并购出现的比较晚,在国内专家学者已公开出版的企业并购方面的论著和相关文献中,关于我国企业并购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比较缺乏。近年来这种状况正在日趋改善,许多专家学者已投入到该课题的研究中来。宓红(2008)认为目标企业的选择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控制的前提;王宛秋,赵子君(2008)对支付方式进行总结,认为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过程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支付模式;刘造林,沈洁(2008)以雅戈尔海外并购后整合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并购整合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遭遇到的挑战,总结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需要把握的要点,包括企业对自身的正确定位,对目标公司和并购时机的合理把握,充分认识整合困难,合理估计并购整合成本,整合应以增强企业核心为导向。苏培科(2009)将中国企业近期海外并购归结为一种“投资扩张冲动症”,指出中国企业现在这种大规模海外扩张带有很大盲目性,易陷入日韩陷阱。并给出了海外并购的四点建议:做好规划,避免盲目性;谋定而后动;以国内为基础,避免头重脚轻;注重风险防范,避免外生性风险损害国内实体经济。王吉鹏(2009)认为寻求价值链协同是海外并购成功的关键,定义价值链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点:识别价值增长点;做好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分析;在二者基础上进行价值链定位。 |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 并购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式之一,其发展与直接投资的产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斯蒂芬·海默(Stephen.H.Hymer,1960)首创公司的垄断优势论,认为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是基于拥有市场不完全竞争优势和独占性生产要素优势。垄断优势论成为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随后维农(R.Vernon,1966)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LC模型),认为区位因素是对产品生命周期的补充,是实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巴克莱和卡森(P.J.Buikley and M Casson,1976)提出内部化理论,认为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是为了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对企业经营效率的不利影响,是国际市场交易内部化的过程。邓宁(J.H.Dunning,1977)将三者加以整合,提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OLI),比较全面的解释了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成为现代直接投资理论的代表。日本学者小岛清(K.Kojima,1978)总结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实践提出边际产业扩张论,认为一国应该从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并依次进行。经济学家们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相当重视。主流理论如小规模技术理论(威尔斯,L.T.Wells,1977)、技术地方化理论(拉奥,Sanjaya Lall,1982,1990)和技术积累理论(坎特韦尔,John A.Cantwell,1991)解释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扩张的原因。其他非主流的国际投资理论还有市场学派理论(克拉维斯,Kravis,1982),制度学派理论(安哥多,1978)和集聚经济理论等。 邓宁(J.H.Dunning,2000)在原有理论基础上将与资产增加型(Assets Augmenting)及联盟行为相关的投资活动纳入到理论框架中,形成拓展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 毕业论文(设计)提纲 |
| 摘 要 1 绪 论 2 金融危机与并购概述 2.1 金融危机的含义及特征 2.2 并购的含义及类型 2.3 并购的程序 2.4 并购的风险 3 金融危机背景下并购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企业并购的现状 3.2 并购影响因素分析 4 金融危机背景下并购基本策略及建议 4.1 并购基本策略 4.2 并购建议 5 中海油服并购挪威海上钻井公司案例分析 5.1 中海油服并购挪威海上钻井公司案例简述 5.2 中海油服并购挪威海上钻井公司的主要动机 5.3 中海油服并购挪威海上钻井公司需要关注的主要风险 结 论 |
| 毕业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 本文首先界定并购相关理论的涵义及类型,然后从定性的角度分析出影响并购的因素,并制定出并购的程序和并购带来的风险,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企业并购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最后针对研究的结果提出金融危机背景下并购基本策略及建议。 |
|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
| 文章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研究:文献研究法,将企业并购的动机理论与企业的并购实践相结合,对企业并购进行分析;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数据和例证对企业并购的类型和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根据以上分析与评价的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
| 课题研究进度安排: 10年12月20日 选题 10年12月25日~11年01月05日 接受指导老师的指导 11年01月06日~11年01月20日 拟定论文大纲 11年01月21日~11年02月28日 搜集、查阅、整理相关资料 11年03月01日~11年03月30日 初稿形成 11年03月31日~11年04月10日 初稿审定 11年04月11日~11年04月20日 第一次修改 11年04月21日~11年04月25日 第一次审定 11年04月26日~11年05月06日 第二次修改 11年05月07日~11年05月12日 定稿 11年05月12日~11年05月21日 论文评阅小组评审论文 11年05月22日 毕业论文答辩 |
[1] 刘阳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1):77-79.
[2] 邹田畑.企业并购的分析及启示[J].时代经贸.2007,(8):198-199.
[3] 任海峙.中国企业并购的动因及风险研究[J].会计之友.2007,(24):80-81.
[4] 宾建成.论我国企业并购的战略选择[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6):88-.
[5] 郑学敏.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并购动因分析[N].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11):98-99.
[6] 刘文纲.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现代化.2009,(1):178-179.
[7] 熊焰.并购目标企业选择[N].中国证券报, 2009,(5):23-24.
[8] 王艳.中国企业提高并购成功率的必要条件及关键控制点[D].江苏大学;2007,(8):123-124.
[9] 周琳.企业并购的资源协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9):99-100.
[10] 陈云华.并购VS新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5):235-237.
[11] 伍晶,郑成文.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现状与几点对策[J].消费导刊,2008,(10):88-.
[12] 刘文纲.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9,(1):145-146.
[13] 曹红辉.美国金融危机:趋势、变革与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 2009,(5):67-68.
[14] COX JC,SA ROSS,M RUBINSTEIN·Option Pricing:A Simplified Approach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9,(7):229-263.
[15] MYERS S·Determinants of Capital Borrowing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7,(5): 254-277.
[16] Robert S Harris,David Ravenscraft.The Role of Acquisitions i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Evidence from the U.S.Stock Market[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1,(7):825-843.
指导教师签字:
| 年 月 日 |
| 教研室审查意见: ____________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
| 学部审查意见: 学部主任签字: (公章) 年 月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