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人居环境概论这门课之前,我一直对风水半信半疑,因为我觉得风水是一种迷信,我怀疑它的科学性,但是算命大师、风水师又能将人与环境的关系等说的玄之又玄,似乎那么一回事,让人不得不信。但是,读了《风水与建筑》,上了这门课后,我对风水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风水是科学或是迷信?NO!我认为风水是一种文化,是一门艺术,是生活的一味调味剂,是心理的一支强化剂。对于风水,我们应该用辩证的、历史的眼观去看待,而不是一味的批判或继承,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原始社会的人类,为了抗御外来自然界的侵袭,如野兽的袭击,气候寒暑等,而择居于树上或山洞。这种择居条件,除考虑树木是否牢固,土洞会不会塌方的安全以外,可能也会考虑到阳光的照射、气候的变化、位置的适宜、通风采光等等。这种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观点,就是中国风水的原始观点,即是中国原始风水术。巢居树上或栖居山洞的实施,如树上的造巢或山洞除去杂草污泥等,可以说就是我国建筑工程或者是建筑学的开始,这一漫长时间的风水,可称为中国的原始风水,或原始建筑。
风水,作为中国古代的建筑理论,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自然知识、人生哲理以及传统的美学、理论观念等诸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实际上,风水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神圣的环境理论和方位理论。风水理论,在景观方面,注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在环境方面,又格外重视人工自然环境与天然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风水理论的宗旨是,勘查自然,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选择和创造出适合人的身心健康及其行为需求的最佳建筑环境,使之达到阴阳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的至善境界。在自然环境、自然方位上,风水理论总结了与建筑相关的天文、地理、气象等方面的自然知识和相应的生活经验。如,把“背山、面水、向阳”看作是最好的自然方位。把适量的“前低后高”看作是最佳的宅院地势,重视住宅建筑中“水口”(包括入水口和出水口)和“气口”(包括门、窗)的自然方位,主张居室空间的高矮大小、室内采光的阴暗程度均应适可而止等。这些环境因素,都是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否则,把住宅建在有自然危害之地,或者把居室建成采光、通风、温度、湿度都很糟的人工环境,任凭多强壮的人,住久了也是要生病的。从环境建筑学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也是值得认真地加以研究和借鉴的。在文化环境、文化方位上,风水理论则是以河图、洛书、八卦、五行等易学文化为基础,通过建筑布局、空间分割、方位调整、色彩运用、图案选择等隐喻和象征手段,来实现其对于身心之和的环境追求。
很多人认为人是没有命运的,要依靠个人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掌握命运。这种想法是很幼稚的,人真的经历了一些事情后,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有规律可琢磨的。大自然的太阳东升西落,万物春生而秋谢,大自然是有生命规律的,人也是一样。当然,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一个人的财富跟先天命理有关系,其次和自己先天后天的环境也有非常大的关系。这个环境是广义的,包括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环境对人产生的影响非常深刻,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是环境的产物。有先天的命理,还有后天的环境的影响,第三才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天时地利人和,人和占1/3,所以说人是有命运的,但是并不是完全被动,起码还有1/3的后天可支配的因素,而人和就是自身的主观发挥。两个人在某年某月某日同时出生,长大之后发现他们俩个人发展状况完全相反,有人会说命理完全是无稽之谈,但实际上这两个人一个在南方,一个生活在北方。两个相同时间出生的人,后天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成长轨迹也不一样。一个人能不能获得巨大的财富,可能跟先天命理有关系,也跟风水环境有关系,其次才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中国风水学的核心内容是天地人合一。中国风水探求建筑的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人类命运的协调关系。 风水是一门艺术,它通过对事物的安排,从建筑奠基到室内装饰,企图对一定场所内的气施加影响。它有助于人们利用大地的自然力量,利用阴阳之平衡,来获得吉祥之气,从而促进健康,增强活力。我们应该科学的看待风水,利用风水学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完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